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片入学还需诸多辅助政策

2014-06-24 14:34袁新文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区入学教育资源

■袁新文

划片入学还需诸多辅助政策

■袁新文

袁新文,北京,媒体工作者

在于择校的根基——教育水平不均衡没有消除。所以,要让划片入学的改革起到增进教育公平,而不是与之相反的效果,也需要有诸多辅助性的政策。

要让民众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入学,就需要对中招政策进行改革。北京改革中考招生政策,取消择校生,优质高中拿出一定名额分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等,可以看作是对义务教育划片招生政策的衔接。这也就增加了普通学校的优秀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对于保障划片入学之后的教育公平至关重要。

另外,教育部要求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各地能否率先把优质初中纳入这一目标之内?教育部提出了90%的目标,可是各地在落实的时候,这个目标中应该包含哪些学校,哪些学校又可以在90%之外,又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实际上,社会关注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焦点多集中在那些优质学校、优质资源,在招生、资金配套等方面享有各种特殊优待。如果进入90%目标以内的都是些普通初中,而10%皆是优质初中,那么,改革的效果无疑打了折扣。在接下来的落实过程中,应警惕有些地方以此方式架空划片入学改革。而最佳策略,就是把优质初中推在改革的潮头。

当然,要让每一阶段的招生都经受得住公平性的质疑,须继续压缩招生的非正常操作空间,需要更负责的公开、透明机制。过去民众对一些优质学校的不满,其实并不是反对有好的学校,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不够公平,总是为特权、为各种关系、门路留下一扇后门。如果例外总是难以避免,那么,例外招生就应该置于更严格的监督机制下。例外招生的学校有责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其招生结果,并向公众说明缘由。义务教育应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益产品,各级政府首先要坚定每一个人都能平等享受义务教育资源的目标和理念,同时要有可操作、可监控的机制和规程。

现实中,学校拥有的“小”权力往往变成了某些人手中“大”特权,有限的资源很容易成为了“划片就近入学”滋生腐败的“阵地”。“划片就近入学”必将触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为此,需要防止把“划片就近入学”当成“肥缺”,让自主权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划片就近入学”不偏不倚。因此,就近入学不仅划片的标准需要明确,还需要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绝不能让“划片就近入学”变味变质。如此,才能打造相对公平的“和谐教育”。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打破了以往推优、电脑派位等种种升学、招生模式。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切实推行,就能把不少家长从“小升初”的竞赛当中拯救出来,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毋庸置疑,初衷是好的,但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网友们并不乐观。有人说“教育资源不平衡,划分片区就是制造不公平”。如果不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标准化、均衡化发展,尽管能够在行政政策的强制之下,实现数字上的就近入学率,但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孩子和家长接受客观上并不平等的义务教育。有人指出∶教育部这个通知并无新意,不过是把多年前的政策重申一下而已。表面上,通知是为了教育公平,减少择校等入学不正常现象,但实际却是加重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其实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并非今天才有,但是这二十多年尤其突出,尤其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和择校风猛吹下,愈发突出。强调中小学生在划片就近入学,一旦得不到很好落实,则不过是变相地强化了学区房的概念。择校现象本难以杜绝,即便可以,强调划片入学,不过是让有钱人从“花钱择校”改为“花钱买房”,其本质还是用家长的钱来调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是不正常的。从根本上来说,高考模式和应试教育制度没有发生改变,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措施,都只是在原地打转。

舆论也担心,这可能会形成一种不良效应。欲上优质高中,必先就近上优质初中,欲上优质初中,必先就近选择有利学区。一步步倒逼,很多家庭不得不从幼儿阶段,从买学区房开始,谋划一场未来十年的棋局。

不可否认,“划片入学”的措施自然值得称道,但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在主张“划片入学”的同时,必须要扎实做好“同步功课”。无论是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上,还是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都要尽可能做到“一盘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划片入学”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早日告别开学日成“爆堵日”的尴尬困境,从而给孩子们一个轻松,还社会一个畅通!

划片就近入学是现代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基本教育政策,在我国之所以遭受质疑,根本原因就

猜你喜欢
学区入学教育资源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