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明恩
主体教育思想主张唤醒与保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尤其是把弘扬学生的独立个性、主体性视为教育的根本。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以下简称“常青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构建的主体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从而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
一、主体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大卫·科尔布(Kolb,1984)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科尔布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他用学习循环图(见下图)来描述体验式学习。该图式包括四个步骤: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观察和反思——从多个角度对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抽象概念——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运用这些理论作出决策或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
体验式学习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学习者对于正在发生的学习及过程是察觉的;二是学习者投入到体验中,并且将当下的学习连结到现在、过去和未来;三是这些体验和内容是独具个人意义的——对学生而言,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到的对个人有特别的重要性;四是过程牵涉到完整的自己——身体、想法、感觉和行动不是只关于心智,换句话说,学习者是全然投入的。
主体体验式课堂的主要特征也有四个方面:一是主动参与。主体式课堂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全程地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学习不仅仅强调行为的参与,更重视情感与思考的参与。二是合作学习。主体式课堂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间、学生间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主体交往是学生认识活动的重要内容。三是深化思维。主体式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的形态转换。四是尊重差异。主体式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
二、主体体验式模式的结构及操作流程
常青学校以课例研究为平台,通过“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的校本教研,构建了以“自探共研、合作交流”为课堂教学方式的“情境——问题——探究”型主体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结构
该模式的主体结构为:情境中提出问题——合作中探究问题——交流中解释问题——应用中解决问题——反思中深化认识。各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二)操作流程
1. 创设情境,质疑问难。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问题的设计与展示是连结教学情境、教材、教师与学生等教学要素的纽带。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焦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2. 分层指导,自探共研。学生提出的问题难易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及时梳理、归纳、提炼,确定需要讨论的主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通过游戏、小品、诗歌、故事、漫画、案例、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方式,围绕相关问题开展观察、实验、阅读、思考、尝试、练习等探究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3. 组织交流,归纳总结。此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班级辩论、成员评议等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
4. 引导实践,应用提高。此环节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内化知识、提升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习题和活动要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
5.评价反思,深化体验。主体体验式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即时体验与感悟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体验与感受的评价、总结与反思,实现对原有体验的超越,并最终践行体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代表发言、组员评议、小组辩论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总结和归纳,最终促使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教育和自主成长。
三、主体体验式模式的学生观
主体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以下学生观:
1. 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的主体性被唤醒。教育需要等待,等待是对主体性的保护、尊重和信任。在等待中,学生的主体性会伴随着自身的成熟被唤醒。
2. 给学生自由,让主体性在选择中得以彰显。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只有不断地选择,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就是让他们的主体性在选择中被检验、被证明,进而被开发。正是在选择的自由中,学生的智慧之门才能敞开。
3. 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教学的核心在于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4. 给学生实践探索的平台,让主体性成为现实。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感兴趣的学习领域进行深入、多方面的研讨,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反思。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主体意识得以唤醒,主体能力得到加强,主体人格得到提升后,学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愿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持久、稳定的学习表现,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会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和实践,能广泛地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善学——能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科特点及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并善于自我检查评价;乐学——学得轻松、愉快,能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生活;创新——善于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能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