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君昭
摘 要:管理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本文在阐述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由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一、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审计是审计组织采用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性、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审查和分析,通过对管理现状的评价,谋求改进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活动。管理审计的出现是审计自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审查的是一个单位的管理组织是否合理、管理机能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着眼于整个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改进,因而比业务经营审计又进了一步。
二、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生存、发展的竞争核心是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管理,使经营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才能获得高效益。这就要求借助管理审计的职能作用来满足企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新需求。改进内部审计,适应新的体制,调整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管理,完善控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在加强内控建设,将传统审计向管理及效益审计延伸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其次,开展管理审计也是内部审计自我发展的需要。从内部审计目的出发,审计自身发展也要求进行管理审计。审计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督促落实整改,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作为高层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审计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企业管理,特别要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管理审计应该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业务,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内部审计管理层次的需要。第三,管理审计立足点高,定位准确,便于内部审计开展工作。其以传统审计为基础,涉及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经营流程和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管理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组织机构,其非常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熟知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随时掌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及其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它与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两者之间更便于沟通。在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管理审计的“天然”优势。
(一)只有开展管理审计才能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机制方面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就是经营管理,这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领导势必把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发展氛围。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紧紧把握住企业的主旋律,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组织活动的控制及其相关的效率和效果上,帮助企业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当好领导的参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引起企业领导的注意,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内部审计是伴随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需求而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作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审计,应突出内向服务性,这也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根本区别。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把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加强企业管理、协助企业降低各种潜在的风险、帮助管理当局更好履行其职责、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上来,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赢得地位、树立权威,这也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
三、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观念,合理定位。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有些人对管理审计有着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看法,认为当前企业管理活动中,管理审计是服务,传统审计是监督,担心管理审计会削弱审计监督的职能。事实上,管理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监督与服务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传统审计与管理审计都兼有监督与服务的职能。管理审计的开展是从传统审计入手,在搞好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即先揭露违纪、违规问题,再揭露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审计人员要引入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管理审计的思想,并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畴。
被审计单位也应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审计就是单纯地监督,不能真正解决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必须认识到审计行为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管理者、被审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应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共同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总之,审计人员及被审单位应努力进行观念自我更新,使审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促使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内向服务职能。管理审计是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发展,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关键是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以实现经济目标。这就要求转变审计工作重点,立足于企业内向服务,对于企业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使内审工作服务于管理层,建立独立的监督、评价、审查职能,充分发挥企业内审贴近经营、熟知管理的优势。为了满足审计的定向需要,要求审计工作人员扩大审计视野,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运用各种分析性审计程序,将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转变为分析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重点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管理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扩大审计发现范围,从审计发现入手,转变分析问题的角度,揭示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升审计工作层次,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三)从企业内控制度入手,对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过去查错纠弊逐步转移到评价完善内控制度、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上来。内控制度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及效益审计时,应按照内控制度评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对内控制度进行功能性测试和遵循性测试,掌握和揭示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查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而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管理审计不仅要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监督和评价,还要延伸到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突破传统的审计方法,把注意力从事后对会计资料的审计上转移到对经营活动基础资料的审计上,从数据产生的源头查起,开展事前审计,防患于未然,降低管理决策风险。开展事中审计,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管理,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审计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四)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目前多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审计理论钻研气氛不浓,对国际内审准则、内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较少。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就要求审计人员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即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税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宏观意识;第三要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发展情况,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
总之,将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应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和内部审计今后的发展方向。审计工作的目标应放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审计工作应定位在“管理、效益”四个字上。内部审计一定会大有作为,不断发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