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斌
【摘要】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相伴而行,因而研究金融发展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收入差距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时间序列数据对陕西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协整分析发现了三者之间存在的长期稳定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都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平衡时,将以-0.3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关键词】收入差距 金融发展 协整
一、引言
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金融体系改革的成功,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进而促进了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提高。陕西省各项存贷款余额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87.07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1797.0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的年均增长率为13.87%;而同一时期的城乡人均纯收入分别以年均5.88%和7.23%的速度增长;因此金融发展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并不同步。理论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Galor和Zeira(1993)、Banerjee和Newman(1993)的研究认为在金融市场完善的前提下,金融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资本环境,将逐步缩小收入差距;Maurer和Haber(2007)则认为金融服务依然只是针对富人和具有某种政治联系的企业,从而使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财富的“涓流效应”和现代产业的发展使得收入的分配状况与金融产业的发展程度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Clarke等,2003)。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各有不同:Clarke(2003)、Honohan(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将能够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我国的一些学者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发展会显著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章奇等,2004;温涛等;2005;杨俊等;2006);还有一些实证显示二者之间存在呈倒U型关系(刘敏楼,2006)、或是关系不够明显(陆铭和陈钊,2004)。
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各区域由于金融发展的环境和区域的非均衡特性,使得研究结果各有不同。陕西省的金融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尚未涉及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量化陕西省金融发展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提供实证参考。
二、现状描述
(一)陕西省金融发展
本文同时选取金融发展规模指标(FD)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来反映陕西省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用各年份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衡量,金融发展效率用各年份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值衡量(卢立香和陈华,2011)。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衡量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陕西省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如图1所示,FD指标显示改革开放后陕西省金融规模在2003年达到最大值3.15之后,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陕西金融规模已经达到合理水平的临界点附近,不再一味的追求金融规模的扩张;FE指标显示陕西省金融效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FE上升至1.78外,从2005年开始FE逐步稳定于1.6~1.7之间。
(二)陕西居民收入差距
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在长期内保持了增长态势,2013年以当期价格计算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28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503元。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动反映出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在此期间,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5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6.39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已经由1978年的2.31上升至2011年的3.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图1和图2显示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虽然同是呈现出了增长趋势,但在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二者从中获益显然并不一致。这就使得量化研究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不同影响成为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三、数据描述与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来源于历年《陕西统计年鉴》。查阅陕西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IU)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IR),首先对其以1978年可比价格为基础进行了调整,然后通过对数化处理来消除人均纯收入产生的异方差;查阅陕西省国民收入及金融发展的相关数据,计算了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使用LIR代表经过自然对数处理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LIU代表经过自然对数处理的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LDI代表LIR与LIU之差,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协整关系的建立
由于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回归分析可能存在伪回归,造成回归结果没有现实意义,因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应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使用E-G两步法建立FD、FE、LDI之间的协整关系,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EViews7.2的估計结果整理而得)。
通过表1可以得出结论,FD、FE、LDI均为非平稳序列,经过检验后可以认定为序列,通过E-G两步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如下。估计结果中,括号内为系数估计值的标准误,***代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中的R2=0.8344,F=83.1338,说明方程通过了单变量和整体的显著性检验。
对上述方程的残差进行的单位根检验,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ADF统计量为-2.5130,伴随概率为0.3203,在10%的置信水平下接受了原假设,即残差项为平稳序列。综上,我们认为FD、FE、L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误差修正模型(ECM)
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实际上是由“非均衡过程”生成的,因此建模时要使用ECM来反映数据的动态非均衡过程。将上述方程中的残差记为ECM,其一阶滞后系数的估计称为调整系数,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多变量协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如下,并使用EViews7.2进行估计。估计结果中,D(*)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括号内为系数估计值的标准误,**代表在5%的水平下显著;*代表在10%的水平下显著。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中的R2=0.3008,F=4.4449,说明方程通过了单变量和整体的显著性检验。
(四)实证研究结果
三者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表明,陕西省金融发展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分配中是非均衡的,收入差距随金融发展而呈现扩大的趋势。其中金融规模的单位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19.65%;金融效率的单位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21.57%,高于收入效率的作用。此外,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当短期波動偏离长期平衡时,将以-0.3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四、结论和讨论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数据进行协整分析,证实了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发展过程中,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从中受益并不均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陕西省金融发展路径还没有能够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提醒政策制定者在追求金融繁荣的同时防止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未来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面对逐渐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金融行业要均衡城乡发展,支持将更多的贷款投向农村地区,促进农村居民非农产业收入持续增长。第二,统筹金融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相结合的政策,现阶段收入差距加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和必然存在的现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促进长期范围内的金融发展与短期的城乡差距缩小。第三,加快金融部门的改革步伐,现代化的金融环境将能更大程度上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成熟稳定的金融行业将能够使得收入差距出现平稳和缩小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敏楼.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中国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J].上海金融,2006,1:8-11.
[2]卢立香,陈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及省际差异——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面板协整检验[J].财经论丛,2011,5:008.
[3]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3):8.
[4]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143.
[5]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6(2):23-33.
[6]章奇,刘明兴,陶然等.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金融学,2003,11: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