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义行
日本东海、东南海、南海地震的联动性评估研究计划*
金田义行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地震海啸·防灾研究计划负责人)
为了防备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发生的南海海沟特大地震,对东海、东南海以及南海3个地震之间的联动性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计划是在2008—2012年间实施的文部科学省的委托研究项目。主要内容由南海海沟特大地震联动性评估所需的子课题:(1)调查观测领域和模拟领域;(2)防灾领域构成。图1给出了子课题(1)和(2)的研究计划的总体概况。下面分别介绍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图1 东海、东南海、南海地震的联动性评估研究的总体构成图
图2 日向滩近海的地下构造。日向滩九州帕劳海岭—四国近海的菲律宾海板块的构造变化
图3 特大地震震源区的低频地震模拟
在开展南海海沟特大地震的联动性评估研究过程中,需要了解震源区的地下构造或地震活动。作为地下构造调查研究成果,图2表示日向滩近海的地壳构造调查结果。图2中清楚地给出了位于日向滩近海的九州-帕劳海岭的构造成像。根据海底地震观测,我们搞清了日向滩近海的低频地震的地震活动。关于这些低频地震活动与特大地震发生的关系,如图3模拟研究表示的那样,特大地震发生的紧迫性低时,浅部的低频地震活动就少,紧迫性高时地震活动便开始活跃。我们认为,这个结果对于今后的特大地震的紧迫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南海海沟震源区现存的地下构造研究成果,图4给出了菲律宾海板块上面的情况。这些调查研究结果将应用于今后的模拟研究中。
图4 南海海沟区域的菲律宾海板块上面的三维图,是从朝鲜半岛附近向东南方向望去的鸟瞰图
该模拟研究的目的是,联合地下构造调查研究,以便开展地壳活动评估,开发模拟方法和提高预报地震发生的精度。
在地壳活动评估方面,实施了对以往地壳活动进行评价所需的海啸堆积物的调查,评估了南海海沟特大地震的大海啸历史。图5是在陆地湖沼地区获得的海啸历史的成果。通过该研究发现了1707年的宝永地震、684年的天武地震,甚至是大约2000年前的明显的海啸堆积物。同时在大分县佐伯市的龙神池发现的海啸堆积物表明,南海海沟特大地震震源区有向西面的日向滩区域扩大的可能性。
关于在研究特大地震发生过程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预报精确度的研究方面,我们获得了地壳活动评估结果和调查观测研究的成果,特别是以最新地下构造模式为基础模拟了特大地震的复发(图6)和开发了为提高预报精确度所需的数据同化方法。
图5 陆地区域的海啸堆积物调查结果
在防灾课题方面,为了将预测地震灾害所需的地表地基模式建立数据库、提高利用地震和海啸模拟(图7和图8)预测地震灾害的精度、基于预想的受灾人口进行恢复重建方面的研究、以及更好地将研究成果用于防灾减灾,召开了由行政、生命线企业人员参加的区域研究会,对区域性的防灾减灾课题进行了讨论。
图6 特大地震复发的模拟
图7 地震波传播的模拟
图8 高知市海啸预测的模拟
该研究计划实施期间,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对海啸历史的再评估、对大联动或大海啸的发生体系的可能性评估的重要性。作为前期研究,本研究计划中也在位于宫城县近海地震震源区布设了海底地震仪、水压仪,捕捉到了东北地方太平洋一带地震前后的地形变。此项研究计划虽然获得了各方面的成果,但今后,在南海海沟特大地震研究方面,我们的目标重点仍然还是放在关于在海陆开展海啸历史、大海啸发生体系和西南诸岛地震发生带方面的研究及研究成果上,以期对防灾减灾做出贡献。
译自:地震本部ニュース.2013(8):6-7
原题:東海·東南海·南海地震の連動性評価研究プロジェクト
(北京市地震局 彭岩 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白玲 校)
(译者电子信箱,彭岩:pybj1201@yahoo.com.cn)
P315;
: D;
10.3969/j.issn.0235-4975.2014.02.002
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