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水田主要土种养分动态研究

2014-06-23 11:14施爱枝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太湖县水田

摘 要:通过在水稻土主要土种上建立定位监测实验和选择代表类型农户田块3~5a一轮回跟踪施肥调查,能较全面了解耕层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和通过施肥调控对耕层养分所起的平衡效果,以致不断修正区域配方,可以降低测土成本,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准确率和到位率。

关键词:水田;土种;养分动态;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S1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87-03

太湖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南麓,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山区农业县,也是首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之一,目前已进入整建制推进省级示范县之列。该县自200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紧紧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核心环节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笔者从定位监测点和配方施肥肥效跟踪农户田块调查等数据入手,总结分析太湖县水田主要土种的养分变化情况,探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耕层养分产生的平衡效果,为下一步更有效实施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定位监测点实验 根据安徽省土肥总站对耕地质量建设的要求,2009年在太湖县内面积最大的有代表性的潴育型水稻土上建立了2个定位监测点:一个是国家级监测点,在境内东南圩坂区的新仓镇南安村砂泥田土种上,代表面积0.8万hm2;另一个是省级监测点,在境内西北山区的弥陀镇白洋村麻砂泥田土种上,代表面积0.91万hm2。2个监测点合计代表面积1.71万hm2,占全县水田面积的83.79%。

1.1.1 土样采集 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用取土钻按“S”形布点,采集耕层15个样点混匀,用四分法缩减至1kg左右带回室内风干备用。化验微量元素的土样用特制的木质取样铲,保证在混匀、摊凉过程中不接触金属、报纸等,以免被污染。

1.1.2 化验方法 按照《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规定的土壤测试方法进行,建点第1、3、5年份化验耕层全量、速效大量与微量元素等项目,建点第2、4年份只化验耕层速效大量元素等项目。

1.1.3 种植制度 按照太湖县水田主要耕作制度安排茬口,其中:山区以稻油与稻肥(闲)轮作,圩坂区以稻油与稻麦(肥、闲)轮作。

1.1.4 栽培管理 每茬作物都选择当地主推品种,施肥量以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来确定,按面积过秤下田、推荐用量(见表1)。施肥技术以“根层养分调控理论”为核心,其中,氮素管理采用把握总量和实时、实地因苗诊断精确监控技术;磷钾采用恒量监控技术;中微量元素做到因缺补缺[2]。

1.2 配方施肥肥效跟踪农户调查 从2005年实施项目开始,我们选择了3个有代表性乡镇随机抽取100户农户进行配方施肥肥效跟踪调查。按每3a一轮回原则,于2008年、2011年秋收后在原采样田块采集耕层混合土样进行化验分析,跟踪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和配方施肥对耕层营养元素变化的影响。采样、化验方法、施肥推荐等与定位监测点基本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定位点监测结果 以新仓、弥陀2个监测点为例,对不同年份的耕地养分进行监测,结果见表2、表3。

2.1.1 耕层大量元素的变化 从定位监测数据看:新仓监测点耕层5a阳离子交换量、全P、全K趋于稳定;全N、有机质、碱解N、有效P分别下降了18.81%、12.18%、12.58%和36.36%;速效K、缓效K分别上升了40%和6.53%(表2)。弥陀监测点耕层5a阳离子交换量、全P、全K趋于稳定;全N、有机质分别下降了3.89%和2.43%;碱解N、有效P、速效K分别上升了3.2%、40%和8.33%(表3)。这是由于新仓监测点是采用“稳N、控P、增K”施肥技术,而弥陀监测点是采用“稳N、增P、增K”施肥技术所致,有机质下降是由于有机肥料投入不足造成的,新仓监测点还与稻麦耕制加速有机质分解有关。

2.1.2 耕层中、微量元素的变化 从监测结果看,耕层中量元素有效硫、硅等呈下降趋势,其中新仓监测点分别下降了14.58%和12%(表2);弥陀监测点分别下降了7.5%和8.11%(表3)。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配方肥的推广,导致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为主要补充来源的硫、硅得不到有效补充;微量元素有效B、Zn保持在低位较缺水平,这是由于在因缺补缺时采用了“基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措施,尽可能降低因补施不当造成微量元素在耕层富集造成毒害的风险。

2.1.3 耕层其它性状的变化 从pH值测定结果看,2个监测点pH值都趋于稳定,表明没有酸化迹象(表2、3)。从耕层厚度和容重2项指标看,新仓监测点由于机械化作业导致耕层厚度增加了17.65%,容重下降了9.7%(表2);弥陀监测点耕层厚度和容重保持稳定,也没有出现板结现象(表3)。

2.2 代表农户跟踪调查结果 从代表农户跟踪调查结果看,江塘乡黄泥田耕层6a间除全N下降了8.15%外,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Zn、有效B以及pH值均趋于稳定;晋熙镇砂泥田耕层6a间有机质、全N、碱解N、有效P、有效Zn分别上升了18.49%、10%、12.5%、35.71%、114.13%,速效K下降了18.57%,有效B和PH值稳定;弥陀镇麻砂泥田6a间除有机质、全N分别上升了6.14%和9.76%外,其他指标均趋于稳定(表4)。这说明,太湖县三大主要土种耕层养分变化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的影响,虽没有达到人为调控的预期平衡效果,但也基本处于稳中向好态势。与普查数据比较,三大土种耕层有机质、全N、有效P、有效Zn、有效B稳中有升,其中有效P上升最快,达到91.67%~150%;速效K呈下降态势,达到11.27%~19.74%;pH值稳定。这是由于20a一直沿用土壤普查成果,导致长期重施N、P肥,轻施K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而带来的后果(山区麻砂泥田因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农民施肥水平较低,且很少使用单质磷肥,耕层有效P难以得到补充,故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徘徊)。跟踪农户实际施肥量调查结果见表5。

3 结论与建议

(1)以作物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以“根层养分调控理论”为核心,开展“调氮、调磷、调钾、调中、微量元素”等施肥技术服务,则耕层养分含量将向着人为调控的预期转化,最终达到既满足持续高产稳产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这一新的要求。

(2)以定位监测施肥实验与选择代表类型农户施肥跟踪调查(且3~5a一轮回跟踪采样)的“点、面”结合的方法,能较全面的了解耕层养分动态,降低测土成本,准确指导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3)要不断修正区域配方,坚定“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模式,才能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准确率和到位率。区域大配方可直接根据N、P2O5、K2O推荐用量进行计算。例如:低磷低钾区,一季稻目标产量要达到500kg/667m2,N、P2O5、K2O推荐用量分别为13kg/667m2(基肥占总量的40%为5.2)、5kg/667m2、7kg/667m2(基肥占总量的60%为4.2),则基施配方肥各养分占总养分的比例为0.36∶0.35∶0.29,以45%含量为基准,区域配方可设置为16∶16∶13。则每667m2基施32.5kg配方肥料,再追施尿素17kg、钾肥4.7kg即可达到上述推荐用量与配比。

(4)有机质提升行动要常态化,这是改善耕层理化性状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发挥配方施肥调控效果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施爱枝,孙炳林,周学军,等.太湖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7,12:30-31.

[2]张福锁,陈新平,陈清,等.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2:2-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在水稻土主要土种上建立定位监测实验和选择代表类型农户田块3~5a一轮回跟踪施肥调查,能较全面了解耕层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和通过施肥调控对耕层养分所起的平衡效果,以致不断修正区域配方,可以降低测土成本,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准确率和到位率。

关键词:水田;土种;养分动态;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S1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87-03

太湖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南麓,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山区农业县,也是首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之一,目前已进入整建制推进省级示范县之列。该县自200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紧紧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核心环节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笔者从定位监测点和配方施肥肥效跟踪农户田块调查等数据入手,总结分析太湖县水田主要土种的养分变化情况,探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耕层养分产生的平衡效果,为下一步更有效实施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定位监测点实验 根据安徽省土肥总站对耕地质量建设的要求,2009年在太湖县内面积最大的有代表性的潴育型水稻土上建立了2个定位监测点:一个是国家级监测点,在境内东南圩坂区的新仓镇南安村砂泥田土种上,代表面积0.8万hm2;另一个是省级监测点,在境内西北山区的弥陀镇白洋村麻砂泥田土种上,代表面积0.91万hm2。2个监测点合计代表面积1.71万hm2,占全县水田面积的83.79%。

1.1.1 土样采集 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用取土钻按“S”形布点,采集耕层15个样点混匀,用四分法缩减至1kg左右带回室内风干备用。化验微量元素的土样用特制的木质取样铲,保证在混匀、摊凉过程中不接触金属、报纸等,以免被污染。

1.1.2 化验方法 按照《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规定的土壤测试方法进行,建点第1、3、5年份化验耕层全量、速效大量与微量元素等项目,建点第2、4年份只化验耕层速效大量元素等项目。

1.1.3 种植制度 按照太湖县水田主要耕作制度安排茬口,其中:山区以稻油与稻肥(闲)轮作,圩坂区以稻油与稻麦(肥、闲)轮作。

1.1.4 栽培管理 每茬作物都选择当地主推品种,施肥量以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来确定,按面积过秤下田、推荐用量(见表1)。施肥技术以“根层养分调控理论”为核心,其中,氮素管理采用把握总量和实时、实地因苗诊断精确监控技术;磷钾采用恒量监控技术;中微量元素做到因缺补缺[2]。

1.2 配方施肥肥效跟踪农户调查 从2005年实施项目开始,我们选择了3个有代表性乡镇随机抽取100户农户进行配方施肥肥效跟踪调查。按每3a一轮回原则,于2008年、2011年秋收后在原采样田块采集耕层混合土样进行化验分析,跟踪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和配方施肥对耕层营养元素变化的影响。采样、化验方法、施肥推荐等与定位监测点基本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定位点监测结果 以新仓、弥陀2个监测点为例,对不同年份的耕地养分进行监测,结果见表2、表3。

2.1.1 耕层大量元素的变化 从定位监测数据看:新仓监测点耕层5a阳离子交换量、全P、全K趋于稳定;全N、有机质、碱解N、有效P分别下降了18.81%、12.18%、12.58%和36.36%;速效K、缓效K分别上升了40%和6.53%(表2)。弥陀监测点耕层5a阳离子交换量、全P、全K趋于稳定;全N、有机质分别下降了3.89%和2.43%;碱解N、有效P、速效K分别上升了3.2%、40%和8.33%(表3)。这是由于新仓监测点是采用“稳N、控P、增K”施肥技术,而弥陀监测点是采用“稳N、增P、增K”施肥技术所致,有机质下降是由于有机肥料投入不足造成的,新仓监测点还与稻麦耕制加速有机质分解有关。

2.1.2 耕层中、微量元素的变化 从监测结果看,耕层中量元素有效硫、硅等呈下降趋势,其中新仓监测点分别下降了14.58%和12%(表2);弥陀监测点分别下降了7.5%和8.11%(表3)。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配方肥的推广,导致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为主要补充来源的硫、硅得不到有效补充;微量元素有效B、Zn保持在低位较缺水平,这是由于在因缺补缺时采用了“基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措施,尽可能降低因补施不当造成微量元素在耕层富集造成毒害的风险。

2.1.3 耕层其它性状的变化 从pH值测定结果看,2个监测点pH值都趋于稳定,表明没有酸化迹象(表2、3)。从耕层厚度和容重2项指标看,新仓监测点由于机械化作业导致耕层厚度增加了17.65%,容重下降了9.7%(表2);弥陀监测点耕层厚度和容重保持稳定,也没有出现板结现象(表3)。

2.2 代表农户跟踪调查结果 从代表农户跟踪调查结果看,江塘乡黄泥田耕层6a间除全N下降了8.15%外,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Zn、有效B以及pH值均趋于稳定;晋熙镇砂泥田耕层6a间有机质、全N、碱解N、有效P、有效Zn分别上升了18.49%、10%、12.5%、35.71%、114.13%,速效K下降了18.57%,有效B和PH值稳定;弥陀镇麻砂泥田6a间除有机质、全N分别上升了6.14%和9.76%外,其他指标均趋于稳定(表4)。这说明,太湖县三大主要土种耕层养分变化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的影响,虽没有达到人为调控的预期平衡效果,但也基本处于稳中向好态势。与普查数据比较,三大土种耕层有机质、全N、有效P、有效Zn、有效B稳中有升,其中有效P上升最快,达到91.67%~150%;速效K呈下降态势,达到11.27%~19.74%;pH值稳定。这是由于20a一直沿用土壤普查成果,导致长期重施N、P肥,轻施K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而带来的后果(山区麻砂泥田因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农民施肥水平较低,且很少使用单质磷肥,耕层有效P难以得到补充,故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徘徊)。跟踪农户实际施肥量调查结果见表5。

3 结论与建议

(1)以作物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以“根层养分调控理论”为核心,开展“调氮、调磷、调钾、调中、微量元素”等施肥技术服务,则耕层养分含量将向着人为调控的预期转化,最终达到既满足持续高产稳产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这一新的要求。

(2)以定位监测施肥实验与选择代表类型农户施肥跟踪调查(且3~5a一轮回跟踪采样)的“点、面”结合的方法,能较全面的了解耕层养分动态,降低测土成本,准确指导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3)要不断修正区域配方,坚定“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模式,才能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准确率和到位率。区域大配方可直接根据N、P2O5、K2O推荐用量进行计算。例如:低磷低钾区,一季稻目标产量要达到500kg/667m2,N、P2O5、K2O推荐用量分别为13kg/667m2(基肥占总量的40%为5.2)、5kg/667m2、7kg/667m2(基肥占总量的60%为4.2),则基施配方肥各养分占总养分的比例为0.36∶0.35∶0.29,以45%含量为基准,区域配方可设置为16∶16∶13。则每667m2基施32.5kg配方肥料,再追施尿素17kg、钾肥4.7kg即可达到上述推荐用量与配比。

(4)有机质提升行动要常态化,这是改善耕层理化性状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发挥配方施肥调控效果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施爱枝,孙炳林,周学军,等.太湖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7,12:30-31.

[2]张福锁,陈新平,陈清,等.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2:2-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在水稻土主要土种上建立定位监测实验和选择代表类型农户田块3~5a一轮回跟踪施肥调查,能较全面了解耕层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和通过施肥调控对耕层养分所起的平衡效果,以致不断修正区域配方,可以降低测土成本,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准确率和到位率。

关键词:水田;土种;养分动态;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S1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87-03

太湖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南麓,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山区农业县,也是首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之一,目前已进入整建制推进省级示范县之列。该县自200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紧紧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核心环节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笔者从定位监测点和配方施肥肥效跟踪农户田块调查等数据入手,总结分析太湖县水田主要土种的养分变化情况,探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耕层养分产生的平衡效果,为下一步更有效实施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定位监测点实验 根据安徽省土肥总站对耕地质量建设的要求,2009年在太湖县内面积最大的有代表性的潴育型水稻土上建立了2个定位监测点:一个是国家级监测点,在境内东南圩坂区的新仓镇南安村砂泥田土种上,代表面积0.8万hm2;另一个是省级监测点,在境内西北山区的弥陀镇白洋村麻砂泥田土种上,代表面积0.91万hm2。2个监测点合计代表面积1.71万hm2,占全县水田面积的83.79%。

1.1.1 土样采集 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用取土钻按“S”形布点,采集耕层15个样点混匀,用四分法缩减至1kg左右带回室内风干备用。化验微量元素的土样用特制的木质取样铲,保证在混匀、摊凉过程中不接触金属、报纸等,以免被污染。

1.1.2 化验方法 按照《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规定的土壤测试方法进行,建点第1、3、5年份化验耕层全量、速效大量与微量元素等项目,建点第2、4年份只化验耕层速效大量元素等项目。

1.1.3 种植制度 按照太湖县水田主要耕作制度安排茬口,其中:山区以稻油与稻肥(闲)轮作,圩坂区以稻油与稻麦(肥、闲)轮作。

1.1.4 栽培管理 每茬作物都选择当地主推品种,施肥量以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来确定,按面积过秤下田、推荐用量(见表1)。施肥技术以“根层养分调控理论”为核心,其中,氮素管理采用把握总量和实时、实地因苗诊断精确监控技术;磷钾采用恒量监控技术;中微量元素做到因缺补缺[2]。

1.2 配方施肥肥效跟踪农户调查 从2005年实施项目开始,我们选择了3个有代表性乡镇随机抽取100户农户进行配方施肥肥效跟踪调查。按每3a一轮回原则,于2008年、2011年秋收后在原采样田块采集耕层混合土样进行化验分析,跟踪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和配方施肥对耕层营养元素变化的影响。采样、化验方法、施肥推荐等与定位监测点基本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定位点监测结果 以新仓、弥陀2个监测点为例,对不同年份的耕地养分进行监测,结果见表2、表3。

2.1.1 耕层大量元素的变化 从定位监测数据看:新仓监测点耕层5a阳离子交换量、全P、全K趋于稳定;全N、有机质、碱解N、有效P分别下降了18.81%、12.18%、12.58%和36.36%;速效K、缓效K分别上升了40%和6.53%(表2)。弥陀监测点耕层5a阳离子交换量、全P、全K趋于稳定;全N、有机质分别下降了3.89%和2.43%;碱解N、有效P、速效K分别上升了3.2%、40%和8.33%(表3)。这是由于新仓监测点是采用“稳N、控P、增K”施肥技术,而弥陀监测点是采用“稳N、增P、增K”施肥技术所致,有机质下降是由于有机肥料投入不足造成的,新仓监测点还与稻麦耕制加速有机质分解有关。

2.1.2 耕层中、微量元素的变化 从监测结果看,耕层中量元素有效硫、硅等呈下降趋势,其中新仓监测点分别下降了14.58%和12%(表2);弥陀监测点分别下降了7.5%和8.11%(表3)。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配方肥的推广,导致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为主要补充来源的硫、硅得不到有效补充;微量元素有效B、Zn保持在低位较缺水平,这是由于在因缺补缺时采用了“基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措施,尽可能降低因补施不当造成微量元素在耕层富集造成毒害的风险。

2.1.3 耕层其它性状的变化 从pH值测定结果看,2个监测点pH值都趋于稳定,表明没有酸化迹象(表2、3)。从耕层厚度和容重2项指标看,新仓监测点由于机械化作业导致耕层厚度增加了17.65%,容重下降了9.7%(表2);弥陀监测点耕层厚度和容重保持稳定,也没有出现板结现象(表3)。

2.2 代表农户跟踪调查结果 从代表农户跟踪调查结果看,江塘乡黄泥田耕层6a间除全N下降了8.15%外,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Zn、有效B以及pH值均趋于稳定;晋熙镇砂泥田耕层6a间有机质、全N、碱解N、有效P、有效Zn分别上升了18.49%、10%、12.5%、35.71%、114.13%,速效K下降了18.57%,有效B和PH值稳定;弥陀镇麻砂泥田6a间除有机质、全N分别上升了6.14%和9.76%外,其他指标均趋于稳定(表4)。这说明,太湖县三大主要土种耕层养分变化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的影响,虽没有达到人为调控的预期平衡效果,但也基本处于稳中向好态势。与普查数据比较,三大土种耕层有机质、全N、有效P、有效Zn、有效B稳中有升,其中有效P上升最快,达到91.67%~150%;速效K呈下降态势,达到11.27%~19.74%;pH值稳定。这是由于20a一直沿用土壤普查成果,导致长期重施N、P肥,轻施K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而带来的后果(山区麻砂泥田因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农民施肥水平较低,且很少使用单质磷肥,耕层有效P难以得到补充,故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徘徊)。跟踪农户实际施肥量调查结果见表5。

3 结论与建议

(1)以作物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以“根层养分调控理论”为核心,开展“调氮、调磷、调钾、调中、微量元素”等施肥技术服务,则耕层养分含量将向着人为调控的预期转化,最终达到既满足持续高产稳产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这一新的要求。

(2)以定位监测施肥实验与选择代表类型农户施肥跟踪调查(且3~5a一轮回跟踪采样)的“点、面”结合的方法,能较全面的了解耕层养分动态,降低测土成本,准确指导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3)要不断修正区域配方,坚定“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模式,才能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准确率和到位率。区域大配方可直接根据N、P2O5、K2O推荐用量进行计算。例如:低磷低钾区,一季稻目标产量要达到500kg/667m2,N、P2O5、K2O推荐用量分别为13kg/667m2(基肥占总量的40%为5.2)、5kg/667m2、7kg/667m2(基肥占总量的60%为4.2),则基施配方肥各养分占总养分的比例为0.36∶0.35∶0.29,以45%含量为基准,区域配方可设置为16∶16∶13。则每667m2基施32.5kg配方肥料,再追施尿素17kg、钾肥4.7kg即可达到上述推荐用量与配比。

(4)有机质提升行动要常态化,这是改善耕层理化性状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发挥配方施肥调控效果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施爱枝,孙炳林,周学军,等.太湖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7,12:30-31.

[2]张福锁,陈新平,陈清,等.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2:2-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太湖县水田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