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a波段微带-波导转换的设计

2014-06-23 06:39张国强
火控雷达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基片插入损耗微带

张国强 王 洁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 710100)

0 引言

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作为核心部件的T/R组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构成组件的关键部件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往往通过微带形式连接,而在毫米波测试和传输系统中,矩形波导是主要的传输形式。于是有必要对微带到矩形波导接口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在使用波导接口的毫米波系统中,利用微带电路集成度高的特点使微带波导转换结构必不可少。微带-波导过渡要求低损耗、宽频带、易加工等特点,目前过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鳍线过渡、小孔耦合、脊波导过渡以及E-面探针过渡[1]。鳍线过渡可视为准平面结构,易于系统集成,在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微带-波导转换结构,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2-6]。本文分析了微带、波导的传输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Ka波段微带-波导鳍线转换结构,通过高频微波设计软件HFSS仿真,根据仿真优化结果加工实物测试表明:频带内插入损耗小于0.3dB,回波损耗优于20dB,输入输出驻波优于1.20。

1 理论分析

1.1 鳍线结构

如图1所示,鳍线由单面或双面敷有金属膜的厚度为S或2S的介质基片插入毫米波波导腔中构成,在金属膜中央对称轴线处去掉一定宽度的金属层形成一个缝隙W,单面金属膜处于波导宽边中央与宽边垂直,而与波导宽边并不要求十分严格的连接,因为对基模TE10波来讲,在波导宽边中心处的高频电流是纵向的,平行于金属鳍,所以鳍与波导壁的不良连接并不会切断高频电流。

1.2 鳍线传输模式

图1 鳍线结构

在鳍线中传播的是一种混合波,它由TE模和TM模混合而成。鳍线的主要优点是:a.准TE10模的单模带宽比对应的矩形波导的TE10模单模带宽要宽;b.尺寸能与毫米波有源或无源器件共度,可以与多种电路集成;c.波导波长比同一频率下微带线中的波导波长长,加工公差要求比微带低;d.由标准矩形波导构成,易于在整个波导带宽内与波导系统连接。

鳍线的特性阻抗有很多的计算公式,使用最多的是如下的计算公式[7],这一公式适用于0<b/a≤1,1/64<S/a≤1/4及介质基片相对介电常数在1≤εr≤3.75 的取值范围。

λ为自由空间工作波长;λg为鳍线波导波长;d为介质基片厚度。

εe为鳍线有效介电常数,λca为存在介质基片时鳍线的截止波长。

2 仿真实现

如图2(a)所示,在HFSS中建模,仿真中采用基片材料Rogers5880,介电常数为2.2,基片厚度为0.254mm,上下金属覆铜厚度为0.018mm,波导接口为标准BJ320,长度为7.12mm,宽度为3.56mm。仿真变量包括鳍线宽度W1,长度L1,阶梯高H1,以及切口尺寸b1。微带-波导过渡的初始尺寸为:

仿真参数 W1 L1 H1 b1初始值(mm) 0.6 8.3 0.3 0.2

图3 微带-波导转换实物图

图2(b)所示是微带-波导转换电场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电场在波导腔体内能够很好的传输,达到了设计要求。

由图 4(a)、(b)、(c)、(d)、(e)可知,在频带范围内,微带-波导转换仿真插入损耗可以小于0.3dB,回波损耗优于20dB,输入输出驻波优于1.20,并且具有很好的相位一致性。

根据仿真优化结果得到的最终尺寸,加工实物,测试结果如下:

通过仿真与测试得到了很好的器件参数,满足设计要求,采用一端接标准的BJ320波导,另一端通过绝缘子烧结于微带板的形式进行微波激励。

实物测试结果表明:在频带范围内,微带-波导探针插入损耗小于0.3dB,端口驻波优于1.2,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种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在后期的设计中,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工艺技术,使仿真和实物达到很好的一致性,各项指标还会有优化的可能性。

图4 微带-波导过渡仿真曲线

图5 微带-波导过渡实物测试曲线

3 结论

本文设计的微带-波导转换结构,具有低损耗、宽频带、易加工等特点,可以很好的解决在毫米波频段信号传输的瓶颈问题,能够为收发组件的过渡转换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1] 薛良金.毫米波工程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2]朱大红,齐锋,Ka波段微带-波导转换器设计[J].微波学报,2008,24(增刊):141-144.

[3] 爱民,韩江安,一种新型毫米波矩形微带-波导过渡结构.半导体技术,2010,35(5):458-461.

[4]Hong YiLim,Zhicheng Wei,Li Zhuo,Geok Ing Ng,Yoke Choy Leong,Design of a Full Band,Compact Waveguide-Microstrip Power Splitter Using Multilayer PCB Technology[DB].May 2009.273-275.

[5]Zhigang Wang,Lei Xia,Bo Yan,Ruimin Xu and Yunchuan Guo.A Novel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in Millimeter-Wave LTCC Module.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wave,Antenna,Propagation,and EMC Technologi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DB].July 2005.340-343.

[6]T.Djerafi,A.Ghiotto,and K.Wu.Antipodal Fin-Line Waveguide to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Transi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ology[DB].2012,978-980.

[7]W.J.R.Hoefer.Characteristics of fin lines with arbitrary dimensions calculated from data for lines in stabded enclosure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DB].1980,261-265.

猜你喜欢
基片插入损耗微带
Si和316L基片上TiN薄膜微观结构和应力的对比分析
蓝宝石衬底基片平整加工专利分析
一种基片集成波导-微带过渡器的仿真设计
一种微带交指滤波器的仿真
一种V波段波导—微带对极鳍线过渡结构的设计研究
三波长一体化插回损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四点馈电的双极化单层微带背腔天线
电吸收调制器特性研究
AL2O3陶瓷化学镀Ni—P工艺研究
电阻率对硅衬底微波传输特性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