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立体校本培训 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2014-06-24 10:17李晓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校本书法

李晓燕

走进高新实小的校园,可以听到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活在实小,教师的幸福指数比较高。为什么呢?因为学校虽不能给每位教师很高的薪酬,但能够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公平的发展平台,让教师的能力得到提高,有一种强烈的职业归属感。

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构建的立体校本培训,为老师们提供了最实在的福利。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综合素质在不断地提升,业余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一、陶冶心智情操,激发工作热情

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的工作负担、学习负担可以说比以往是成倍增长。如何缓解这个压力,将教师从重负下解放出来呢?实小在进行校本培训时,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既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又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还注重发掘教师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特长,务必使他们愉悦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教师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校在做了一些心理健康疏导,开展师德教育等校本培训之后,还邀请一些心理学专家如邹新和、周厢燕等到校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开展互动游戏。一次次的培训犹如鲜美的鸡汤让老师们的心灵得到慰藉,让他们心中的烦恼得到排解,使教师生活更加幸福。

同时,因为教师长期伏案工作,缺少锻炼,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身体不好,心情自然也不会很好。为了让广大教师身体健康,学校把体艺活动纳入到校本培训的范畴,特地邀请星空艺术学校的老师每周三下午到校,为老师开设拉丁舞、健美操课程。

老师们在培训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感受到了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娱活动,老师们的思维变得更敏捷,精神状况也变得更加好,工作热情和生活热情也高涨起来,教师的幸福指数高涨。

二、实施青蓝工程,组建优秀梯队

随着宜昌高新实小的不断发展壮大,融入实小的新鲜血液也在不断增长,青年教师的到来为实小增添了活力,但他们也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教研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对实小来说,培养骨干教师、组建优秀教师梯队迫在眉睫。

为了提高实小教育教学质量,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决定加大对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力度。

首先,学校让骨干教师领跑健康课堂。

实小现已拥有语、数、英多学科的市级名师,这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学严谨,笃学奋进。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2011年开始,学校先通过后备人才的管理梯队将骨干教师与青年老师结对,再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的需要,以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让培训对象诚恳拜师学艺。双方签订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

此外,在教师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的过程中,学校对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定期辅导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及引带作用,使培养对象从骨干教师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了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了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实小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基本功大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评教、评学和教学比武活动,让骨干深入课堂帮扶青年教师成长,骨干教师领跑健康课堂已成为本土教研、校本培训中常见的姿态。

其次,建设青蓝工程,明确责任界限,将评价与考核挂钩。

除实施“校内骨干教师勇挑重担,优秀经验传、帮、带”的活动外,学校还邀请校外教育专家传经送宝,采取先进经验送、取、收相结合的战略,在固有的青蓝工程结对模式上进一步规范了新上岗、转岗教师的结对帮扶,明确了师徒职责,将评价与考核挂钩。徒弟既可以自聘师傅,也可以由学校指定师傅,每学期一考核,一年一鉴定,三年考核出师,对于进步迅速的青年教师也可以自由申请提前出师。

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师徒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师傅从生活、工作多方面对徒弟给予关心、帮助,徒弟也会手脚勤快地忙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师傅耐心细致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也会虚心求教,勤奋备课……

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徒弟的教学水平进步神速,如沈丹老师指导的杜娟老师进步飞快,工作勤奋努力,课堂中有大胆创新;刘涛老师指导的马福玲老师工作细致认真,善于思考与探究……

三、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非常关注团队学习、团队精神的形成,为积极鼓励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享,学校给教师搭建了许多互动平台,如校讯通、QQ群、研讨会等,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体、音、美、信息、科学、思品)四个教研组,每周二下午定期、定主题举行教研活动,每个教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总结自己一段时间的感悟、思考以及在教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由、民主、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能激活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使个人反思迅速上升为集体研讨,进而生成教育的新智慧。

为激励教研组老师们参与的热情,学校还专门为各教研组划拨经费,以教学比武为契机,以全面开展学生学习评价为依托,各教研开展组内选拔,集体备课、研讨,反复试教、总结,共同商讨组内老师的分工与合作,常常一场赛事下来,教研组内老师们变得更团结了,更有活力了。

此外,学校搭建书法培训平台,邀请著名书法家来到学校,指导书法,与教师产生互动和碰撞。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为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3年实小将中小学书法教育正式纳入课程计划。一、二年级开设硬笔书法课,三至六年级开设软笔书法课,中小学书法教育开始“进教材、进课表、进课堂、进活动”,这给代课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任课老师多次向学校反映:个人底子不厚,站在台上感觉底气不足。尽管学校为各班配备的书法老师经过挑选,实行专兼结合,但毕竟书法基础参差不齐。

为此,学校特邀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会员到校指导书法创作,聘请中国书画等级考级高级硬笔书法培训师王恩群按照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教师的书法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学校一边号召全员动起来学习书法,互相切磋交流,一边决定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来进一步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进行培训与交流,实小逐步提高了教师书法教育教学能力。

四、开展“微科研”,提高教学质效

一谈到教学科研,一些年轻教师就不由产生“恐惧感”,好像觉得“高不可攀”。高新实小大力开展大课题中的“微型科研”,即开展以小课题为切入口的校本教研,此举不但让老教师们兴趣盎然,也使年轻教师们跃跃欲试。

小课题来源于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小型研究课题,研究形式很灵活,完全可以结合教学进行,老师们可以边研究边应用,边总结边推广。如郭卫华老师在班上推行的“小组课题探讨活动”,刘涛老师开展的“组长负责制”,杜娟老师在班上尝试的“小牌牌行动”等,这些小课题探究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

小课题研究虽“小”,但是它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提高教学质效,提升教师水平,促进学校向学习型、研究型学校发展一条好路径。实小只要坚持不懈抓好这样的校本培训项目,就一定能让实小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学校中通过培训学到了知识,深切体会到了学校给予自己的关爱,认识到培训实际上是最大、最实在的“福利”,这是学校给予教师最宝贵的财富。

实小构建的立体校本培训,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从兴趣出发,架构起教师们通向专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在这样的培训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而且收获了职业幸福。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校本书法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