牟晓芳
去年秋季,笔者作为第一批参加城乡教育交流的教师,有幸来到了南坪乡长乐小学。长乐小学山清水秀,学校前边一条河流,从群山深处姗姗而来,又迈着袅袅婷婷的步子,走到那边的山林深处去了。学校的一带围墙就依偎着河岸。学校因为处在乡村的包围之中,所以学校处处弥漫着浓厚的乡村气息。碧绿的野草在围墙根和墙缝里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杨柳把一头碧绿的青丝飘过围墙来。鸟儿们在教学楼后边的树林子里婉转地唱着歌。这一切,让我感觉新鲜、亲切。
最让我心动的,是深秋校园里的银杏园。几阵秋风掠过田野,银杏叶就不知不觉地黄了。几十棵银杏树你牵我,我牵你,围成了校园里最灿烂的风景。那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最鲜艳的油画,金黄的银杏叶把我们教室外边的天空都染黄了。上课时,孩子们的眼光常常不自觉地被勾走。那天,我刚好有一次习作课,而且要学生写秋天的风景,秋天的风景不是就在身边么?于是,我抛开了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教案,丢开了带到课堂上的《全国小学生优秀习作讲评》,决定带着孩子们到下边的银杏园里去,来一次接地气的习作“课堂教学”。
孩子们冲向了银杏园,那高兴劲就甭提了。他们有的在金色的“地毯”上打滚,有的在林间捕捉翩翩飞舞的“金蝴蝶”,满园都抖落着他们灿烂的笑声。有的坐在树下,闭了眼,聆听着树叶飘落的声音,仿佛已经乘风归去;还有的拾起一张一张的银杏叶,贴到脸上,轻轻地摩挲着……他们的动作不同,但快乐是相同的。我不失时机地引导着他们观察这个美丽的小园,观察银杏叶飘落的姿态,让他们体验树叶停驻枝头和离别树枝的心情,让他们在林间尽情抒写自己的快乐。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溜走了,当下课铃敲响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叹道:“啊,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啊,好像才过十几分钟就下课了!”我带着孩子们离开银杏园,他们的目光都有些依依不舍,好多孩子还把捡拾的银杏叶带回教室,一张一张地放到书里,好像要珍藏这份美丽的记忆……
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堂教学”,让孩子们的耳朵听到了自然的声音,眼睛看到了活生生的风景:一片树叶,一棵小草,一丝行走在林间的风,还有墙角默默开着的几朵野花,躲在林间的蛐蛐,飞来看风景的小鸟……在孩子们流淌的文字间组成了一幅幅极富生活气息的图画。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前我那么怕写作文,以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我写作文从来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大脑里挤,一篇‘文章写出来,都不知道写的什么,自己也不愿意看。这次,我才开始懂得作文就是写我们感受到的东西,作文原来就是我们的生活,作文材料就在我们的身边。我真的希望老师以后多带我们到生活的课堂中去学习写作!”
这次接地气的作文教学,让我发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没有走进银杏园,我的眼睛就被一地金色的‘阳光勾去了。啊,好绚丽的色彩!我们‘飞进园里,大家都变成了快活的小鸟。地上铺满了金黄的叶子,就像一地黄金,但世间的黄金又哪有这样柔软啊!有些女同学干脆躺倒在地上,枕着一地落叶,闭了眼,仿佛就要入梦了——她们的梦,也应该是金色的吧!我呢,就依着一棵树,仰头看着头顶金色的‘天空,我真想变成一片银杏叶啊!”
这样的文字,来自生活,来自另外一个“课堂”,来自孩子们内心中情感的抒写和真实的表达,读来实在是一种享受。这次接地气的作文教学,使我深深感受到乡村尽管没有城里学校平坦舒适的塑胶跑道,没有城市学校在校园里堆叠的假山,没有一尘不染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乡村学校却有绿色的作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或许就在一棵古老的柳树下,或者就在一段曲曲折折的河道边,或者就在校园长满野草的一片草坪里,或者就在写满秋意的一地落叶上……乡村有丰富的作文教学资源,这是作文教学真正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 张 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