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角色,这些角色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起到了很大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事实上都是在与这些角色进行精神的交流。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者往往只重视教材中的那些正面角色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而忽略了反面角色。其实,反面角色的存在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此,如何让反面角色起良好的教育作用值得研究。
一、探究“反角儿”的存在意义
反面角色的存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如果能够以这种假恶丑作为教学的抓手,加以合理的引导,对其进行揭露、讽刺和否定,就可以弘扬真善美,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文学作品中的“反角儿”,他们有时不能够迅速、准确地区分、鉴别,甚至会出现模仿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引导学生对反面人物形象进行准确的评价,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二、理清“反角儿”的类型
为非作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存在着一些“坏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但最后都被英雄打败。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洪教头、《日月潭的传说》的恶龙、《哪吒闹海》中的东海龙王父子,都是些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反角儿”。
贪婪奸诈。“狐狸”这个形象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一提到狐狸,大家都会想到“贪婪奸诈”等词。《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蝉和狐狸》里的狐狸无不体现出贪婪奸诈的特点。通过奸诈的方法欺骗其他的小动物,从中得利,算是个典型的“反角儿”。
愚蠢懒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蚂蚁和蝈蝈》里的蝈蝈是“懒惰”的代表形象,与勤劳的蚂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鹬蚌相争》中的鹬蚌、《揠苗助长》中宋国的农夫则都是“愚蠢”的形象。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愚蠢故事,告诉了学生应该怎么智慧地处理问题。
三、开发“反角儿”的正面教育作用
对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存在的“反角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去引领学生借助一些恰当、合适的方法解读课本中的“反角儿”,开发出“反角儿”身上的正面教育作用。
讨论、辩论。教材中的“反角儿”有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认知冲突。这个时候,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思维的碰撞一定能擦出火花。针对特别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反角儿”。
例如:《蚂蚁和蝈蝈》一文,学生读完夏天的课文内容后我组织话题讨论:“你觉得蚂蚁和蝈蝈不同的做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学生议论纷纷。接着,教学冬天的课文内容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后来的结局更加期待,对文章主旨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表演、朗读。当出现反面角色的课文时,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很有效,也很常用的教学方式。辅以表演,则更有利于体验文中的情感。
例如:《嫦娥奔月》一课的教学,我便让学生表演了嫦娥智斗篷蒙的一段情节,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爱憎分明地享受这样的分角色表演,更好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续写、改写。文中的“反角儿”一般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个性,而这种特点与个性一定是以故事和情节作为背景而表现出来的,抓住反面角色的形象特点,进行再创作,都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例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小红马形象就是个“反角儿”,可它仅在文章开头出现,文末,我便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如果小骆驼又一次遇到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学生的思绪飞扬,在他们的笔下,他俩成为了朋友。这样,就让反面角色的转变显现出了正面的效应。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反角儿”,它定能服务于我们的课堂,开启学生的心智,引领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镇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