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华 周国辉
摘要:根据软件行业与服务外包产业形势的变化发展,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软件人才匮乏问题。提出高校软件人才培养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定位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人才目标,总结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的新办法,创建“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以便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目标定位;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协同发展;保障机制
0.引言
软件与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产业,从2012年起,全球产业已经进入了智慧服务业的全新发展阶段,产业的驱动力将从传统的IT技术转变成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服务的方式也会从传统向B2B平台化、社会化、智能化转变。全球产业形势的变化也带给中国软件与服务产业大规模的发展机会,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也由此需要大批量人才,预计2015年我国软件从业人员将超过600万。
然而,当全球化的软件与服务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影响软件行业发展重要因素的软件人才培养仍然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近十年来,虽然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校不断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跟不上产业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大学生仍然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问题表现住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才的知识、能力与企业需求仍有很大的缝隙,知识能力与价值创造的不匹配;另一方面,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在结构上仍然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缺乏,具体岗位需求如精通专业技术、熟悉1~2门外语和商务技能的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系统设计师、市场分析师等软件专门人才。
1.面向企业,定位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软件人才是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三方共赢的必然选择。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环境和技术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高效能地实现学校办学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服务。
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为指导思想,提出与企业人才标准相对应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就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具有较高专业适应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了解产业发展,快速融入产业文化,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软件及服务外包应用性创新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与企业合作,按照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与企业合作,扩大合作范围,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努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口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
根据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联合共同探索并创建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基础理论教育,1年专业知识教育(半年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半年校企联合专业方向课程教育),1年校企联合实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1+1”=“3+1”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实践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法
软件学院成立4年来,已经与国内20多家知名企业深入合作,根据企业人才标准,进行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重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育人环节,重视实验室、企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并出台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强化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2.1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完善管理协调机制
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需要引进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及工程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首先,学院组建有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共同考评人才质量。其次,还要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即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涉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主体培养,企业参与授课,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特别是学生在大四阶段需要全年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些活动需要专门的办公机构协调管理。另外,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更需要有章法、有秩序、有组织的管理机构来协调,推动校企各项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2.2构建“厚基础,重应用”课程体系。与企业技术无缝对接
学院以软件行业“主流工作岗位目标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教学计划要跟踪企业流行技术随时调整,课程设置体系执行“3+1”模式,即前2年开设理论课,打好专业基础理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理论问题与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年开设校内企业实训课;第4年全程进入企业工程实践。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边学习,边实践,同时将企业项目与学校课程进行学分置换,以学校教师、企业经理组成“双导师制”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并在企业完成论文答辩。
随着行业新形势的变化及市场需求,2013年初,学院与北京中软件国际合作,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分4大模块:①专业与公共理论必修课;②方向选修课:分为软件技术1(偏重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移动互联、物联网技术、软件技术2(偏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③学校公选课: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艺术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④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新的课程体系真正能够使学生适应企业文化,掌握企业主流技术与最新的流行技术,以最快的速度与企业接轨,同时,重视加强数学教育,加强第二、第三外语的教学。软件必须培养国际化人才,才能走出国门,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培养的软件人才外语水平低,导致工程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国内的服务外包企业大多都是对日外包、对欧美外包、其次对韩外包等。因此,学院增开了日语、加强英语、法语,加强了第二、第三外语教学的投入与质量管理。endprint
2.3开创“四实”实践模式,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是校企合作的主体部分,具体实施办法是以计划课程实验一校内模拟实训_实践基地实习一企业顶岗实践为主线的“四实”模式。“四实”是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四实”,强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模拟企业真实项目,并由校内教师指导进行校内项目实训,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学生从初步训练动手能力,提高到对项目开发过程所需要的系统理解能力与标准化执行能力。
软件学院在第1学年末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2周,使学生对软件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与理解;第3学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习4周,深化校内专业知识的理解,由企业经理组织学生模拟企业项目开发,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第4学年学生全程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大四学年,所有毕业生在10个月的企业实习实践中,全程采取“双导师”制,将学生毕业设计全部放在企业实习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题目均结合企业实际开发项目确定,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经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定稿等严格过程方能参加答辩。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分别在北京、哈尔滨等多家企业内进行,院系领导、专业导师及企业项目指导经理共同参与答辩并担任评委,极大提高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质量。
2.4引进企业招聘,开拓学生就业渠道
从第一届即将毕业的2009级学生看,学生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并能及时掌握市场最新技术,提高了就业实力;另一方面,凸显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优势与必要性,也为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实践依据。2013年有10多家企业来校招聘,通过学校与企业友好的合作关系,畅通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为企业输送了合格人才,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大四全年的企业实践收获颇丰,有一大批学生直接与实习企业签约,其中最高年薪达15万。目前统计软件学院2009级的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基本上全部进入企业工作。
3.校企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3.1定期开展企业夏令营活动
学校利用暑期10天的时间安排大一学生与企业开展训练营活动。一是通过企业的户内活动,由项目经理组织学生做短期项目,进行职业拓展训练。通过项目分组、团队合作、组长组织执行的过程,训练每个学生设计与总结能力,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进而让学生体验企业人的素养、用人标准、职业测评的相关要求;二是通过户外活动,参观园区、拓展训练运动,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开阔视野,展望软件行业的无限魅力与前景,激励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与奋发进取的斗志。
3.2举办模拟招聘比赛或招聘会
我们通过举办模拟招聘比赛或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搭建真实平台。一是通过模拟招聘比赛活动,使学生懂得招聘的技巧,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早些了解企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职场的需要,为企业招聘锻炼能力。2010年11月份学院举办“天赐吾佳”模拟招聘比赛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影响效果,其中“十佳选手”之一被学校遴选为辅导员。
将合作企业集中到学校进行现场招聘,一方面招聘大三年级进入企业实习的实习生;另一方面招聘大四学生直接入职,免去学生自行寻找公司,大量地投简历的辛劳奔波之苦。
3.3举办实习生与毕业生返校讲座
每年通过举办毕业生实习经验报告会,指导在校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社会的认知及如何进入职场非常必要。今年学校邀请2009级即大四的优秀实习生,将他们从企业实习归来的亲身体验与经历、企业招聘过程现身说法,学生们受益匪浅。
2009级优秀实习生代表陈雄在大二时期就进入杭州淘宝公司实习,开阔了视野,丰厚了知识能量,磨炼了思想品质,技术应用能力更加成熟,在大四下半年又进入上海大众点评实习,现已与该公司签约工作,年薪15万。他是软件学院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典范,为全院学生树立了榜样,曾两次回校为学生们讲座,畅谈切身感受,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与喜爱,反响强烈,影响着同届及下届学生积极进入企业实习的信心与勇气,激发了学生们的青春热情,为今后更好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起到了引领作用。
3.4实习返校召开总结经验交流会
每年成功召开一次专业实习总结会是软件学院实践教学工作总结的特色形式。通过召开实习总结会,优秀实习学生发表自己的切身体会,分享给参与实习的下一届的学生,为以后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特别是企业代表的参与,更加增添了总结会的色彩,也是一大亮点,企业经理以企业人的视角为参加过实习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如何做企业人等方面进行指导。
2009级学生从沈阳东软集团实习结束返校的第二周,学院组织召开实习总结大会,邀请了学校规划处与教务处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并在学校网站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10级学生第一学期到北京海辉集团实习2周,回校后学院组织学生召开了专业实习总结会,对实习的收获与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总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3月12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共同举办专业实习总结会,规模空前,意义重大,特别邀请了学校教务处处长参加了总结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重视,并在教学改革一系列问题上给予深入地指导,也由此为软件学院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带来了深远影响。
4.长效合作,促进校企协同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通过项目引导,大力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校企合作一定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不仅要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还要建筑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开发平台,真正将学校建设发展从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科研基地,升级到生产建设的人才服务基地。endprint
4.1申办高校实训中心
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建立实训中心或实习基地,将企业资源引入实训中心进行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一是将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纳入实训中心进行;二是共同开发企业真实项目,一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锻炼实践能力;三是学院与企业定制培养。通过实训中心面向企业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人才培训,人才储备,供企业选拔,即为企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校企深度协作,共同发展。
4.1.1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
建立联合实验室是校企深入合作的重要形式。根据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将企业技术通过选修课植入教学计划内,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流行技术。通过联合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企业环境、企业流程、职能岗位仿真式训练。一是把企业的最新技术、企业课程及真实的项目引进学校,企业派技术工程师定期来学校授课、进行项目指导;二是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即教师与学生,企业提供实验室硬件设备,企业定期派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发企业的商业性项目或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实战演练。现已与北京普科国际签订合作协议,在学院建立IOS实验室,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
4.1.2企业实习移动校内进行
学院教学计划企业实习时间为:第1学期2刷、第3学期4周、第4学年10周。每一次实习均由学校教师带领,去北京、无锡、大连、沈阳、哈尔滨软件公司实习,每一届学生100多人,既涉及学生的实习费、食宿费、交通费等各种费用,又涉及学生的安全管理。另外,企业容纳学生的数量有限,条件也异常艰苦。如果高校依托学校的优越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高校实习实训中心,与企业实行资源互补,将企业的经理工程师请到学校来讲课,将企业的项目引进学生实训中心来做,既方便学生,又便于管理,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弥补了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
4.1.3组建项目开发人才梯队
校企合作由教师、企业经理、企业工程师、技能型学生组织开发团队,并实行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操作;由“双师型”教师带队,企业项目经理来校指导,按学生年级分层次进行人才评估、人才选拔,合理搭配人员进行分组,通过学院培训班进行专业化训练,分层次组建成师生项目开发团队,并将人才评估与人才选拔方式制度化,逐年级进行,建立起长期训练有素的“人才梯队”。通过企业化人才培养,团队能够独立完成企业项目开发任务,达到培养企业初级人才、中级人才,为企业高端人才而储备积蓄,是普通本科高校软件人才培养达到的最佳效果。
4.2规范管理校企人力资源
4.2.1建立软件人才档案库
建立软件人才档案库,开展人才代理业务、人才租赁业务。学院成立评估小组,对学校的学生按专业、按年级进行人才资源等级评估,实行等级制管理。再根据对各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进行了解,对学校人才实行人才代理;按企业、学校人才对等标准及原则进行“人才租赁”。
人才租赁的方式有:①建立人才档案库,从学生大一开始逐年跟踪能力变化进行建立,到大三下学期撰写好个人简历,存入档案库,以备委托企业招聘用。②通过合作、联络、回访合作企业,收集招聘信息,建立企业招聘信息库。③租赁对接:学校(代理方)与企业(委托方)签订委托协议书,被用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4.2.2建立企业合作档案库
建立企业合作档案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企业经理来校授课备案制度,二是建立企业讲座与招聘制度。与企业对接,洽谈合作事宜、企业需求、学校人才状况、企业宣讲内容审核、宣讲人资格审核、填写申请表、安排讲座时间、反馈后续事宜、企业招聘。将合作过的企业收入档案库管理,企业资源得到了很好的积累与保留,防止校企合作“游击式”现象发生。经常互访,加强联络,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既建立合作关系又增进友谊,为学生就业铺路,为企业人才做定向储备,达到互利互惠,双向共赢。
4.3扩大与知名企业的合作
目前,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盲目性与短期性各家公司承接到项目就来学校招聘人员,招到人员就合作,招不到就不再联系了。校企合作表现出“游击”式,不能够保持长期合作。
追求学生全面就业不是目的,追求学生高质量就业才是高校努力的更高目标。为此,学院需要与更多知名企业合作,扩大与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范围,以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就业空间与平台,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畅通渠道。
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是软件学院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进一步升级,更是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5.保障机制
5.1充分利用学院科研平台
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游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器视觉智能四处游动程研发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媒体省教育重点专业,是软件学院的科研平台。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利用好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企业项目、学院申报的综合教改项目、广大教师申报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都纳入到科研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好学院的科研平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项目开发,以达到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实力与质量。
5.2建设“双师型”卓越师资队伍
具有一支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随着软件工程专业、物联网专业招生数量的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学院现有大批科研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队伍,但培养应用型软件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需要对学院研究型的师资结构进行调整,重新优化组合。我们将学院一些研究型中青年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实训,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学习企业技术,回校担任企业技术课程。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这批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骨干与中坚力量。每年学院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将派出多名教师到企业参与项目研发,进行实训和培养,为此,学院要积极动员鼓励中青年教师主动到企业去学习技术,参加企业工程实践,并且需要一、两年内轮回企业进行技术更新。
6.结语
几年来,软件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由于教学改革措施得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促进了学院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不断出现,每年企业需要大批新兴人才,我们要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把握有利时机,随着技术的更新,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结构、人才评价体系及教学方法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