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腐女”?最言简意赅的回答是:性别女,爱好男男。
王力宏李云迪因“同性绯闻”被网友调侃快两年了,如果把网友的调侃上升到“部分网友对同性感情过于敏感”,势必被指责为“认真,你就输了”。就现实来看,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周围的同性恋人群都好奇不已,更别说对于娱乐圈的大牌公众人物。
“宏迪恋”被热炒与网络上盛行的“腐文化”脱不了干系。网络上关注同性话题的“腐女”们大肆发扬了网络“腐文化”。
《让子弹飞》成功卖腐让众多制片人看到了商机,包括周边产品无不开始尝试加入这样的文化元素,于是这种边缘文化开始趋于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娱乐的心态接受这种一直被排斥的群体。然后我们惊奇地看到腐女这个群体日益壮大并且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从作品到文化
腐女一词源自于日本,全称“腐女子”,主要是指喜欢BL(Boys Love),也就是幻想中男男爱情的女性。除了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作品、电视剧、电影等,一部分腐女也会对真实世界男性间的关系产生遐想,像“萌”一词一样,使用“腐”时代表腐女对特定或者真实世界中男性人物、关系等产生BL幻想。
在日本,耽美漫画很流行,有很多经典作品,比如《万有引力》(销量50万册,还被改编为电视动画)和《西洋古董洋果子店》(被改编为动画、电视剧和韩国电影)。1974年,萩尾望都刚刚开始创作《托马的心脏》,那时BL还在实验性阶段,在某种程度上是先锋题材。第一部BL题材作品在1971年出版,作者是萩尾的室友竹宫惠子。
1986年,以“同人志女王”成名的尾崎南等作者,将当时红极一时的《足球小将》中的人物从原著故事中提取出来,重新创作了并未脱离原作背景设定的Boys Love故事,所创作的漫画同人本(私印的漫画册子)红极一时。尾崎南自己后来也以当时的故事为基础创作了《绝爱》系列。
由于大获成功,出版商开始意识到这些“不入流”的东西的商业价值,发现钟爱于这个主题的群体比想象中要庞大。也几乎是从尾崎南开始,以Boys Love为主题的漫画和小说从同人(爱好者而非同志)私印的发售品走向了出版物体系。
腐向的作品可以在同一作品,同一时间,同一故事内容框架下容纳更多类型的男性角色。所以,腐向作品才能够流行,才能够使腐女成为一种文化。
直到现在,最受欢迎的Boys Love的故事核心并不是性,而着重于感情纠葛,比如,目前在日本当红的同志向小说写手木原音濑,她所写的故事只有极少的性描写,而更像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的不太文艺的言情小说。
腐而为平等?
现下的腐女有两种:一种是因好奇接触,所知不多,这类腐女普遍低龄化,文化接触媒介多是动漫、小说的发烧友,而成为腐女纯粹是偶然的爱好延伸所致。经常把“有爱”“基情”挂在嘴边,说不出热爱BL的理由,逼急了就拿“个人爱好”当挡箭牌。
第二种:把“腐”当成一种事业,不再只停留于YY阶段,在狂热兴趣的驱动下去写BL小说、画漫画,甚至翻译相关的影视作品共享到互联网。该群体属于腐文化深度中毒患者,其中不乏LGBT(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工作者,声援同性婚姻合法化,并为其谋求平等的待遇。在李银河的三次同性婚姻合法化提案中,网络支持投票有32%来源于腐女,可见其群体之庞大。
为什么会有腐女?美国幻图出版社出版了《托马的心脏》的英文版,马特·斯尔恩(《托马的心脏》英文版译者)在《序言》里给出了一些答案。
把故事设定在男子寄宿学校可以把欧洲男性放在被审视和观瞻的位置,就像很多西方电影中经常塑造亚洲女性角色一样。《托马的心脏》可以说是东方少女幻想志的相反面。东方少女幻想志中,西方人YY遥远的东方皇宫中卧榻上的神秘少女,而这部日本漫画YY的对象则是异国欧洲的俊颜少年。
BL题材,换句话说,腐,可以让萩尾望都和她的读者置身于力量和强权的位置,尘世中女性很难得到这些,这个位置高高在上并且骄纵冷艳,允许她们把所有觊觎之物尽收眼底。
社会的刻意忽略,法制不健全,以及对这个见不得光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开始让腐女为同性恋者谋求福祉,哪怕只是微博的转发声援。以此来证明,腐女这个群体并不是只生活在YY中。也许在她们心底,也有着“人生而不同,然众生平等”的坚持。
苏晨根据知乎、果壳网、译言网、《知日zhijp》综合编辑。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毅(zhangyisur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