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在沪举行

2014-06-23 18:54
纺织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织造布

4月1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举办的“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 —— 2014年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孙瑞哲、徐文英以及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副主席杨冬旭等领导出席仪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主持了启动仪式,各主要参赛省市和竞赛冠名单位均派代表参加。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事部副主任、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孙晓音对2014年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竞赛目的、竞赛职业、组织实施及奖励措施进行了整体介绍。

作为本次竞赛穿经工、染化料配制工和纬编工等 3 个职业的竞赛承办方,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克莉、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瑞萍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介绍了竞赛职业情况、具体项目和组织筹备情况。据介绍,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穿经工全国决赛预计在8月下旬举行,染化料配制工全国决赛预计9 — 10月举行,纬编工全国决赛预计在10 — 11月举行。

王天凯在启动仪式上强调,举办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职工队伍也需要转型升级,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正是促进职工队伍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密切相关。

第四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沪召开

4月18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五届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四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沪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副会长张延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正处级调研员等出席会议。

杨世滨在会上做了2013年针织行业运行及针织工业协会当前工作的报告,指出2013年针织行业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 097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7.5%,出口增速10.4%,针织织物利润同比增长30%,针织行业外部形势有所改善,相对比较乐观。在谈到今年的工作思路时,杨世滨指出,2014年针织工业协会将围绕企业重点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内销市场宣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组织举行技术工人操作比武及加强品牌建设等工作,同时围绕产业集群推进“中国针织工业新城”计划。

本届针织科技大会以“针尖上的中国”为主题,邀请了行业内资深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针织外衣发展趋势、针织染整节能环保技术及针织新原料与机械等相关专题做了报告,围绕行业宏观经济形势、针织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节能环保生产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及行业前沿技术热点等展开了讨论,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宣传与推广,聚集全行业的智慧,推动针织行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大会通过了增补协会会员单位的提案。同时,为了推动针织行业技术进步,促进针织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大会还对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方面成绩显著、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的优秀青年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表彰。

中国展团亮相INDEX 14

4月8 — 11日,欧洲国际非织造布展览会(INDEX 14)在瑞士日内瓦的Palexpo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带领中国参展团的41家企业、100多位代表参加展会,成为本届展会上亚洲地区最大的展团。

本届展会共吸引了41个国家和地区的586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2.2万m2,是国内非织造布行业,尤其是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专用原料、设备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了解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优势平台。3 天展会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2 500位观众注册参观。

中国展团中,南海稳德福、浙江金三发、大连瑞光等优秀企业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技术水平,吸引了大量的买家。

徐迎新、李陵申等一行在展会上与美国非织造布协会(INDA)主席Dave Rousse、执行董事黄祖基等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标准制修订、国际培训、国际展会和论坛等方面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促进了两国非织造行业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在此期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还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拜访了欧洲非织造布协会(EDANA),与该协会主席等就各自的运作机制和行业服务、产业状况等展开了交流,并就信息共享、会展支持和共同推动中欧非织造布技术进步与双边贸易达成了共识。

(本文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供稿。)

ITMF-ICCTM:HVI指导手册更新

ITMF棉花测试方法国际委员会(ICCTM)于3月18日在德国Bremen召开的会议期间批准更新《棉花标准化仪器测试指导手册》。该指导手册是由棉花仪器测试商业标准化委员会ICAC和ICCTM共同制定的。

《棉花标准化仪器测试指导手册》对在棉纤维质量评定过程中棉花样品的调湿、仪器的操作、仪器测试实验室及数据的处理提供明确的指导,旨在保证测试步骤的标准化,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精确和可重复,对棉花及棉纺织产业链中无论是经销还是应用环节均具有实用价值。

ICCTM会议期间批准的主要变化包括对ASTM基本参考文献的更新、建议每家实验室对峰值按 5 ~ 15 min的间歇取平均值、对使用快速调湿设备进行提示性引导、要求对在实验室内移动的样品进行不断的身份验证、对校准材料的要求、关于仪器本身和仪器之间的信息、广域参与CSITC循环测试的信息及关于实验室数据处理的建议。

该指导手册目前有阿拉伯语、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多种版本,可登录www.itmf.org和www. csitc.org网站获取。

EDANA将参与举办ITMA 2015期间的非织造布会议

4月10日,在INDEX 14展会期间,ITMA 2015展会承办方新加坡MP Expositions私人有限公司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EDANA)在瑞士日内瓦签订了一份备忘录,旨在支持后者在ITMA 2015期间举办非织造布会议。

EDANA主席Pierre Wiertz先生说:“40多年来,EDANA一直通过一系列活动为会员企业服务,以便增强行业凝聚力。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帮助纺织行业特别是非织造布行业通过更广泛的创新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行业。”

新加坡MP Expositions私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Eileen Ng女士补充道:“ITMA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和服装技术展览会,它面向整个产业链。自ITMA 2011期间增加了纤维和纱线行业会议以来,非织造布和技术纺织品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观众可以通过现场演示见证原材料和化学品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与EDANA的合作体现了行业的合力,于行业发展非常有益。”

据悉,在4月10日,也是INDEX 2014展会期间,双方在日内瓦签订的备忘录中一项重要的合作内容就是在米兰举办的ITMA 2015期间双方将合作举办一场非织造布会议。

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CEMATEX)主席在称赞双方的合作时说:“作为ITMA展会的主办方,我们热烈欢迎EDANA参与举办非织造布会议。CEMATEX中有许多会员是非织造布设备生产商和相关技术提供商,他们对这个合作项目充满了期待。”

Dilo集团在INDEX 14上取得成功

4月8 — 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INDEX 14是全球非织造行业的一项盛事,来自世界各地的非织造布生产商、原料供应商和机械制造商云集在此,展示和了解行业的最新开发成果和发展趋势。

D i lo(迪罗)集团率领旗下的DiloTemafa公司、DiloSpinnbau公司和DiloMachines公司通过展示多种产品向观众提供关于非织造布的各种用途的全面信息。参加展会的工作人员非常享受与客户见面并与他们共同探讨了非织造布新的应用潜力和生产工艺。

尽管INDEX展会的展出重点是一次性产品,非织造布也同样可以用作耐用品。迪罗集团面向所有应用领域的各种非织造布生产线,并以“交钥匙”工程形式提供给客户。这些生产线不仅可以加工民用纺织品,也可加工技术纺织品,包括铺地材料、汽车用纺织品、土工布、过滤材料、合成革和天然纤维毡等。另外,该公司还提供用于加工化妆品及医疗和卫生领域使用的一次性产品的设备。

据介绍,迪罗集团至今已经向非织造行业提供了260多条生产线,因而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按照最终产品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最优化的设计。技术中心的不断开发确保迪罗生产线的设计具有前瞻性。作为非织造布行业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迪罗承包的生产设备可以最高机械效率帮助用户实现最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大连瑞光向安德里兹订购一条湿法成网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

近日,中国领先的非织造布生产商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已经向Andritz(安德里兹)公司订购了一条湿法成网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

Andritz neXline湿法成网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是专门为备料、湿法成网和水力缠结而设计的高速、一体化设备。该技术可以使产品生产范围扩大,包括无任何化学粘合剂固结的可生物降解的非织造布湿巾。该生产线预定于2015年运转。

该生产线配备了一种新研发的可以明显降低能耗的空气穿透式烘干系统。据称该湿法成网水刺非织造布技术符合最高环保法规,并且产品通过了欧洲非织造布协会(EDANA)和美国非织造布协会(INDA)最新指南的质量认证。

Staple FORCE S 1000可实现按需生产

Oerlikon Neumag(欧瑞康纽马格)公司通过一条专门设计的生产线满足涤纶和丙纶短纤生产商不断提高的需求,帮助他们以经济的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Staple FORCE S 1000在最近举办的INDEX 14展会上首度亮相,其生产速度可达前所未有的1 000 m/min,且操作简单,可缩短更换产品的时间和有效减少多余产量。以15 t/d的生产能力,该系统不仅能让化纤生产商按需生产和扩大特殊应用市场,而且还能让非织造布生产商从中直接受益。它让纤维生产与后道加工以良好的成本/效益比相结合。“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力图运用我们在化纤领域的广泛技术和专有知识使特殊应用领域的机械和设备进一步发展。”Oerlikon化学纤维事业部首席执行官Stefan Kross先生解释道。

据报道,全球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的包括涤纶、丙纶和双组分纤维等在内的化学纤维正以每年5%的增长速度递增,到2015年,仅用于加工梳理成网非织造布的化学纤维预计会达到320万t。这些纤维主要用于加工土工布、过滤材料、汽车保温和内饰材料及各种特殊用途。市场上对小批量、交货快和成本/效益比高的加工系统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目前这些要求还未被满足。许多用户需要单线生产能力为15 ~ 20 t/d的生产线,而目前的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远超过这个量,因而灵活性较差。“通过Staple FORCE S 1000,我们可缩小与客户需求的距离,更加注重日产量和成本/效益比。与此同时,通过将纤维生产并入到后道加工,我们可以让下游生产商更好地协调产品开发和加强质量控制。”Stefan Kross先生说。

实现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和灵活操作的关键是设备结构的紧凑设计。Staple FORCE S 1000在设计上注重操作简单、快速。与传统生产线相比,它能大幅缩短更换品种的时间,从而明显减少原料浪费。另一个体现成本/效益比的核心元素是生产速度。Staple FORCE S 1000的生产速度达1 000 m/min,这对于一步法工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欧瑞康纽马格公司采用了多年来成功用于加工地毯丝的工艺。通过省略汽蒸和水浴工序,新的生产工序可有效节约能源和水耗,从而降低成本,更利于环保。额外的投资成本也非常低。这种结构非常紧凑的系统占地面积仅为450 m2,可以安装在标准工业地面上,无需使用特殊机器底座。

TENCEL? Skin荣获EDANA颁发的INDEXTM14大奖

在INDEX 14期间,欧洲非织造布协会(EDANA)颁发了由其设立的INDEXTM14大奖,该奖项旨在表彰非织造行业中的一些卓越成就,突出来自非织造布供应链中各种规模的企业以及各个环节的创新亮点。

其中,获得“最独创的非织造布制品营销活动”奖项的是Lenzing(兰精)公司的TENCEL? Skin的推广活动。 EDANA的评审团在点评时说道:“极具美感和艺术气息的视频赋予纤维以生命,并和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传达了纤维的主要性能,这是其获得该奖项的主要原因之一。”

TENCEL? Skin专为面膜而研发,光滑的纤维表面给人一种柔滑的触感,独特的结构给该产品提供了最佳的吸湿性和乳液相容性。TENCEL?纤维来源于植物,从木材原料中提取而来。

TENCEL?纤维湿巾具有“可冲散”功能

Lenzing(兰精)公司开发的短切型纤维素纤维TENCEL?满足了非织造布工业时代的发展趋势。该纤维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较高强力,同时具有“可冲散”性,是高品质湿巾和护理湿巾的最佳材料。

以TENCEL?为原料的“可冲散”湿巾由于高品质而脱颖而出。由于纤维较高的强力,TENCEL?湿巾的抗撕裂强力明显高于以常规纸浆和粘胶短纤材料制成的湿巾。另外,使用TENCEL?纤维可以减少使用丙烯酸树脂、乳胶等制成的粘合剂。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力,因此在同等品质的情况下,TENCEL?纤维的用量可比粘胶短纤更少。

兰精公司Hytec市场部门(卫生,家用和技术纺织品)的负责人Dieter Eichinger博士表示:“品质不仅仅意味着提高服务性能,还体现于TENCEL?纤维的亲肤性。该纤维已经在测试中显示出适合敏感皮肤的亲肤特性。其光滑的表面使湿巾非常亲肤,并能防止皮肤过敏。”

将纸技术和水刺技术结合将彻底改变湿巾产品市场。TENCEL?短纤维非常适合这种应用,鉴于其优良的性能,尤其是结合这种新技术使它在“可冲散”湿巾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除了可冲散之外,EU-Ecolabel、Nordic Swan等颁发的环保证书显示TENCEL?纤维是对环境负责任的产品。兰精公司卫生产品部门负责人Elisabeth Stanger表示,TENCEL?纤维来源于植物,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这些因素非常符合目前消费者的需求,并对一次性湿巾的生产非常重要。

奥美凯聚合物(苏州)有限公司将扩建使产能倍增

Americhem(奥美凯)是一家为聚合物产品提供定制化颜色和添加剂解决方案的全球性供应商,近日该公司宣布将在原苏州工厂基础上扩产,以便更好地服务亚太区客户。二期工厂预计于2014年10月完工,届时产能将扩大 1 倍。

“这一激动人心的项目源于该地区客户的需求,”奥美凯公司总裁John Deignan表示,“苏州工厂的产能已经在一段时期内趋于饱和,二期工程将协助奥美凯与我们的客户一起成长。”

作为奥美凯亚太区生产及销售总部,苏州工厂此次增容将实现目前厂区的加倍,新增4 000余平方米的生产区域。奥美凯将安装一条高产能生产线,并对已有生产线进行重新规划,最终达到生产能力翻番。同时,新厂区为将来安装新的生产线保留足够空间以应对可能的新增长。

“我们已准备好伴随客户的成功,奥美凯的创新和新工厂的增产共同成长,”奥美凯亚太区总经理Stanley Teoh说道,“自公司2006年一期投产以来,我们的团队伴随着客户和市场的成长已日趋成熟。”

扩大生产的同时,奥美凯苏州工厂还将扩充原有实验室,实现处理更多新产品的能力。二期工厂完成建设后,在原有母粒产品线之外,奥美凯还将生产兄弟公司的产品 —— 奥美凯Infinity工程塑料、同步增添适应新产能需求的辅助设备。

Teoh指出,奥美凯亚太区业务在过去几年中得到的显著增长使扩产成为必要。整个项目的工程建筑部分将于2014年6月结束,而新设备的安装将在接下来的10月份完工。

欧缔兰手袋系列首次亮相中国

4月20日,意大利奢华材料品牌欧缔兰(ALCANTARA?)旗下品牌Aalcantara手袋系列新品首次在北京时尚设计广场(751 D. Park)亮相,连同其在汽车、时尚、家居内饰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创意作品,为中国消费者奉上了一场独具创意与激情的意大利时尚盛宴。

欧缔兰此次在中国首次发布其成品品牌Aalcantara 2014/15秋冬时尚手袋系列,通过别具创意的时尚秀,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时尚理念和领先的生活方式。新系列的手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高级时装设计中汲取灵感,共包含手包、单肩包及手提包等 3 种标志性产品,20款不同设计,以独特的手法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并与欧缔兰公司的时尚主张相契合。

该系列手袋通过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巧妙地采用皮革作为衬里,打造出与众不同的精致魅力,展现了欧缔兰材料的柔软触感及其作为奢华配饰的领军地位,而取得碳中和认证的欧缔兰材料则更突显了其对社会责任的关注。Aalcantara 2014/15秋冬手袋系列自今年秋季起将通过全球精选店铺及精品店发售。

欧缔兰在北京的亮相再次印证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欧缔兰主席兼首席执行官Andrea Boragno先生表示:“中国在欧缔兰的业务发展战略中日益重要,除了在奢华汽车和家居装饰市场上的出色表现,我们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为中国消费者展示欧缔兰的成品品牌Aalcantara手袋系列以及其诠释的全新时尚理念和生活方式。”

首届芳纶应用技术高级研讨会在烟台举行

4月15 — 16日,由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承办,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和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2014芳纶应用研讨会”在烟台鲁东大学隆重举行。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芳纶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加工与制备等专业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成为产、学、研、用充分交流的极佳平台,与会代表共同分享了近年来各自在芳纶新材料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创新成果,揭示了芳纶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向,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的有效机制,对于整合资源力量,加快跨领域协同创新,切实推动芳纶产、学、研、用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推动我国芳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应邀参观了烟台泰和新材集团芳纶工业园区、鲁东大学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PX发展论坛”为PX正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我国经济面临着绿色安全、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作为石化行业中最典型的产品之一,对二甲苯(PX)由于各地陆续发生的公众抵制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PX被“妖魔化”,PX的安全环保性、规划距离、工艺安全等科学认知问题困扰着普通公众尤其是石化地区的居民;另一方面,PX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领域用途广泛。由于下游的快速发展,PX供应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进口依存度逼近50%,PX产业发展受阻和下游产业的快速扩张矛盾日益加剧。

在此背景下,如何揭开PX的“神秘面纱”,解惑公共安全疑虑;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探讨当前PX的战略规划、产业市场和技术创新……都成为当前社会、行业和PX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于4月10 — 11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共同举办了“中国PX发展论坛”,集中探讨了PX的公众认知、规划布局、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以及PX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话题,以促进PX产业的健康发展。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从机遇、挑战和发展对策等角度全面解读了我国PX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近几年在居民消费需求和纺织产品出口增长两大因素作用下,我国PX下游产品呈快速发展态势,且未来仍有发展空间。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PX产能产量增长缓慢,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消费量增长的需求。

受近几年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的影响,加上一些非PX专业的其他领域的专家缺乏科学依据的议论,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社会上流行着“PX有毒”、“致癌”等错误概念,“PX恐惧症”使规划建设的大型PX项目屡屡受阻。对此,包括曹湘洪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大力普及PX科学知识,消除‘PX恐惧症”。据介绍,PX及同类炼油石化生产装置的安全环境风险是可控的,其生产过程是同类炼油化工装置中安全环境风险小的装置,而民众最关心的所谓“PX毒性”其实与汽油几乎相当。

“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隆重召开

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的“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于4月10 — 11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转型升级 创新高效”为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纺织企业寻求转型升级思路、加强纺纱技术创新思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的途径,并达成以下共识:

(1)积极应用新型纤维原料,利用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从市场反应来看,棉纺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新型纤维原料的使用和技术创新,利用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2)色纺纱线技术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趋势关注的热点。色纺纱花色品种变化多、色彩丰富、生产技术要求高、色纺比例及色差控制难度大、生产管理难度大、产品附加值较高,加之与本色纺相比具有节能、低碳等优点,表现出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随着市场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以及色纺纱线关键技术的突破,色纺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色纺产品或将成为我国纺织企业未来产品调整的重点细分市场。

(3)利用新型纺纱方法和环锭纺纱新技术开发风格迥异纱线品种。新型纺纱方法,如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等,其各自独特的成纱原理与成纱结构,丰富了纱线风格,拓宽了多组分纤维混纺的适纺性。环锭纺纱新技术的出现,完善或改进了环锭纺的成纱结构与性能,拓宽了成纱使用范围,使传统环锭纺的主导地位又赋予了新的含义。综合利用各种纤维材料和新型纺纱技术,开发出有特色、有市场、有生命力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终端产品质量、风格以及功能等多方面的市场需求,是我国纺织行业应重点发展的方向。

4月15 — 16日,由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承办,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和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2014芳纶应用研讨会”在烟台鲁东大学隆重举行。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芳纶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加工与制备等专业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成为产、学、研、用充分交流的极佳平台,与会代表共同分享了近年来各自在芳纶新材料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创新成果,揭示了芳纶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向,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的有效机制,对于整合资源力量,加快跨领域协同创新,切实推动芳纶产、学、研、用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推动我国芳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应邀参观了烟台泰和新材集团芳纶工业园区、鲁东大学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PX发展论坛”为PX正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我国经济面临着绿色安全、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作为石化行业中最典型的产品之一,对二甲苯(PX)由于各地陆续发生的公众抵制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PX被“妖魔化”,PX的安全环保性、规划距离、工艺安全等科学认知问题困扰着普通公众尤其是石化地区的居民;另一方面,PX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领域用途广泛。由于下游的快速发展,PX供应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进口依存度逼近50%,PX产业发展受阻和下游产业的快速扩张矛盾日益加剧。

在此背景下,如何揭开PX的“神秘面纱”,解惑公共安全疑虑;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探讨当前PX的战略规划、产业市场和技术创新……都成为当前社会、行业和PX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于4月10 — 11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共同举办了“中国PX发展论坛”,集中探讨了PX的公众认知、规划布局、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以及PX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话题,以促进PX产业的健康发展。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从机遇、挑战和发展对策等角度全面解读了我国PX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近几年在居民消费需求和纺织产品出口增长两大因素作用下,我国PX下游产品呈快速发展态势,且未来仍有发展空间。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PX产能产量增长缓慢,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消费量增长的需求。

受近几年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的影响,加上一些非PX专业的其他领域的专家缺乏科学依据的议论,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社会上流行着“PX有毒”、“致癌”等错误概念,“PX恐惧症”使规划建设的大型PX项目屡屡受阻。对此,包括曹湘洪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大力普及PX科学知识,消除‘PX恐惧症”。据介绍,PX及同类炼油石化生产装置的安全环境风险是可控的,其生产过程是同类炼油化工装置中安全环境风险小的装置,而民众最关心的所谓“PX毒性”其实与汽油几乎相当。

“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隆重召开

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的“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于4月10 — 11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转型升级 创新高效”为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纺织企业寻求转型升级思路、加强纺纱技术创新思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的途径,并达成以下共识:

(1)积极应用新型纤维原料,利用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从市场反应来看,棉纺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新型纤维原料的使用和技术创新,利用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2)色纺纱线技术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趋势关注的热点。色纺纱花色品种变化多、色彩丰富、生产技术要求高、色纺比例及色差控制难度大、生产管理难度大、产品附加值较高,加之与本色纺相比具有节能、低碳等优点,表现出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随着市场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以及色纺纱线关键技术的突破,色纺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色纺产品或将成为我国纺织企业未来产品调整的重点细分市场。

(3)利用新型纺纱方法和环锭纺纱新技术开发风格迥异纱线品种。新型纺纱方法,如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等,其各自独特的成纱原理与成纱结构,丰富了纱线风格,拓宽了多组分纤维混纺的适纺性。环锭纺纱新技术的出现,完善或改进了环锭纺的成纱结构与性能,拓宽了成纱使用范围,使传统环锭纺的主导地位又赋予了新的含义。综合利用各种纤维材料和新型纺纱技术,开发出有特色、有市场、有生命力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终端产品质量、风格以及功能等多方面的市场需求,是我国纺织行业应重点发展的方向。

4月15 — 16日,由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承办,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和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2014芳纶应用研讨会”在烟台鲁东大学隆重举行。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芳纶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加工与制备等专业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成为产、学、研、用充分交流的极佳平台,与会代表共同分享了近年来各自在芳纶新材料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创新成果,揭示了芳纶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向,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的有效机制,对于整合资源力量,加快跨领域协同创新,切实推动芳纶产、学、研、用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推动我国芳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应邀参观了烟台泰和新材集团芳纶工业园区、鲁东大学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PX发展论坛”为PX正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我国经济面临着绿色安全、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作为石化行业中最典型的产品之一,对二甲苯(PX)由于各地陆续发生的公众抵制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PX被“妖魔化”,PX的安全环保性、规划距离、工艺安全等科学认知问题困扰着普通公众尤其是石化地区的居民;另一方面,PX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领域用途广泛。由于下游的快速发展,PX供应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进口依存度逼近50%,PX产业发展受阻和下游产业的快速扩张矛盾日益加剧。

在此背景下,如何揭开PX的“神秘面纱”,解惑公共安全疑虑;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探讨当前PX的战略规划、产业市场和技术创新……都成为当前社会、行业和PX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于4月10 — 11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共同举办了“中国PX发展论坛”,集中探讨了PX的公众认知、规划布局、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以及PX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话题,以促进PX产业的健康发展。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从机遇、挑战和发展对策等角度全面解读了我国PX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近几年在居民消费需求和纺织产品出口增长两大因素作用下,我国PX下游产品呈快速发展态势,且未来仍有发展空间。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PX产能产量增长缓慢,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消费量增长的需求。

受近几年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的影响,加上一些非PX专业的其他领域的专家缺乏科学依据的议论,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社会上流行着“PX有毒”、“致癌”等错误概念,“PX恐惧症”使规划建设的大型PX项目屡屡受阻。对此,包括曹湘洪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大力普及PX科学知识,消除‘PX恐惧症”。据介绍,PX及同类炼油石化生产装置的安全环境风险是可控的,其生产过程是同类炼油化工装置中安全环境风险小的装置,而民众最关心的所谓“PX毒性”其实与汽油几乎相当。

“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隆重召开

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的“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于4月10 — 11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转型升级 创新高效”为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纺织企业寻求转型升级思路、加强纺纱技术创新思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的途径,并达成以下共识:

(1)积极应用新型纤维原料,利用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从市场反应来看,棉纺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新型纤维原料的使用和技术创新,利用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2)色纺纱线技术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趋势关注的热点。色纺纱花色品种变化多、色彩丰富、生产技术要求高、色纺比例及色差控制难度大、生产管理难度大、产品附加值较高,加之与本色纺相比具有节能、低碳等优点,表现出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随着市场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以及色纺纱线关键技术的突破,色纺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色纺产品或将成为我国纺织企业未来产品调整的重点细分市场。

(3)利用新型纺纱方法和环锭纺纱新技术开发风格迥异纱线品种。新型纺纱方法,如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等,其各自独特的成纱原理与成纱结构,丰富了纱线风格,拓宽了多组分纤维混纺的适纺性。环锭纺纱新技术的出现,完善或改进了环锭纺的成纱结构与性能,拓宽了成纱使用范围,使传统环锭纺的主导地位又赋予了新的含义。综合利用各种纤维材料和新型纺纱技术,开发出有特色、有市场、有生命力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终端产品质量、风格以及功能等多方面的市场需求,是我国纺织行业应重点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织造布
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全球非织造布产业繁荣发展!
纺粘无纺布专用聚酯切片的开发
医卫用纺织品“含金量”知多少?
深入展会,把脉行业发展新动向
提高涤纶纺粘非织造布均匀度的方法
提高涤纶纺粘非织造布均匀度的方法
抓住上升周期,国内外专家探讨行业增长机遇
非织造布引爆全球新增长点
非织造布在建筑领域应用前景巨大
广州市纤检院起草的国家标准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