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上海200021)
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蔡 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上海200021)
目的通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实施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比较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施,可有效地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发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满意度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转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水肿、皮肤瘙痒、痛风、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年以来,我们以《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指导,在医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辨证施护,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严格按中医技术操作考核标准,实施护理技术操作,为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耳穴埋豆、穴位按压、中药湿敷等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促进了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的发展,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肾病科于2010年2月被列为全国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我科共有编制床位50张。护士编制21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2±7.51)岁,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指南》要求完成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
1.2 方法在医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辨证施护,严格按中医技术操作考核标准实施适宜护理技术操作。
1.2.1 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使药物通过直肠、结肠的吸收进入机体而产生局部和全身性的治疗作用。我院临床常选用降氮方(生大黄、制附子、生牡蛎、蒲公英、红花、六月雪等药物)高位保留灌肠,充分发挥中药的益气活血、利水解毒、通腑泄浊功效,以迅速降低或排除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等,对于大便秘结、恶心、呕吐不能进药者尤为适宜。灌肠方法:诸药浓煎成200mL,药液温度为37~39℃,灌肠时间以大便后或临睡前为佳,患者取右侧卧位,双膝屈曲,臀部垫高10cm,灌肠深度约25~30cm,保留时间要在1~2 h以上。每日1次,以15日为1个疗程。此法不适于痔疮、直肠疾病、便血者。
1.2.2 中药熏洗和塌渍中药熏洗、中药塌渍主要是通过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中药,熏、洗以促进发汗,达到消除潴留在体内的水分及降低尿素氮等代谢产物,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保存残余肾单位,延缓患者透析期的到来,并可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我院常用临床组方为麻黄、防风、羌活、苍术、土茯苓、红花、白鲜皮、地肤子等药物。上述药物水煎取汁后倒入浴缸内,洗浴30min,以全身微出汗为宜。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皮肤疾患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1.2.3 中药涂擦和湿敷中药涂擦、中药湿敷指将药物研成粉末后加入适量介质(如水、醋、麻油、蜂蜜等),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我院常用金黄膏涂擦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肿痛及A-V造瘘处血管损伤。
1.2.4 耳穴埋豆耳穴埋豆是采用中药白芥子、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1.2.5 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组织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结合中药、穴位及电流物理作用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疗法。而且,透皮给药途径避免了胃肠道及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
1.3 评价方法
1.3.1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情况调查2010年与2012年的实际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项目以及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1.3.2 疗效判断标准实施7天后观察,显效:症状消失;有效: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均采用百分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010年/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010年/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情况比较(%)
2.2 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效果见表2。
表2 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效果(%)
3.1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开展和实施促进中医护理的继承和发展由表1可见,在2012年重点专科建设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的项目数、实施人次较前有较大提高,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收治病人数。中医护理技术是将传统疗法和现代医药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是中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是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医院有别于西医院的根本特征[2]。更因其具简、便、廉、验,的特点,受到病人的肯定。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在中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是其能够持续传承的关键。
3.2 实施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水肿、皮肤瘙痒、痛风、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表2可见,中药熏洗、中药塌渍在改善病人皮肤瘙痒,中药涂擦、中药外敷在减轻痛风性关节肿痛,耳穴埋豆在改善患者睡眠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中药保留灌肠可以通腑泄浊,在一定程度上降肌酐降氮,在延缓患者进入透析或肾移植阶段仍具有积极作用。
3.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开展实施以及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为了切实做好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贯彻执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规定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2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的要求,我科全体护士群策群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在护理部的指导下修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价标准、护理常规,健康宣教资料,规范专科专病护理行为,落实中医特色护理,护士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娴熟的中医护理技术,全面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丰富了中医护理专业的内涵,在促进专科中医护理学术水平发展的同时,中医护理的专业价值和护士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实现。
3.4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现状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是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但目前研究发现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处于边缘状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中医护理学学科内涵模糊、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和辨证施护能力薄弱、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足、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机会少、护士配备不足等[3],中医护理技术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特色和优势逐步淡化[4]。王俊杰等[5]报告显示,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只占9.0%。中医院护理沿用西医院的模式,护理“西化”的问题非常突出[2],中医护理特色只能走形式[6]。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医院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也是衡量中医护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标志,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的总体特色,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也充分契合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目标。我们通过规范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提高中医专科专病护理水平,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自身价值感不断提升,丰富了中医护理专业的内涵,促进中医专科专病护理的发展。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
[2]王世彪.中医院护理要突出中医特色[J].甘肃中医,2008,21(12):48-49.
[3]黎娟兰.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1:354-355.
[4]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65-267.
[5]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0-1022.
[6]李璐彤,毋琪渝,王艳杰,等.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8):6020-602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76
:1672-2779(2014)-02-0112-02
��苏 玲 本文校对:朱育明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