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2014-06-19 05:35李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高校

李琨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方面的挑战,同时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的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在广大的大学生中间,存在着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普通的同学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而经济状况又恰恰是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此政策强调了:“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这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而贫困生做为高校中心理敏感、精神脆弱的特殊弱势群体,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针对贫困生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需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我国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将二者的概念相混淆,且教学模式固定单一,不能脱离纯理论式的课堂教学,忽略了生活中学生真实的内心动态,这种重理论轻调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要使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真正的发挥作用,就要建设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有机结合心理咨询辅导,从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二、发挥校级心理咨询机构作用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很复杂敏感,做为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应该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的宿舍,聆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发现问题。因为但凡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都很自卑,不善言谈,不愿意敞开心扉。这就需要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动去发现他们,找出造成各类心理问题的根源,协助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许多贫困生对学校在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和评选机制方面的许多行为都很抵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提到不希望“贫困生”三个字成为自己的一个标签,。而学校在处理贫困生评定问题的时候,常常会事先规定好贫困生(特困生)的比例、将获得资助的贫困生的名单及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公之于众,在捐赠仪式上,让获得资助的贫困生留影等做法,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既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效果,又能够顾及到学生的尊严和隐私,使整个资助过程更为科学有效的新模式。例如将竞选过程公开透明化,公示过程中注意保护竞选者的重要个人信息和隐私,将“晒贫困”变成一个低调、真诚、人性化的评选活动。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面对当前社会环境下校园内滋生的“攀比现象”“高消费现象”和“歧视农村学生”的现象等,学校要做出相应遏制措施。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此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帮助贫困生打开人际交往的那扇大门,增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教育、团队协作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营造校园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积极鼓励贫困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此外,还可以组织座谈会、联谊活动等,营造一个和谐、互相关爱的氛围,使贫困生处处感到温暖、时时感受真情。还可以组织野外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团队活动意识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且贫困学生往往来自于农村,对野外活动比较擅长,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建立一支精明强干敬业的学生工作队伍

大多数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都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组成,这类岗位一般是由刚进校的年轻教师担任,这类新进教师也是刚走出校园不久,保有一颗热情纯真的心,一份热诚的工作心态,与学生很容易拉近关系,成为朋友。但是同时他们年轻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心理理论知识做引导。因此,学生工作队伍里的教师要适时的进行深造或者培训,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要熟悉,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热情、责任感、人文关怀,使贫困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而进入大学就是改变命运的过程,对他们的心理情况及时掌握,并总结有关的解决方案,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而辅导员应该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课堂、宿舍,把当面交谈、E-MAIL、QQ聊天等多种交流方式相结合,了解班上同学们特别是贫困生的心理动态,掌握贫困生的学习情况,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的去打开每一个贫困生的心门,让他们直面阳光,对生活充满希望。对贫困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专门指导,如指导他们做简历,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和岗位,做面试前的准备工作等,并设立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帮助解决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费用,有效解决贫困生在就业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五、发挥学生社团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各个高等院校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团内人员基于共同的爱好集聚在一起,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参加社团,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等等。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贫困生可以积极表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并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步树立起自信心,是一个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还能培养贫困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贫困生与其他在校生相比,社会实践能力相对强一些,因为他们中间很多人可能已经早早的步入社会去打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了,但是这种被动的社会实践更多的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无的放矢的一种维生手段。但是在大学生社团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去进行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今后踏足社会也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同时积极的参加社团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淡化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改善个体性格的作用。

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非常具体的工作方向,同时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如何使得贫困生在经济获得援助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人格上的尊严,保证他们的心理成长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是考量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高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