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探讨

2014-06-23 1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出血性脑室脑血管病

郭 春

(烟台市芝罘医院外科,山东 烟台 264000)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探讨

郭 春

(烟台市芝罘医院外科,山东 烟台 264000)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经CT和(或)MRI证实确诊的224例AHC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均予脱水、止血、降颅压、抗感染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有效率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评判,进行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加强鉴别诊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SF置换疗法是能有效降低AHCVD患者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征;诊断;治疗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和重残率均高[1]。如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做到早期预防、及早发现、有效救治,是降低其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2008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经CT和(或)MRI证实确诊的224例AHCV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经CT和(或)MRI证实确诊的224例AHCVD患者,均急性起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标准。排除外伤性出血、心脏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溃疡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心源性栓塞疾病及治疗禁忌者。其中,男128例,女96例;年龄17~85岁,平均(57.9± 11.2)岁。原发性SAH16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4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系统39例。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2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

头痛187例,呕吐132例,一过性意识丧失95例,嗜睡或昏睡38例,昏迷27例,肢体抽搐5例,眼球玻璃体下出血36例,眼偏向一侧69例,口角歪斜58例,偏瘫56例。其中有23例(10.3%)在病程3~7 d内再度昏迷。均出现脑膜刺激征。行头颅CT检查显示:161例SAH见外侧裂池、纵裂池、环池及部分脑沟内等高密度影;24例原发性脑室出血见侧脑室积血或铸型、第3脑室、第4脑室内等高密度影;39例脑实质出血见基底节区或侧脑室或第3脑室、第4脑室等高密度影。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以及脱水、降颅压、止血、钙拮抗剂、抗生素等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快速输入,可选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交替静滴,视病情加白蛋白和速尿,原发性SAH与原发性脑室出血加用抗纤溶药、尼莫同等治疗,必要时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SF置换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1 h静滴20%甘露醇250 mL,以降低颅内压,头痛剧烈、烦躁不安者适当予以镇静、止痛剂;②无菌操作条件下常规腰穿,测量CSF初压,放出CSF5 mL,缓注5 mL生理盐水,保留3~5 min,再缓慢放出CSF5 mL,缓注5 mL生理盐水,重复上述操作6~8次。测定CSF终压,注入5 mg地塞米松+5 mL生理盐水混合液,术毕,拔出腰穿针;③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敷消毒纱布,避免过早脱落,穿刺日不洗澡,瞩不要用手去触摸针眼处,去枕平卧6 h,隔日置换1次,直至CSF压力正常或外观清晰。注意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预防、治疗并发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预后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HCVD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消失,CSF恢复正常,并发症消失;②有效:症状明显改善,颅压、CSF基本正常,并发症明显减少或控制;③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n(%)]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预后比较

随访1~12个月,治疗组有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CvS),2例再出血,6例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7%。2例遗留肢体瘫痪,无死亡病例;对照组9例发生CvS,5例再出血,10例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4%。4例遗留肢体瘫痪,2例再出血死亡。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有效救治是降低AHCVD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严格体格检查,仔细评估患者病史、病情与一般情况,采用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是有效的诊断方法[3]。但部分医院尤其是基础医院由于经济、技术、设备等因素限制,缺少进行CT扫描、MRI及脑血管造影的条件,对患者早期常不能作出明确诊断,影响抢救成功率。对此,接诊医师应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全面衡量判断,分析发病危险因素,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者急性偏瘫伴头痛,即使意识清楚,无呕吐症状,应考虑急性脑出血;对于虽有意识障碍、血压偏高等症状,但起病缓慢,应考虑脑血栓[4]。

有研究证实,AHCVD患者(主要是SAH)并发CvS、CSF、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与出血面积及出血量成正相关,即出血量越大,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程度愈重。因此,及时有效地最大限度清除血性脑脊液,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我院在常规休息、脱水、止血、钙拮抗剂、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对AHCVD患者采用CSF稀释置换治疗[5]。结合研究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总有效率、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及早发现、早期诊治对AHCVD患者生存及预后十分重要。故应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评判,进行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加强鉴别诊断。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是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1] 刘守礼.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耗盐综合征15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4):35.

[2] 无.第三届亚太地区脑卒中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21(4):F4.

[3] 乔文颖,曾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 2013,41(1):8-10.

[4] 李隆文,张春红.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 41-42.

[5] 李呜明.154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182-183.

R743.3

B

1671-8194(2014)27-0105-02

猜你喜欢
出血性脑室脑血管病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