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杰
从幼儿阶段开始人们就对美的事物有了初步的感受,并能借助美术的形式把美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会去追求美,会去学习美术,让它为我们表现美而服务。与其说是学习美术,不如说是发现自身的美,把自己的情感用画笔、用色彩、用线条表达出来,让心灵与自然更完美地契合,让感情与艺术融为一体。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该用“心”与学生去交流。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就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心、童心和恒心去培养学生的信心、用心和耐心,让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开放属于自己的花朵。
一、教师有爱心,让学生有信心
我问:“为什么你没有展示作品?”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不想画!”对于这个回答我并没有及时处理,而是对这个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反思。身处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调节剂,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与想象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所以我认为这名学生并不是不想画,而是在他的心里对美术课有一道墙,他看不到美术能带给他的美丽风景,所以他的想象和愿望被制约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与表现,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教师应放松地去对待美术教学,使学生也对美术的学习放松下来,还原美术的本质,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与设想。这几年的美术教学,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不管有没有作品展示我都会进行点评,因为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他的可取之处,都可以得到展示和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我想这样的作品展示不会再有学生拒绝了,因为人的内心就是美的,他没有理由不把它体现出来,只要有信心就能做到。
二、教师有童心,让学生更用心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小学美术课堂应赋予童趣,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在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作为美术教师应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这样才能和学生拉近距离,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和形象性,如在《星座的联想》这节课中,我大胆利用儿童这一时期特有的想象力和对魔幻占卜世界的懵懂与向往,让他们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遨游在星系的奥妙之中,我和他们一起拨开星座的神秘外衣,解读星座包含的人生奥秘、星座名称的由来,一步步引导他们去想象、去创作。此时的我就像他们的大朋友一样,和他们有同样追求与渴求的心,同样也想以自己的名义去创作一个属于我的星座形象,这种融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在《花手绢》这节课中我改变以往教师的主导身份,变成了一位商人,请学生扮演我的雇工,让他们在这种情景中为我创作漂亮的花手绢,创作的成品可以进行拍卖,学生有喜欢的手绢可以用自己的物品进行交易,整个过程学生都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而是感觉到自己是在利用创意去换取价值。在讲解示范时,我注意教学语言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课堂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教师可以置换角色,以朋友身份或者其他身份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三、教师有耐心,让学生有恒心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刚开始时兴趣很浓厚,可是没等作品完成就已经失去了兴趣并草草结束。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兴趣有多浓、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并使之有始有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训练学生把凭借兴趣作画和凭意志努力作画相交替。激发兴趣很容易,但在转变成意志努力的过程却要困难很多。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还是在逐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意志力还不稳定,这需要教师的耐心,不光是教学部分的激发引导,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耐心地做到手勤、眼勤和嘴勤,从而达到让学生保持持久创作的热情,这样才能树立创作艺术作品的恒心。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个基础而长期的过程。作为美术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美术创作的灵感与技巧,感受不同的艺术熏陶。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只有做到“心心相映”,才能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进而能够创造美,才能让师生之间碰撞出心灵的火花,才能让美的思想绽放艺术的花朵!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