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道奇
(江苏省镇江港务集团轮驳分公司,江苏镇江 212001)
镇江港轮驳公司原有维修体系一直沿用的是中国长江轮船总公司船舶设备保养检修和修理模式,该模式中,设备的保养检修主要以船舶预防检修(生产中的预防检修和停航预防检修)为主。这种设备定期维护方式可能出现设备过修或者欠修的弊病。此外,对机械设备的反复拆卸、组装也可能导致设备性能的降低,带来不必要的维护费用的增加和设备性能的降低以及船舶营运天数的减少。
目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以确定设(装)备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公司设备管理人员积极研究探讨,将其管理思想、精髓等融入到港口拖轮设备管理中去,创新设备管理思路,形成了“动态管理、以可靠性为中心,视情维修与计划维修相结合”的具有公司特色的维修模式,简称轮驳维修模式。
轮驳分公司跳出船舶设备传统的“以预防性计划检修、定期维护为主”的维修模式,以船舶基层管理为核心,以设备点检为基础,采用“动态管理,以可靠性为中心,视情维修与计划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图1)。公司船舶现有的24种主要设备,从日常维护、月度保养、等级保养和中检、特检等不同的类别明确了维修周期和维修项目。
图1 点检及RCM维修体系
船舶设备维修管理标准的制定,使广大设备管理人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各种设备的维护管理标准,明确了设备视情维修和计划维修的区别和联系,为合理的制定修理计划、正确地养修设备、防止设备失修或过修、提升设备的保障度、控制修理保养成本等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对设备日常维护,采用动态管理方式。船舶设备动态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设备的动态维护,也就是在原有计划预防检修保养定期维护的基础上,取消船舶设备的一级保养,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用设备的动态维护来代替一级保养。通过对设备日常点检、专项检查、月度检查等设备点检工作,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连续或周期性的状态监测和动态检查,从设备参数的变化、声响振动的变化、润滑油质的变化等情况来及时发现潜在的、渐变的隐患,使设备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并掌握设备的劣化情况和隐患,对设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完善的设备状态档案和维修保养需要的物料配件计划,充分利用待航时间、停航时间、生产间隙等时间进行动态保养,从而实现了对设备“以养控修和多养少修”的目的,不但保证了设备的技术状况,节约了修理费用、物料配件费用,又提高了船舶营运天数,船舶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对船舶设备的计划修理采用视情维修与计划维修相结合的方式。
船舶计划修理主要指船舶二保和小修。为规范船舶设备的维修管理行为,公司制定了《船舶设备维修管理标准》。该标准从维修管理的目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维修内容和管控目标、维修流程管理、维修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维修考核等方面对公司船舶设备的临时修理、动态养修和计划修理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结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对
1)引入风险管理,利用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2011年,国投集团在所属企业推行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在充分学习消化安健环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对公司所有船舶设备进行分类,公司设备共分为16个种类,对其210项危险源按照MES风险评价方法(R=MES,R:风险值,M:特定危险控制措施的状态,E:暴露的频繁程度,S:事故的可能后果)进行风险评估,找出了22项不可承受项(R值大于48),共评价出不可承受风险的设备为3种,即船舶动力设备、发电设备、舵机(桨)等。对高风险设备,制定船舶设备故障影响评估表,从设备故障部位、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潜在影响因素、管控措施等方面对设备故障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2)通过编制设备故障代码、建立故障统计数据库实现视情维修
结合安健环船舶设备故障影响评估技术,对公司船舶历年发生的设备事故进行统计汇总,对主要设备的故障编制设备故障代码。通过建立故障统计数据库,及时掌握各类型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并针对设备故障原因、故障类型,结合轮机设备特点采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3)编制设备维修项目指导文件作为设备是否维修的重要依据,杜绝无根据的维修
编制《公司船舶设备维修管理标准》这一指导文件,明确了公司船舶设备维修的目的、范围和各部门、船舶的职责权限,统一了设备维修类别和项目设置。同时,进行维修项目内容界定,明确哪些属于状态维修项目,哪些属于视情和计划维修项目。尤其对于维修成本较高的检修项目进行了严控,建立维修工程项目审核制度,项目需经设备技术部门审核方可实施。对各船舶和点检人员个人建立考核制度,违反规定即追究责任,从而克服检修项目设置的随意性。
4)跟踪状态维修实绩,形成持续改进的管理闭环(PDCA)
跟踪状态维修实绩,查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断优化相关流程环节。在推进实施过程中,设备管理人员建立了状态管理的跟踪记录信息卡。梳理、统计重点设备类别,推行状态维修前的故障、检修项目、物料消耗等实绩,跟踪、统计、分析实施状态维修后检修项目的下降情况及相应设备的状态稳定情况。尤其对诊断结果显示正常却发生故障的设备,设备部认真分析、查找真正原因。通过点检,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实施维修计划,再到加强点检工作,持续提高,从而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使设备动态管理水平真正上了台阶。
每年初,公司通过制定船舶年度养修计划,采用动态管理、视情维修与计划维修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各船舶设备维修保养。
1)动态维护
船舶驾驶员、轮机员对自己分管设备提出月度维护和配件采购建议,船长、轮机长根据驾驶员、轮机员的维护保养建议和自己的检查分析判断,结合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船舶检验时间制定月度维护计划和责任人并报公司设备部,相关责任人利用船舶待航、停航等时间实施动态维护,船长、轮机长做好监督检查和考核,公司不定期的抽查设备台账了解月度维护计划完成情况。
2)计划修理
船舶结合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船舶检验时间制定船舶小修或二保计划,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检验要求制定修理工程单,修理工程单中具体修理工程项目不再是大而全,而是根据其重要性,对船舶正常运行的影响及发生故障后的影响等来制定,真正体现设备的视情修理。
镇江港轮驳分公司跳出了传统船舶设备“以预防性计划维修、事后维修为主”的维修模式,结合设备特点,实施了“动态管理,以可靠性为中心,视情维修与计划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避免了船舶计划性周期修理的局限性,提高修理效率,极大节约了船舶机械维护的成本。同时引入风险管理,利用NOSA安健环体系的设备风险评估和设备故障影响评估制定预防对策,从而实现了设备的“无故障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1]何钟武.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 北京: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7.
[2]范世东, 余慧芳. 关于船舶机械视情维修制度的认识[J]. 船海工程, 2001(05): 37-39.
[3]李祝清. 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研究[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