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的著作挑错。被批错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误的好方法,也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觉得应该做的,只要百分之六十对国家有益,百分之四十被骂,我是不怕的。”人之老矣,他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批评,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落难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正视群众的批评,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城市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时弊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实造成危害并会继续产生危害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而发声。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批评,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误。
点评
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结构严谨,由材料引出观点,再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事例,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一部分,表达对国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深意切。文章中无论是议论部分的对比手法的运用,还是结尾的借托抒情,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