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诚
摘 要:基层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既有离退休干部自身的因素,更有社会和单位的责任。应当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离退干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
关键词:文化建设;离退休干部;创新
老年文化建设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创建健康科学的老年文化环境,使离退休老同志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老有所养”,在精神文化上更要关心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问题。
一、基层行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央行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基层央行干部职工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近年对辖区的调查情况,基层退休人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幅度越来越大,加强对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从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来看,由于离退人员年龄段差距大、居住较为分散等原因,再加上基层行在老年文化建设方面较为欠缺,这样不仅会使这一群体在精神生活上不能健康向上,而且长久下去会成为基层央行发展前进的消极因素。
二、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离退休干部的归属认同感。从实际情况看,单位组织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加强了离退休人员与支行的感情联系,使离退休老干部增强了归属认同感,觉得自己还是人民银行的一分子,组织没有因我退休而不闻不问,我更应为支行的事业贡献余热。某支行通过建立退休干部党小组制度,在离退人员文化生活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离退休干部确立积极自然的老年观。所谓老年观,就是指导或左右老年人生存活动的基本思想。因此,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就是积极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退休生活,由过去的“奋斗族”转变为现在的“适闲族”,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老年生活方式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生活方式为目标,或专心一致构建自己的和睦家庭,或利用一技之长重新积极寻求自己的社会角色,或投身到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活动中去。要坚定生命的价值在于劳动、创造和奉献这个真理,争取健健康康地活着,为家庭、为社会,为提升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和质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实在、更为精彩。某支行两位退休干部,一个通过参加市老龄委“老年大学”综合班学习,不仅可以写字练剑,而且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他增长见闻创造条件,使他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一个利用自己音乐方面的特长,积极参加社区的文化生活,既充实了他自己的退休生活,又带给了他人无穷的快乐。
(三)有利于推进和谐基层央行建设。和为贵,谐为美。创建和谐基层央行,进而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生活建设,使离退人员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有益于家庭和睦兴旺,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使他们的夕阳生活过得更加积极,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更加有乐趣。
三、新时期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对策
新时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必须要从转变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入手。根据对所属退休干部的走访和调查,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一个针对”、“二个侧重”、“三个结合”。
(一)一个针对。主要是针对老年特点,积极开展符合老年特点的活动。根据老同志的爱好、特长,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读书、舞会、球、棋、牌联谊比赛,丰富老同志的精神生活。正如一位领导所讲:有了健康的身体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二)两个侧重。一是侧重管理,发挥组织的作用,经常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活动,使老干部增强归属感,减少失落感。二是侧重服务,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学习、娱乐活动,并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对组织的信赖感。
(三)三个结合。一是在我们自身条件有限的前提下,注意与地方老年大学和社区的结合。基层单位离退休干部人数普遍较少,且兴趣、爱好不一。为使他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我们可以利用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地方老年大学这一资源,主动当好“红娘”,做好与老年大学和社区的联系、沟通、协调工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完善对于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二是与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相结合。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对于老干部的物质文化同样也要落实,凡是上级政策有明文规定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全部予以落实到位,对于在职职工享受的一些物质待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要充分考虑老同志。让老同志分享改革开放和支行“文明单位”的创建成果。三是注意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老同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总会有一些实际问题发生,党组织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通过“学”、“教”活动,鼓励老同志正确对待遇到的老龄问题,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政策和条件,切实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