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绿茵的优质饲料——杂交狼尾草

2014-06-24 20:33郑林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摘 要 杂交狼尾草由于其具有高产、多年生、品质好、抗病力强、耐旱力强、抗倒伏、易种植等优点目前在我国已成为具有较强潜力的四季绿茵的优质饲料。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植物特征;生物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2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是通过美洲狼尾草与象草进行杂交而得,综合了二者的高产、多年生以及品质好的优良特点。是目前畜牧业强力推荐且牛、羊、猪、鹅、兔、鱼等食草动物喜爱的优质饲料。本文就杂交狼尾草的特性及栽培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 植物学特征

杂交狼尾草属于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二倍体美洲狼尾草和四倍体象草交配产生的三倍体杂种。该品种是一种热带型牧草,茎秆直立,粗壮,丛生,株高3.5m,其后代不结实,繁殖多用老熟茎秆或分株苗繁殖。其鲜草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较平衡,适口性强,是食草家畜和食草鱼类的优质青饲料。

2 生物学特性

杂交狼尾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土壤。其不仅抗旱,并且耐湿,若在干旱少雨季节不仅不会发生枯死,还能够得到一定的产量,若根部长时间水淹也不会发生淹死,仅仅是长势较差。目前在我国大田栽培种并未发现由于土壤湿度过大而造成的死亡报道。如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能源园就引种栽有此草,从长势来看在西双版纳这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可经常刈割。有效地避免家禽和人争食的矛盾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杂交狼尾草对于锌元素尤其敏感,一旦种植在缺锌的土壤中常常出现生长不良、叶片发白的现象,若不及时给予锌肥补充则会导致植株死亡。

3 栽培技术

3.1 合理选地

杂交狼尾草获得高产其首要条件之一是合理选择种植土壤。若种植于山坡地则最好选择具有黏质的土壤,且需要达到50cm以上的土壤深度,并需要具备水源灌溉。在水田上种植的杂交狼尾草首选距离农牧场较近、便于进行沼液自流灌溉,且具有较好排涝条件的地块。

3.2 施足基肥

杂交狼尾草具有吸肥力强、生物量大的特点,需要给予其重组的有机肥,每667m2可给予1500~2500kg腐熟的厩肥。我国大部分红黄壤地区存在缺磷的特点,因此,需要适量给予钙、镁、磷肥,15~45kg/667m2。

3.3 繁殖方法

杂交狼尾草是因属三倍体杂种,所以不会结实,自引种栽培至今未见过开花结实。繁殖方法有3种:多用老熟茎秆或分株苗繁殖以及种茎扦插繁殖。繁殖的方式应当取2节健壮的种茎,与地面呈45°植入土中,其中应当覆土1节,踩实后进行3~5d的浇水,采用此方式不仅种苗成活率高,并且能够迅速供青,但由于植株高度需>2.0m以上的杆茎,同时需要远途运输造成不便,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较少采用。分株繁殖和老熟茎杆繁殖成效也快,分株繁殖是在大丛的杂交狼尾草边分小苗另栽培。老熟茎杆繁茂殖是用老熟的茎杆进行繁殖。

3.4 田间管理

杂交狼尾草在苗期应当给予壮苗肥,尿素2~3kg/667m2。在将杂交狼尾草移入大田时需要进行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中耕松土为10~12cm,尤其在南方由于较多降雨,在降雨后进行松土培根能够使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杂交狼尾草由于具有很强的分蘖性,因此,在植株长至50cm时应当给予1次分蘖肥,尿素为4~5kg/667m2。杂交狼尾草虽然具有较强的耐旱力,但若没有给予充足的水分仍然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经常给予水或沼液进行灌溉。此外在每次刈割后需要进行1次追肥,15~20kg/667m2尿素,追肥严禁采用未经腐熟的厩肥或粪水,避免病原体间接对家畜造成传染。夏季个别地区容易出现蚜虫或松毛虫对杂交狼尾草造成危害,因此需要用吡虫啉或乐果进行喷洒,喷洒后若要进行刈割需要等待7d后。西双版纳终年温暖,四季常青。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全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最高温度在38~40℃之间,湿度大。只有干湿季而四季不明显的生态气候环境中长势来看,不但无病虫害长势良好而且四季皆长,可经常刈割,不需做防寒保暖处理。不过杂交狼尾草由于其不耐寒,在华南可以自然越冬,在江苏、浙江则入冬前应当给予有效的防寒保温措施。刈割一般选择草层高度在80~100cm时进行,刈割后应当留5~10cm的高度,这样有利于再生长。

参考文献

[1] 刘明镇.浅谈杂交狼尾草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养鱼,2007(6).

[2] 林仕欣,高承芳,张晓佩,等.杂交狼尾草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2011(1).

[3] 陈志彤,应朝阳,林永生.杂交狼尾草的栽培技术与利用价值[J].福建农业科技,2006(2).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4-01-13

作者简介:郑林丽,(1962—),女,云南西双版纳人,高中,园艺员,中级职称,从事推广应用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