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松青
《让我们永远做朋友》是鄂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个主题的内容旨在让孩子们走近动植物,深切感受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动植物的情感,能正确地与周围的动植物友好相处,能为保护动植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上课之初,首先要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而问题导入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很多的动植物朋友,谁知道这些动物、植物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生1:啄木鸟能给大树捉虫子,是树木的医生。
生2:树能给人类提供新鲜的氧气,还能吸入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
师:你们都是知识丰富的孩子,能把树木的作用说得这样准确,真了不起!
生3:三叶草能吸灰。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3:学校操场上有三叶草,我观察了好几天并且还亲自用手摸了后才发现的。
师:你真善于观察,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生4: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
……
二、看图明理,让知识更直观
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感知不如图片来得直观,用图片呈现课堂内容,能让学生的观察更细致。我用五幅图片展示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善待动植物的各类场景,旨在让孩子们认识到“善待动植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从而引发孩子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善待身边的动植物的情感。
师:大家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善待动植物朋友的?
生1:第二幅图中的的小朋友对鸽子很友好,他让鸽子站在他的左胳膊上吃他右手手心里的食物,这是爱护鸟类的表现。
生2:第三幅图中工人叔叔小心翼翼地植树,生怕树受到了伤害。
生3:第五幅图是动物园里小猴子在悠闲地爬高,竖着的牌子上写有“禁止投喂”的警示标语,我知道这是动物园的管理员专门为保护动物做的。
生4:第四幅图中有好几个大人抬着熊猫去给它治病。我认为这也是保护动物的表现。
三、讨论激辩,让认知更深刻
从孩子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道德认知的“匣子”已经打开。此时的他们心潮澎湃,个个跃跃欲试。最后的讨论活动就应充分体现课程的核心——引导儿童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学习做人。
师: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你们觉得应该如何保护动植物呢?
生1:不捅鸟窝,不掏鸟蛋。
生2: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折树枝。
生3:不捉小蝌蚪,让它们长大后保护庄稼。
生4:写警示标语,提醒人们不要伤害动植物。
……
师: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保护动植物,也要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智慧以倡议书或宣传标语的形式来呼吁人们保护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性”,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授课时执教者紧紧抓住学科特点、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生活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活动。活动一,教师紧紧围绕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来提问,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活动二,用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孩子们明理,为开讨论会奠定了基础;活动三,开讨论会,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动植物的宝贵,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人类不仅很孤单,而且也很难生存,进而深化认识;活动四,创意设计,孩子们用我手写我心,促进他们健康愉悦地成长;活动五,明理导行,让孩子们领养校园的花草、树木。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让品德与生活同行,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责任编辑 张 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