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回归与为官儒化

2014-06-23 01:57:11张俊文
时代金融 2014年14期
关键词:义利德性干部

张俊文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认真学习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一个重头戏。有的同志不太理解,认为“选拔培养”是上级部门的工作,自己稍微了解下就可以。殊不知,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弘扬焦裕禄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正是在指明党政领导干部在“修德”上需要花大力气,下真工夫。在《条例》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正在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培心育德、修己安人、琢玉成器,呼唤传统回归与促进为官儒化。

长期以来,在人员选拔上,“才”与“德”被视为一对矛盾,“唯才是举”还是“唯德是举”成为一个选择题。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才”是效率的引申,似乎更为市场所偏好,但实际在今天发展过程中,扬弃西方思想中“才能”功利主义衡量一切的认识,重新审视东方智慧中对“德”的推崇,是时代对党性的呼唤。如今,党员领导干部在“德”与“才”问题上,并不是做单一选择题,而是要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进行深度求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在文化上寻根。中国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德”地舒展,赋予了全新内容:明达善恶之分、能取义利之争、通晓理欲之辨、和谐人我之间、求索有无之解。

明达善恶之分。在善恶问题上,中国传统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诠释。“善”对于为官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性本善”。要持心,用良善之心丰满党性、人性。要懂择善而为,建立正确的道德判准。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唯物主义立场上看待分析问题。要持心而守、心存善念,向社会、向工作、向生活传达善意。要身体力行,贴近群众,用实际行动为一些善行,将人性本善塑造成为人、为官的主流意识。二是“人性向善”。要将善作为至高的人生追求,感受善念、善行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只有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追求善,以善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够感受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善带来的源源不绝的推动力,感受自我精神境界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明达善恶之分,要在长久以来市场经济过渡强调“经济人”,过分张扬效率与才能的背景下,重新建树对党员领导干部“道德人”的认识,用善作为德的羽翼,助力“为政施仁德”、“为官树德行”传统文化的腾飞。

能取义利之争。为官时有功利主义心态,尤其在领导干部的位子上。市场经济惯性于将成本效益分析推到极致,将一切价值:从生命、环境、生产安全到人民群众利益,简单地加总为一系列功利数字,用金钱衡量一切。固然,长久以来,西方功利主义凭借直观的道德感染力,在社会上被奉若神明,但这与中国传统不符,在“德”的统领下,为官要能够“舍利而取义”,而不是以利为先。这就要解决好两个冲突:一要解決好合理手段与利己目的的冲突。中国传统秉承的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人主义虽有市场但不是主流。为官就是要克服个人私利之心,在法律政策对个人谋求政绩的不当手段进行警示的同时,不是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是要在义利之上,有所取舍,宁可折损功利之心,也不触碰党纪国法的底线。二要解决好不合理手段与大多数人利益的冲突。违反规定,提供点福利待遇,为职工开开小灶在部分官员那里被视为“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虽然东窗事发后,些许还会带些悲剧色彩。而实际上,当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通过合理手段去满足的时候,考量的不是利益而是手段。手段正不正当,考验为官的道义之心,要见利思义,不将“福利”作为“官帽”的筹码,不能通过不合理的手段满足看似合理的利益要求。在义利之争中,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成仁取义的决心,才能在种种冲突面前,懂得取舍,善于取舍。

通晓理欲之辨。西方哲学强调人的“动物性”,将人视为“直立行走不长羽毛的兽”,在欲望的认识上偏走两极。而中国传统智慧在理性与欲望的辨识上,强调以理性来统领欲望。儒家说“可欲之谓善”,道家说“清心寡欲”,佛家说“禁欲灭三毒”。其中,儒家更强调“不使可欲”——不使欲望成为欲望。在儒家看来,人的欲望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强调以智识来制约先天的男女之欲、饮食之欲,来克制后天的财富之欲、权力之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很体合当前“富足人生在于克制自我欲望”的说法。为官其实也要“不使可欲”,要有所欲,也要有所不欲,要将自我生命成长的需求与社会正向发展结合在一起,才会懂得掌控欲望,也才能清正为官。这种理欲之辨是东方智慧,衡量的是为官的德性。因此,通晓理欲之辨,正好能够在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的官场习气上,帮助官员洗涤性灵,脱去低级的欲望追求,匡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在精神上脱去欲望污浊,重现光辉党性。

和谐人我之间。在处世的立场上,世上无非两种人:自己与他人;在为官的立场上,世上无非两种人:官员与百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但是要夯实我们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执政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当年以一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号召全党以尧舜的德性来造福百姓,展现为官执政与服务人民不可分割的关系。天下将行,大道为公,儒家讲人我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于官员与百姓的关系。为官首要将心比心,内心感受要真诚。多从群众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多做换位思考,将每位百姓作为一个无价的个体来予以尊重。为官要能推己及人,注重沟通群众期许。孔子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为官要懂得“人在公门好修行”的道理,通过忠恕来行仁政,多以自我的内心体验来感受民间疾苦,搭起沟通百姓心灵的桥梁。为官最高境界要有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对于每个党员,都要从“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奉行为人民服务,鞠躬精粹的宗旨,正如焦毅禄同志为我们展现的那种以生命浇灌祖国河山,以血脉滋养万千百姓的奉献精神。这是群众路线活动初衷,也是处理人我关系、和谐官民关系最有效的方法。

求索有无之解。为官要能够“识有知无”。中国正在飞速的发展,这种发展承载着数代人的梦想与期待,这是一个宏伟的“中国梦”。在这个追梦的征途上,讲披荆斩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要能够正视挑战,审视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处理复杂问题,这都是“有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为官要懂得“无为”的境界,“无为”是要以无为之心求有为之功,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无为”要求党员干部,不要把功勋荣耀放在眉间,挂在心上;不要把“GDP”政绩观和徒慕虚荣的形象工程作为成功标杆;不要为了一时发展之快,牺牲环境与后代子孙的幸福;不要急功近利,为撑大自己的官帽子,干一些铤而走险,祸国殃民,损害党形象的错事、坏事。这种无为之心,更像坐忘云水间的平常心,以平常心看待政绩、看待个人成绩,懂得何处着力、何处放手,懂得韬光养晦、识有知无,这是为官德性的有无之解。

“明达善恶之分、能取义利之争、通晓理欲之辨、和谐人我之间、求索有无之解。”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条原则所孕育的深刻内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德性与德行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标杆,能够引领我们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乃至为人、为官处理上好“德”与“才”的关系。

今时今日,我们需要从西方功利的困境走出来,回归到中国传统大智慧中所要追求的为人、为官的目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己的人生中都需要像一个普通百姓那样过平凡的生活,像一个哲人那样去体验工作的顺境逆境,像一个儒者那样去肩负自己的使命,最关键的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焦毅禄、牛玉儒,王英等一批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去思考党员的身份与定位,这才是党员德性之所在!

猜你喜欢
义利德性干部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西部学刊(2024年1期)2024-02-19 10:58:58
义利世好集团
法人(2023年9期)2023-12-01 14:50:22
柳亚子书法
媛福达:义利共举 成就未来
乡音(2021年8期)2021-08-20 03:59:00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34
抗战剧《民兵葛二蛋》的当代义利价值观倡导
视听(2016年2期)2016-08-21 07:50:58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应坚持义利并举
大社会(2016年7期)2016-05-04 07:12:21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伦理学研究(2016年5期)2016-02-01 12:46:17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