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围城镜像
——基层公务员生存状态写实
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策划人语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基层公务员的“围城”困惑感始终难以消弥。尤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推行反“四风”“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反腐倡廉措施以来,不少公务员的优越感便随之滑落,而失落感与日倍增。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随着是否该给公务员群体涨薪议题的抛出,此话题迅速发酵,使得基层公务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之内。在网友的一片“口水”中,不少基层公务员认为自己被误解,颇感冤屈和无奈,有的甚至在网上“晒”起了工资明细账单。总的来说,关于基层公务员收入的问题,吐槽者众,同情者多,但质疑者也不少。
那么,基层公务员的真实生存状态究竟如何?这在不少民众看来,仍罩着一层“神秘面纱”尚待揭开。为此,本刊记者分赴多地进行了采访。从媒体报道和本刊记者所采访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确实在工作方面常伴脏苦累,在收入方面也仅够基本养家糊口而已。大多数基层公务员被“污名化”,确属“蒙冤”。这也佐证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的说法。杨士秋认为,解决基层公务员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基层公务员非常辛苦,他们处在第一线,同时由于职级层次决定其收入也比较低。”“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
但显然,要改变基层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并非只是涨工资就能全面解决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就认为,公务员加薪,需要渐进,“从逻辑上说,最好的办法是先使政府机构消肿,层级减少,人员精简,再规范分配制度,适当提高薪酬。”因此,在腐败现象依然高发,财产公开尚待时日,权力监督仍不到位的大语境下,在社会大众对公务员群体颇有微词的情况下,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要想“脱困”,要想为自己“正名”,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唯有改变工作作风,心系群众,才能给公众可以信任的姿态和信号——否则,即使给基层公务员涨了工资,也会招致更多的民意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