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宏涛,王任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美国警察本科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霍宏涛,王任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美国警察本科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其课程体系注重学科所属基础理论和知识、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注重学生执法素养培养、注重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设计,体现了鲜明的警察特色。在公安学和公安技术成为一级学科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本科课程体系是警察学历教育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美国警察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必修课课程群的设置、文理并重的通识教育课程等先进理念和做法对公安类本科课程体系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美国警察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公安专业
美国警察机构由联邦警察、州警察和地方警察等三级机构组成,但是三者之间并无隶属关系。其中地方警察机构是美国警察机构的主体,一般的市、县(郡)都设有警察局[1]。每级警察机构都设有警察学校,负责新警培训、在职培训、晋升培训和精神教育,例如联邦调查局的FBI Academy,洛杉矶警察局的Police Academy等。但是,警察学校并不承担警察学历教育任务,学历教育一般由普通大学或者社区学院的专业院系承担,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法学院和纽约城市大学的刑事司法学院。社区学院的警察学历教育虽然最后可以授予学生专业证书或者学位,但其职业性特征明显[2]。普通大学的警察学历教育则注重警察的学术素养,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三个层次。根据有关统计,全美提供不同层次的警察学历教育机构共有2 150所[2]。
目前,对美国警察教育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制度和体系等宏观层面,张弘毅等对中美两国的警察教育培训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3],张小涛、张翠梅等对美国的警察教育训练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4-5]。但是,对美国警察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尚未有公开的文献。自2011年公安学和公安技术成为一级学科后,公安学类本科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本科课程体系是警察本科学历教育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许多公安院校开始着手基于两个公安类一级学科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调整工作。教育部委托相关教指委也在着手制订公安学和公安技术类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警察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对制(修)订公安类本科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美国普通大学本科警察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大部分本科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所占学分比重基本相当。专业教育课程可分为核心必修模块、专业方向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等,但同一个学院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模块划分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专业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属性划分课程模块。表1给出了纽约城市大学杰伊刑事司法学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含21门课程,学生需修满42学分(14门课程)才可以达到毕业标准。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警察学历教育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如有特点:(1)专业所属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凸显了本科教育在学历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表1所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达到6门18学分,占规定学分的43%。在选修课程模块中提供了8门课程为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各方面知识提供选择。(2)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中开设运筹学模型课程,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在方向必修课程中进一步将运筹学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有机结合,通过4门课程12学分的学习,达到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刑事司法中的相关数据处理问题。
表2则分别给出了该学院犯罪学专业和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受害人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块划分。可以看出:(1)两个院校相关专业不仅课程模块数量、名称、学分要求等不尽相同,而且课程数量也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2)无论是纽约城市大学,还是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其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的数量和学分要求比重相对较小,取而代之的是必修课课程群,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如表2所示,两所学校分别为两个专业提供了3个和4个课群,课群大小由该类型课程的性质决定。(3)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不仅重视专业所属学科核心理论和知识的培养,而且非常强调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培养。两所学校的课程体系都有单独的多学科或者交叉学科选修课程模块。
表2 受害人学专业和犯罪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块构成*
通识教育在美国警察学历教育本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杰伊刑事司法学院为例,其通识教育学分要求均为42学分,需要选修大约14门课程。通识教育的目的不是使学生什么都知道,而是使学生能够通融不同学科的知识,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一系列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学习提供成功保证。图1和表3分别给出了杰伊刑事司法学院和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架构。
图1 杰伊刑事司法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架构
2.1 美国警察教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组成
从图1和表3可以看出,美国不同大学的警察教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都重视学术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见图1所示3个灰色圆形和表3前3行)。两所大学都将这些内容作为通识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此外,沟通、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也是各大学通识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不同大学又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如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将视觉和行为艺术、体育健身纳入其通识教育体系,而杰伊刑事司法学院则将正义课程作为其通识教育的核心。
表3 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架构
2.2 美国警察教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通过认真研究分析美国大学警察学历教育本科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和体系构成,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鲜明特色。
(1)通识教育体现了鲜明的“警察”特色。警察机构是美国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义(justice)是其司法体系的核心价值观,所以美国警察学历教育中将正义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图1中的这一核心通过3门课程加以体现,而且其中1门课程以研讨的形式进行,充分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正义的力量,为学生未来的警察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动力和保障。表3所示的山姆休斯顿大学通识教育体系虽然由于全校共用同一通识教育平台,没有将正义内容纳入,但是在其刑事司法学院的核心课程中却将正义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宗教的正义观。
(2)通识教育课程文理并重。图1和表3所示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既有生命和物理科学、数学和数理逻辑、科学世界等理学类课程,又有世界文化和全球热点、历史、哲学、经济等社会科学类课程,体现了通识教育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提供厚重、宽广的知识基础。
(3)通识教育注重学生执法素养的培养。美国警察学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各级各类执法人才,所以其非常重视学生执法素养的培养。按照杰伊刑事司法学院的官方说法,图1所示的6个白色课程模块能够培养学生如下执法素养:从不同来源、不同角度收集、解释和评价信息的素养;批判性或逻辑性评估证据和观点的素养;利用证据生成逻辑严谨的书面或者口头报告支持结论和观点的素养。实际上,美国警察学历教育是将警察的职业素养有机的融入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区别其他本科专业通识教育的重要标志,再次体现了“警察特色”。
通过对美国警察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上述分析,结合我国警察学历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制订公安院校本科课程体系时可以适当借鉴美国警察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些特点与做法。
3.1 对课程体系架构设计的借鉴
通过对以纽约城市大学和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为代表的美国警察学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在设计我国警察学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参考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专业院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的自主性。美国警察教育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除通识教育部分保持一致外,其专业课程体系在学分要求、课程门数、模块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体现了不同专业在学科属性、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差别。这就说明美国警察学历本科教育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学分、课时、课程数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予专业所属院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充分的权力。而我国许多公安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时,一般要求所有专业在学分、课时、课程数量等方面都整齐划一,甚至在课程模块等方面都要求一致。这就导致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差别只是体现在具体课程上,而无法从课程体系整体架构和设计上体现不同专业的学科属性和知识体系的差别。
(2)重视“必修课课程群”建设,逐步降低必修课程比重。美国警察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必修课课程群。其课程体系中类似我国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非常少,而是以必修课课程群的形式出现。学生只需在每个课程群中按规定选择达到学分要求的课程即可。每个必修课课程群的规模控制在2~5门课程,学生选择1~3门课程。与此相应,其选修课一般不再分群,可选课程数量达到15~20门,但学生一般只需选择1~3门课程即可。必修课课程群的理论前提是课程虽然不同,但学生只要按照规定选择课程,即可达到理解掌握相同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从而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和灵活学习空间。必修课课程群对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师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大的价值。与美国相比,我们的课程体系更强调必修课的设计,而且必修课门数和学分在课程体系中比重偏高,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3)重视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设计,拓宽学生视野。表1和表2都表明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包含了本专业以外的一定数量的相关学科专业或交叉学科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了解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和前沿具有重要作用。与此相较,我国公安类本科专业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非常薄弱。许多专业都强调自身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很难允许在课程体系中设计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一些院系甚至将课程体系(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视作自留地,即使课程内容出现交叉重复,也不愿意其他院系开设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这就使得学生知识面较窄,很难从多角度、多视野去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该明确所有专业都必须将与该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纳入自身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3.2 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借鉴
通识教育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更能体现美国警察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前述分析表明,美国各高校在其警察学历教育通识课程体系设计上体现了鲜明警察特色,并注重警察执法素养的培养,对我国公安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更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1)确立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现警察特色。美国警察学历教育以其司法体系的核心价值观——正义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其他课程围绕正义这一核心展开,使学生通过多门课程的学习,牢固树立并践行其核心价值观。我国公安类本科专业通识教育虽然也有诸多警察特色的课程,但始终缺乏体现警察特色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课程。由于缺乏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的诸多课程很难形成合力,课程之间存在内容交叉重复、关系松散,很难使学生牢固树立人民警察价值观,警察执法素养难以形成。因此,应根据国家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所需执法素养,研究设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进而形成以该课程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体现警察特色。
(2)加大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比重,逐步构建文理并重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图1和表3所示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包含了生命和物理科学、数学和数理逻辑、化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分别为9和11学分,占通识教育总学分的21%和26%。与此相比,我国公安院校本科通识教育中自然科学类课程显得比较薄弱。公安技术类本科专业通识教育基本实现了文理并重,既有数学、物理、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又有法律、哲学、公安学等社会科学类课程。但是,公安学类本科专业通识教育则缺乏足够的自然科学类课程,尤其是生命和物理科学、数学和数理逻辑等方面的课程,不利于学生未来学习、研究和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因此,应研究制定贯通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所有本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大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比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严谨的数理逻辑思维,达到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目标。
(3)在通识教育中注重警察执法素养的培养。警察学历教育的目标是高素质的执法人才,因此,通识教育必须注重警察执法素养的培养。图1所示通识教育体系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所设计的6个白色模块从三个方面完成了执法素养的培养。参考美国的做法,应首先分析确定我国警察执法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据此设计通识教育课程和内容,将警察执法素养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实现能力、知识、素质的有机统一。
美国警察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其课程体系注重学科所属基础理论和知识、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注重学生执法素养培养、注重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设计,体现了鲜明的警察特色。其课程体系设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必修课课程群的设置、文理并重的通识教育课程等先进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邱华君.各国警察制度概论[M].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印行(桃园),1988.
[2]张小兵.试析美国的警察教育训练制度[J].公安教育,2007(12):51-55.
[3]张弘毅.中美警察教育培训体系比较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院报,2009(5):19-23.
[4]张小涛.中美警察职业教育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6):50-51.
[5]张翠梅,张小兵.中美警察教育训练比较研究[J].公安学刊,2009(2):101-105.
(责任编辑 陈小明)
D771.23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美国警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3JKF87)。
霍宏涛(1972—),男,河北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