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下一代iPad显示窥探

2014-06-24 11:35蓝色
个人电脑 2014年6期
关键词:非晶硅色域面板

蓝色

2014年2月份,苹果提交给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四项关于量子点(Quantum Dots Displays)显示技术的专利申请(这意味着苹果在18个月前就提交了这些申请)引起了媒体的热情关注和猜测,该技术可用来提升苹果众多产品设备上配备的Retina显示屏的色彩精度和图像质量,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下一代iPad/iPad mini平板电脑是否会采用这种显示技术。

其实,不光是量子点显示技术,苹果还跟LTPS(低温多晶硅)和IGZO都发生了关系,我们暂且认为这是一段美丽的关系吧。比如,苹果iPhone 5/iPhone 5s屏幕采用的是LTPS技术,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显示技术,比IGZO高出一截;而说到IGZO,则在去年下半年发布的iPad Air/iPad mini 2视网膜屏上采用了这种技术(苹果后来并没有在所有Retina iPad mini 2/iPad Air上都配备IGZO屏,因为IGZO良品率低、产能小)。

去年,苹果曾因IGZO屏幕让自己陷入尴尬。去年配备Retina屏的iPad Air/iPad mini 2均采用了IGZO屏幕显示技术,相较于前几代产品,显示性能有所提升,但是跟目前最好的显示技术LTPS还是有着不小差距,并且去年10月曾一度传出夏普IGZO屏幕因产能不足而导致iPad推迟发货的传闻。

而根据DisplayMate对Amazon Kindle Fire HDX 7(采用了量子点显示技术)、苹果iPad mini 2(IGZO)和谷歌全新2013款Nexus 7三款最热门的小尺寸平板电脑的屏幕进行对比,结果得出的结论是:IGZO太过时了。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无论是LTPS还是IGZO都是基于TFT驱动的改进技术,跟我们日常所言的IPS、VA、PLS、TN等面板技术不属于同一个范畴,后面的这几项面板技术是根据液晶分子的排列划分的。

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推出的下一代iPad(包括7.9寸的mini版本)平板电脑上,苹果究竟会画一张怎样的大饼给消费者呢,是选择量子点显示技术还是LTPS技术或者依然对IGZO不死心呢?既然今年2月份苹果提交了关于量子点显示技术的专利(其实苹果已经成为了专利流氓,不管它是否现在用得上,它都会先申请了,然后好打官司),那么,我们就从它开始吧。

何为量子点显示技术

量子点(Quantum Dot)是准零维的纳米晶体,由少量的原子构成,形态上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是由半导体材料(通常由II B~VIB或IIIB~VB元素组成)制成的、稳定直径在2~20nm的纳米粒子。它能在特定的波长下发光,采用量子点技术的屏幕在生产时更容易校准,拥有更准确的色彩表现,并且在色彩饱和度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既然说的是苹果,我们下面就看看它是如何描述量子点技术的。

苹果提交的量子点专利正是基于美国硅谷的Nanosys公司研发的量子点技术而进行的变体,其产品中的一个液晶显示屏背光灯上有很多量子点,以提高能效和色质。据悉,Nanosys拥有300多项量子点技术专利,而苹果的死对头三星正是该公司的主要投资者之一。

Nanosys公司CEO杰森·哈特拉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量子点显示技术没有尺寸的限制,可以用到80英寸以上的电视屏幕上,也可以用在小尺寸屏幕上。他还透露,首款采用量子点显示技术的智能手机将于年中发布。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迟早,苹果会用上量子点技术。苹果对量子点技术进行改进后,其屏幕将拥有比亚马逊Kindle Fire HDX 7屏幕更广的色域,HDX 7为了实现色准而对色域做了妥协。苹果的任务就是同时解决掉屏幕色域和准确度两方面的问题。至于苹果会将量子点显示技术率先用在iPhone上还是iPad上,或许要等到9月份才能见分晓。

什么是LTPS显示技术

LTPS其实已经在小屏幕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最出名的产品无疑是苹果的iPhone智能手机。

LTPS技术(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最初是日本北美的技术企业为了降低Note-PC显示屏的能耗,令Note-PC显得更薄更轻而研发的技术,有机发光液晶面板OLED就是从LTPS技术上衍生出来的。LTPS技术的优势在于超薄、超轻、低能耗,可提供更艳丽的色彩和更清晰的影像。

苹果之所以没有在去年发布的平板电脑上采用LTPS技术,主要是它的制造成本要比IGZO高,它需要利用准分子镭射作为热源,镭射光经过投射系统后,会产生能量均匀分布的镭射光束,投射于非晶硅结构的玻璃基板上,当非晶硅结构玻璃基板吸收准分子镭射的能量后,会转变成为多晶硅结构。整个制作工艺比IGZO技术难度大,但是色彩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

LTPS-TFT LCD屏幕具有高分辨率、反应速度快、高亮度、高开口率、高迁移率等优点。它的电子迁移率较非晶硅高出100倍以上,并且,由于可以将驱动IC线路直接制作在面板上,从而减少40%的周边元器件数量,所以故障率极低,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更低的维护成本,在系统整合、占用空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LTPS-TFT技术正是由于具有以上出色的性能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所以才会被苹果用于iPhone屏幕技术上,并且,这种技术在中小尺寸面板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什么是IGZO显示技术

相信很多关注显示器或显示技术的读者对IGZO显示技术并不陌生,它大红大紫则是从去年开始跟苹果iPad平板电脑传出绯闻(并最终被证实了)而成为科技媒体集体狂欢的搜索关键词。事实上,IGZO很早就用在了夏普和戴尔的4K显示器上。

IGZO英文全称是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中文译名为铟镓锌氧化物,是一种薄膜电晶体技术,是应用于新一代薄膜晶体管技术中的沟道层材料,属于金属氧化物面板技术的一种。它的主要构成是在TFT-LCD主动层上打上一层金属氧化物,正如我们开篇所说,它是基于TFT驱动进行的改进技术。

IGZO的载流子迁移率是非晶硅的20-30倍(明显跟LTPS的100倍没法比),可以大大提高TFT对像素电极的充放电速率、提高像素的响应速度、实现更快的刷新率,同时更快的响应也大大提高了像素的行扫描速率,很容易实现超高分辨率,正是基于这些显著地优势,IGZO得以迅速地用在了高分辨率的iPad Air/iPad mini2和4K显示器上。

另外,由于晶体管数量减少和每个像素的透光率提升,采用IGZO技术的屏幕相较于非晶硅面板具有更高的能效水平。并且由于不用重新建立新的生产线(它可以利用现有的非晶硅生产线制造面板),在成本上比LTPS技术更有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苹果要采用IGZO面板的原因之一,苹果绝对是一家为了高利润率宁可牺牲销量的公司。不过,IGZO的缺点我们也看到了,良品率低是硬伤,并且在LTPS显示技术面前基本上只有望尘莫及的份儿,所以IGZO能否继续拿到苹果的订单,一看苹果心情,二看运气。

LTPS是目前最佳选择

通过以上我们对量子点技术、LTPS技术和IGZO技术的介绍和分析,很明显,量子点和LTPS技术要比IGZO技术更加出色,但是苹果最终会在下一代iPad(包括iPad mini)上采用哪种显示技术呢?

让我们短暂回顾一下,在文章的开篇中我们介绍了,权威机构DisplayMate对三款非常知名的7寸平板电脑Amazon Kindle Fire HDX 7、苹果iPad mini 2和谷歌Nexus 7进行的屏幕测试中,IGZO表现得并不好,尽管IGZO在两年前可能是最好的技术,然而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尽管这种面板的分辨率很高,可视角很大(不同角度查看,颜色变化不大),对比度很准确,校准很好,反光性很低等特性,但跟量子点和LTPS比的话,还是差距较大;加上良品率很低,所以我们不得不将其排除在外。

而考虑到苹果的一贯做法,它是那种谨慎到极端的主儿,今年2月份才传出它对量子点技术的兴趣,那么从兴趣到付诸行动对苹果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爱情长跑。在量子点技术不足够成熟的情况下,苹果是不会让量子点技术成为其设备上杀手级的卖点的。

那么,通过排除法我们剩下的选择就只剩下LTPS技术了。其实,苹果有充分的理由选择LTPS。因为这在目前来说是最好的屏幕显示技术(在量子点技术全面商用之前),并且它在iPhone屏幕上尝到了LTPS的甜头,拥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驾驭好它。最后,通过实践证明,LTPS是可以用在比手机屏幕更大的尺寸上的,Amazon Kindle Fire HDX 7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苹果唯一需要做的是,将亚马逊牺牲掉的广色域找补回来。对此,我们不妨参考这三款7寸级平板屏幕的色域测试数据,iPad mini 2的色域为63%,Kindle的色域为97%,Nexus 7的色域为103%。

综上所述,考虑到生产成本、显示技术优势,苹果下一代iPad面板技术最好的选择无疑是LTPS。相较IGZO技术,采用LTPS技术的屏幕色域更广、能耗更低、亮度更高、强光下屏幕可视性更好、色彩还原也更精准,基本上完胜IGZO没商量。而关于量子点技术,我们从苹果的行为习惯上分析,它在目前看来还有点超前,并且会削弱苹果引以为傲的利润率,所以我们暂时将它拒之门外,但是它未来一定会用在苹果的设备上。

猜你喜欢
非晶硅色域面板
面板灯设计开发与应用
远不止DCI色域,轻量级机身中更蕴含强悍的亮度表现 光峰(Appptronics)C800
三基色激光显示中白平衡点的选择研究
非晶硅太阳能光伏/光热空气集热器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说说DCI-P3色域的那些事
为什么4K广色域投影机会很贵?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低应力非晶硅薄膜的制备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宽光谱高效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