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研究

2014-06-19 05:35薛富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工业设计

薛富强

摘要:

分析工业设计专业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设计思维与表达课程为技术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平台,放弃惯用的艺术设计的培养方式,根据工科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从而提高工科生的审美、手绘表现和思维创新等专业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科生;设计思维;手绘表现;艺术类课程

业设计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基于这一特殊的专业性质,在我国形成了艺术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并行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局面,这两类院校基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其招生生源也不相同,理工类院校的招生基本以理科生为主,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则是文科生。工业设计专业从 1979 年在我国试办到如今的快速发展,其课程设置基本沿循德国包豪斯学校的课程体系,其教育体系并未脱离传统艺术院校的教育体系,教育重点向艺术领域倾斜,强调产品造型和装饰等外在形式美的表达,而造成了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1]。特别是这种教育模式比较符合艺术生的优势,却非常不适合工科生的特点,使得工业设计专业的工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最后较之艺术生缺乏就业竞争力。

一、工科生的特点分析

理科生源的工科生由于其在初高中长期以来接受的理科教育,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以及较好的理工科方面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用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在技术类课程方面有着艺术类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掌握工业设计专业中的工程技术类知识,如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机械设计等课程,应该说为将来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与此相反,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较差,不擅于感受和想象,设计思维一般是线性的展开,不够跳跃和发散,因此设计方案比较少或雷同,不够创新和完善。另外,工科生的美学素养较差,集中反映在视觉敏感性和造型能力方面欠缺、手绘技能弱。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或很少数接受过美学的培养和训练,在进入大学后,突然接触与美学相关且课时较多的课程,以及培养艺术生的方法让他们去大量地画、放开地去想,这种突然的转变让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已有的优势和自信慢慢减少甚至消失殆尽。有一部分学生厌学或弃学,也有一部分学生逐渐发生兴趣,但往往需要老师及学生付出较多的心力和时间来慢慢适应。而文科生源的艺术生基本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系统地接受过美学的训练,并且经过了艺术考试的选拔,因此在美学方面就自然具备优势。工科生的美学劣势并不能说明他们天生就不具备审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是与艺术生有一个时间差和缺失了一个选拔环节。

二、艺术类课程改革策略

(一)搭建技术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平台

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基本包括:《素描》、《色彩》、《构成设计》、《设计思维与表达》又名《表现技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让学生大量手绘,以此训练学生审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但是这些艺术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几乎没有交叉环节,象两条并行而不相交的两条线各自为政,因此不能有效地达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这一现状,将《设计思维与表达》改革定位为工业设计专业技术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一个融合平台,起到美学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发挥工科生的优势,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手绘表现训练向培养审美能力、手绘技能、创新设计等综合能力转移。

(二)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上述的课程定位与思路,将《设计思维与表达》课程划分为 3 个教学模块,分别是观察分析模块、手绘技能模块、设计实践模块,强化眼、脑、手的协调能力。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过: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析工科生为什么画不好、画不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视觉敏锐性不足,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只是被动的接受事物的信息,没有主动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教学的第一步,不是急于入手,而是眼、脑先行,通过观察分析模块弥补工科生眼力的不足,特别是对于事物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锻炼脑的分析能力;手绘技能模块主要是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几个关键的造型和表现的要素,按照临摹——变化——设计的顺序,循序渐进提高手的灵活与控制表现能力;设计实践模块包含形态设计、构图设计、创意设计等实践内容,进一步巩固眼、脑、手的协调能力,训练审美能力、手绘技能和创新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上述的三个模块不是孤立的、线性的,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映来调整进度和学时,并针对具体学生具体指导,才能有效地建立工科生的兴趣和自信,达到提高手绘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改革目标。

(三)教学方法创新

打破以往的教师示范技巧、学生临摹、写生的单一授课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CAI 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灵活、高效、有趣地实施教学过程,从而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四) 案例教学

因为工科生擅长于理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在课程的初期部分绝不能套用艺术教育的思维,如“感受、意会”之类的方式,而是多用案例教学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怎样画更好。例如,先做一个测试,让他们画小鸡和小鸭,结果画得非鸡非鸭。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画不出来,告诉他们绝不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画的能力,而是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并不是有意识地主动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而是被动接受信息。然后让他们再次审视小鸡和小鸭,他们在形体上的相同点和区别在哪里,思考这种重大区别是为什么,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接下来,在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再画,比初次画的效果要好得多。这种教学过程比较符合理科生惯有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从心理上较快地进入课程的角色,并提高兴趣和自信。

(五)互动教学

在这门课程中师生各自有新的角色,学生不应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者和命令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主体,应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和交流者,进行示范、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可以在老师一定的限制要求下,自拟题目并设计,也可以组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与合作,可以较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并培养团队精神,并采用自评、互评、展评等考核的方式。但是这个环节需要老师具备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及现场的掌控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六)实践教学

通过形态设计、版式设计、创意设计等设计实践,让学生针对某些产品,对其形态、功能、材料、结构、使用方式等进行再设计。设计题目鼓励为实际题目,或是设计大赛的题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综合实践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实现理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相互转换。对功能与结构、形态的关系上可以用理性思维,而设计理念上则需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做出多个截然不同的设计,侧重于创意设计而不仅仅是形态设计,并用所学手绘技巧表现,进行版式设计。

三、结语

随着社会、技术、市场等的不断变化,工业设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根据工科生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改变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庄德红.论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设计表现技法[J].中国包装,2008(01):49

2、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卫浴空间安全扶手的通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