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君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强化对美的认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需要教师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健康地成长。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到处都存在着艺术:校园的花草树木、公园的亭台楼阁、小巷的青砖红墙,以及张灯结彩的节日街头、色彩缤纷的广告霓虹……美术教学首先应该教会学生观察,不会观察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只有学生亲自观察事物,掌握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比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同时,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
二、美术教学不要过分强调绘画技巧
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得到艺术的熏陶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画的苹果不够圆或是把太阳涂成了黑色而懊恼,其实这是颠倒了手段和目标的错误认识。如果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家长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这种认识,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通过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从而获得满足感。
三、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评价美术教学成果
学生的绘画作品有些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事物特征的自我认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画命题作品“我的家”时,有的学生将家安在了树上,他说自己可以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可贵的创造力啊。然而现实中有的家长和教师却以干净、规矩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品,最典型的表现是用“象不象”“美不美”作为唯一标准。我们时常听到有的家长会说“今天画的小汽车真象” “你怎么画的乱七八糟的,又有星星又有月亮”,有的家长甚至动手帮孩子添画,使画面更令人满意。这些做法是极度错误的,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的正确标准应该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画面丰富而富有个性。
四、美术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在组织学生绘画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学生产生绘画的兴趣。具体方法有:语言强化,如使用“你真聪明”“画得真棒”等肯定的语言;动作强化,如对学生的作品微笑点头赞;实物强化,如奖励学生一枚教师亲手制作的小红花等;欣赏强化,如让某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其作品等。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使学生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树立绘画的自信心。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开展美术教学
当今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教学挂图、有关幻灯片,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而且效果未必理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如欣赏经典名作时,只要教师轻点鼠标,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不但可以展示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将一些作品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六、美术教学与各科教学相互渗透
如小学五年级手工设计《勤俭小管家》一课中,让学生在动画片“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欣赏活动中开始教学,音乐伴奏下便是自由发挥、自主设计储蓄罐。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在美术制作活动中,还蕴含了德育的知识——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此外,美术活动还可以和科学、社会、语言、健康、思品等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熟悉本学科业务,更要加强学习,扩充知识,以此来适应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渗透。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转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有美好生活态度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