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体验 主动参与

2014-06-24 10:15徐智发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平面镜蜡烛体验式

徐智发

《平面镜成像》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中的内容。教材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之一——替代法。下面以该教学为例,谈谈主体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境设疑,激活体验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比如,实验演示,创设真实情境;多媒体展示,创设形象情境;学以致用,创设应用情境;讲述故事,创设想象情境;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等等。《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小猫和平面镜中的像打斗的视频,把学生置身于平面镜成像的情境中。然后演示实验: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竖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让学生从蜡烛这边向玻璃看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在水中燃烧。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探究的动力。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促使他们产生了积极的思考:从平面镜里面看到的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二、探究思考,深入体验

提出问题重要,解决问题同样重要。体验性学习倡导教师围绕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解难、释疑,体验物理规律。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观察圆珠笔、橡皮、铅笔盒等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形状以及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当圆珠笔前后左右移动时,像在镜中的移动情况,并观察像的大小与形状有无变化,像移动的方向及速度与物体移动的方向及速度的关系。然后,请学生阐述自己的猜想。学生不仅提出了“像与物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猜想,也提出了“像比物小”“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这样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主体体验式教学主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制订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先不要急于向学生出示实验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等,而要放手让他们通过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放手不等于放任。在学生自主讨论、验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讨论如何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时,有学生提出用刻度尺测量。学生反复尝试后,发现用刻度尺测不出像的大小。在学生陷入迷茫之际,教师拿出两支笔,问:“怎样知道这两支笔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样一点拔,学生很快想到,可以用重合的方法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再比如,当学生把物体移到镜后,观察物体和像是否重合时,看不到像了。怎样设计实验既能看到像,又能观察到物体和它的像是否重合呢?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讨论、尝试。最终,学生设计出用玻璃代替镜子,取和物体一样大的另一物体代替原物体,观察代替物是否和像重合,这样就能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

三、交流感悟,升华体验

主体体验式教学十分注重交流。交流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在讨论、争议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完善思维。

比如,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的实验中,有的小组把坐标纸垫在底板上,把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的坐标纸的格子上,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的位置,直到和前面的蜡烛的像重合,数一数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格数,发现格数相等。有的小组是把白纸垫在底板上,再把一支蜡烛放在白纸上,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至和像重合,在白纸上标出蜡烛、蜡烛的像、镜面的位置,然后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教师及时地让学生展示了这两种实验方法,并引导参与实验的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思路、探究方法、探究步骤、探究结果等,检查探究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教师还引导全班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进行质疑与答辩,从而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评价反思,落实体验

这是主体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评价一般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相互评价三种方式。

教学中,学生分组交流了探究过程的感悟和困惑后,教师引导小组间相互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比如,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更好一些;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更精确,等等。知道了这些“小窍门”后,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验中,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使获取的数据更加准确。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主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让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来获取知识,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互动链接

在常青第一学校,“主体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已扎根于老师们心中,不断探索构建主体体验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

“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亲历问题的提出、解释及运用等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化学组教师积极地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搭建平台。我们把办公室搬进实验室,全体教师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品,由学生自己按课本上的实验说明完成实验,记录、描述、解释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我们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等课堂教学形式和实地参观、专题讲座、知识大赛、实践操作等课外学习形式,以及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于是,可喜的变化出现了:经常有学生围着老师问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常有学生跑进实验室去用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正确……“化学实在是太有趣了!”经常有学生激动地告诉我。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陶国平)

中国古训中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话,说明体验的重要。

这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孩子的变化非常大。回到家里再也不是埋头坐在桌旁写作业,而是拉着我要买这买那,建立自己的“小小实验室”。我还发现孩子变得爱动手、爱想问题了。“柠檬汁除水垢”“菜刀、铁锅防锈”“用肥皂水辨别红酒的真假”“把鸡蛋放到白醋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用白醋鉴别精盐和纯碱”……每个星期天,他都忙得团团转,还告诉我“化学就在生活中,就在厨房里”。

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多么重要啊!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九(2)班学生家长 陈登极)

化学课堂太神奇了!蓝变紫,紫变红,冒气泡,变沉淀……各种化学反应像魔术一样,让你琢磨不透、百思不解。于是,每天总盼着化学课早点到来,盼着新的奇迹出现。

老师好像知道我们心思似的,从不越俎代庖。课堂上,一次次设计方案、讨论方案、修改方案,让我体验到了自己在群体中的重要;实验室里,虽然常常和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但当跟他们一起亲自动手加工、制作、组装好实验仪器,并经过反复实验,让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或者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时,我体验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

记得学习分子时,我使用球棍模拟出一个个水分子,然后在拆分和组合中,亲身体验到了分子的断裂和新分子的形成过程,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微观世界的奇妙。

当体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后,各种生活现象成了我的实验对象,各种生活场所成了我的实验室。在厨房里,我发现了食用纯碱加白醋会冒气泡、菜苔汁加醋会变红,我还发现了给菜刀涂上油可以防锈……

在体验化学、享受化学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化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九(3)班 胡雪林)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平面镜蜡烛体验式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