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构建研究

2014-06-22 00:32丁,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情境职业

丁 丁,文 平

(1.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历史时期,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指引下,潜心钻研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即努力把每一节课都上得受学生欢迎。传统的职业院校一般都是通过强调教师的作用来抓教学质量,这固然有理,因为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作为教学的主导性因素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可事实是,教学质量的高低却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果学生厌学,即使有再努力的教师,再好的教学资源也是枉然[1]。

一、学情分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学情即学生的情况,其内涵十分丰富。从教学视角看,主要分析愿不愿意学习、学习能力如何和会不会学习等三个方面,即意愿、能力和方法。

(一)意愿

在我国,职业院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有的甚至很严重。这种情绪始于中学,由来已久,主要原因是对应试教育的排斥。到了大学,他们感到从教育理念、到教材、到教学方式、到考试方法等,很大程度仍然沿袭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与中学阶段并无迥异,他们确实难以适应,于是又开始厌学了。如果这种分析不无道理,那的确亟需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方式。

(二)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在智能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关键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进行差异化设置。为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从职业技能导向出发,针对掌握知识的不同指向性,明确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种是过程性知识,解释“怎么做”和“如何做更好”的问题,即经验和策略的区别;另一种是陈述性知识,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即事实概念和理解原理的区别。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曾指出,上述这些特点不仅不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弱势,反而是他们的优势所在[2]。

(三)方法

职业院校的学生长期以来普遍遵循着“上课听讲、课后背诵、偶尔练习”的学习方法,基本是将主动学习演绎成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而多年前就已在职业教育界普遍倡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却也依然是以教师先“教”、学生先“学”为主,本应是关键环节的“做”仅仅是枯燥理论之外的少量实操。

二、基于学情的有效课堂五要素

(一)目标明确

1.目标是方向,是动力。职业院校的课堂要处处体现职业性原则,处处与职业挂勾。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对学生讲清楚课程目标(目的)和意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目标分为多个层次。大目标与专业相关,主要明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将来从事相关的职业需要具备何种专业技能和怎样的专业素养;中目标与课程相关,核心点在于正在上的这门课对于塑造特定的从业者能起到什么作用;小目标与这次课相关,重点阐述这次课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将来的职业起到什么影响等。

(二)思路清晰

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一个精心设计、蕴含内在逻辑的教学思路,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所授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可使学生有一种“云淡风清”之美感,使学习情绪大为提高。假以时日,还会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三)讲解精准

作为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也是“口力劳动者”,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将来上课的形式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教师讲解的本领总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功夫。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明明白白。一方面是精选内容。职业院校一般的课程是两节连上,考虑到学生课堂训练时间的占用,纯粹的理论讲授十分有限,所授内容必须精选 、精讲;另一方面是难度适中。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储备有限,接受和理解能力并不突出,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坚持“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

(四)训练到位

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其应有的目标,但有些职业院校的问题就在于不让学生参与、不注重训练学生。有些职业院校的教师授课非常精彩,几乎每一次课都能吸引最多的学生,但即使这样,也应该对此做出改变——要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因为学生终究有一天会离开学校,在其脱离了老师走向社会的时候,在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人再对其“讲”的时候,靠什么来工作和生活[3]。

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曾经针对“学生在每种方法下,指导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进行专项研究(如图1),结果清晰的表明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被动学习,获得的学习效益值相对较低;而如果学生能通过主动参与来进行学习,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值。

图1 金字塔学习理论模型

(五)激发有方

在以技能教育为主要特征的职业院校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整合,教师一般可以通过设计教学“酵母”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出于内在的需要自觉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时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已不再是来自外部的“强迫”。所以,此时的学生就会主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当发现理论知识的欠缺成为其解决问题的主要障碍时,就会自主改变原有的懒散、疲沓和被动等积习,这也就在成功地将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4]。

三、有效课堂学习情境的构建

学习情境一般是指学生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时所处的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需重点研究情境设计任务的难易、样本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这也是构建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必须高度关注。

(一)构建有效课堂学习情境的顺序

学习情境的难易取决于情境设计的顺序。为了让学习情境能够切实可行,在设计多个学习情境时应保持一种由浅入深、渐进提升的层级关系,即每一学习情境的难度与前一情境相比,必须控制在学生能够解决问题、能够学得会、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范围和区间之内,也就是前一情境是后一情境的基础与支撑,后一情境是前一情境的发展与提高,若没有情境二、情境三的跟进,就会使很多应学、应知、应会的东西缺失,这种学习是不完整的。学生对知识和能力最有效的掌握主要是基于梯次布局、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逻辑序列,因而学习情境的顺序必须系统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从外围到核心、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以及难易适度的学习规律。

(二)构建有效课堂学习情境的样本

学习情境的大小取决于情境样本的容量。为了适应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情境设计的效果,在设计学习情境时,一般应遵循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逻辑顺序进行有序呈现。情境太小可能难以覆盖必需的知识点、能力点和信息点等课程内容,而太大又可能影响学生的有效驾御,外加教学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导致学生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实。因而情境样本的选择必须考虑适度性,设计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三)构建有效课堂学习情境的质量

学习情境的高低取决于情境设计的质量。首先,并不是所有的项目情境都适合于教学过程,如果任由琐屑、零碎且杂乱的项目充斥课堂,不对其加以必要的提炼和筛选,势必会造成学习情境设计的低效。所以,高质量的学习情境一定源于设计过程的精心筛选。另一方面,按照姜大源的观点,学习情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实际职业情境的加工而构建。因此,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应源于职业而又高于职业,在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5]。

四、结语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教育工作者在履行其学术使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自己的精神使命。通过不断地教育改革实践,努力去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责,使有效课堂充盈校园的每一间教室。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2):8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纵论[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

[3]尹有根.职业教育有效课堂内涵探析及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1,(3):63.

[4]赵志群.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若干重要理论研究课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1,(2):6.

[5]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2012,(2):5.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情境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不同情境中的水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