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祺:我的杂货铺情缘

2014-06-18 00:31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杂货铺手艺人师傅

要么工作 要么写书

周祺是典型的狮子座,对自己认定的目标,总不吝以夏天般的热情奔向它。

专业学的是平面设计,毕业前曾在设计杂志实习,周祺最喜欢做的两件事是画画和写作。工作后,写作成了她的第二职业。一次,杂志社约她采写一篇专题报道。当她拨通平面设计师姜庆共电话要求采访时,却遭遇了婉拒。

心有不甘,周祺不愿放弃,但害怕再次被“没时间”三个字挡在门外,她改发短信:什么时候出去拍照?叫上我一块去吧。一次,两次,三次……终于有一天,对方来了短信:某日早上8点杨树浦路集合。周祺既惊又喜:“虽然采访的事终究泡汤了,但此后无论采访对象多难搞定,我都会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见面成为一种契机,两人成了朋友。一次闲谈中,姜庆共透露自己正在做一些关于上海的读物。周祺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从小在石库门长大,对上海本地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她当即表示愿意参与写书。姜庆共没有拒绝,却抛出一道选择题:要么做书,要么上班,只能选其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机会,没有半刻犹豫,她下决心打了辞职报告,专心投入到书籍的创作中去。那时,她在外企的创意公司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同事也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国家,跟上司相处得也很融洽,不忙不累,到手的薪水也不低,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一份“性价比”颇高的工作。“工作了两年多,一开始的新鲜感慢慢消退,熟悉的工作节奏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挑战自己能力的渴望给了她决定的勇气。如今看来,这个决定下得恰逢其时:“再晚几年的话,也许我已经安逸于惬意的白领生活,放不下这些去折腾了。”

让人又怕又爱的师傅们

她想做的第一个题目是国货。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试试她的诚心。辞职后的第一个月她竟意外骨折了。在卧床期间,她翻阅了大量资料,脚伤痊愈时,这个选题却不得不搁置一旁。“每份资料都有大量的考据工作,而且有些品牌已经消亡,考据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决定转向上海杂货铺题材。”

收集资料,确定杂货种类,寻找采访对象……在各类繁复的工作中,周祺最怕的是找不到适合的被访者。“我的书里应该记录现在仍从事杂货制作的上海手艺人们。”然而,在上海,这类人已属于“稀有资源”。除了向郊区的朋友打听,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搭好几小时的车到郊区,翻翻地方报,跑跑居委会,问问当地的路人,打听手艺人的下落。

可有时想找的人偏偏不出现。“8月份就要出书了,6月份我还在找编篮子的师傅。就像小学生害怕交白卷一样,当时压力特别大。”所幸的是,山穷水复之后柳暗花明——在嘉定采访做草编的阿姨时,对方为她介绍了村里一位编篮子的专业师傅。兴奋不已的她,当天便拿着地址找上了门,与对方约定了采访时间。然而,第二次,当她兴冲冲敲门时,师傅却急着出门。“在郊区,被邻里临时通知,拉去喝喜酒是常事。”周祺被师傅不小心“放了鸽子”,只能再约在晨市摊位见面。每天早上,师傅6点摆摊8点收摊,周祺必须在他收摊前赶到。“虽然那天起得特别早,但到嘉定时还是迟到二十多分钟。一路上,我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他会等我吗?”怀着忐忑小跑到集市,远远地看到师傅张望的身影时,她终于松了口气……

在各项工作中,最难的是搞清楚师傅们说的话。很多一辈子生活在郊县的手艺人只会说本地话。师傅们说得酣畅淋漓,可她如坠雾中。“要么请当地朋友做翻译,要么录下来回去做听写。”每次采访录音笔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回家后,她得听上十几遍,才能弄懂七八成。剩下的那些太难辨认的音,只能在下次采访时请教师傅,或是询问方言上更有经验的人。采访、拍照、画插画,几乎每个师傅她都拜访了5次以上。

成为障碍的不仅是语言,有些师傅一开始很排斥采访。例如,有一位擅长打铁锅的师傅对周祺的初次拜访很警惕。采访?不需要,已经上过报了。提高知名度?更不需要了,现在的单子都忙不过来呢。回答时,他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周祺只能耐着性子和他磨:采访不行,拍照行吗?不行,那么画画行吗?师傅郑重考虑后,同意了。她边画边和师傅谈心,从为什么要做这本书,到采访了哪些手艺人,每个人有什么绝活……终于,师傅的话多了起来,他把头凑过来,看她的画作、采访笔记;她也发现师傅其实是个很善良的人,两人越聊越热络……

最难得的是师傅们的信任,最可爱的是他们的朴实。一位打白铁的师傅既热心又特会聊天,他的铺子就像村里的联络处,找房子的、找对象的、找装修的,甚至想看病的都会来找他商量。给他做采访时,周祺倒更像采访对象。还有嘉定的做草编的阿姨们,每次采访,她们总会留饭。“小姑娘不喜欢肥肉,烧鱼比较好。”猜测着周祺的口味,换着花样准备好吃的,没一顿重样。在他们的身上,浓浓的、纯朴的人情让周祺感动不已。

“我毕业了!”

当书完成70%的时候,周祺有机会参加香港三联书店面向年青作者的一场比赛,获胜者能获得出书的机会。近4000名参赛者,《上海杂货铺》入围前15名。参赛的过程让她受益良多:“入围后,每位作者能获得一位重量级评委的指导。我的导师是陈丹燕。她不断地问我:你的线索是什么?促使我不断思考寻找答案,这对我之后编写目录产生很大的影响。”

虽然之后的比赛中她未能走得更远,但是这本小书被收入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行走书系”,而书籍设计者正是姜庆共。虽是朋友,但对方对照片提出了更挑剔的要求,这不仅意味着一半以上的照片需要补拍,也意味接下来的历程有些虐心。“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但又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虽然有些沮丧,但回头看时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紧张赶工后,周祺拿到新书:“离校那么久,可直到那一刻我才有了毕业的感觉。”“毕业”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师傅的年纪越来越大,让我有一种危机感——想要采访更多的师傅。”因为学艺经历、所在区域、服务顾客不同,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杂货铺仍对她有巨大吸引力。“现在不少人认为国外的设计才是最好的。但看看这些传统手艺人,你会发现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带来灵感的好设计就在身边。”

在京都旅游时,周祺曾去过一家很小的书店。“里面居然有整整一个大书架上放的都是关于这个城市的书。我们的城市比它大多了,但走进书店,关于上海的书却只有一个小角落。”她希望这本书也能成为了解上海的一面窗口,更希望借此创造自己的风格,“日本、台湾对书的设计是很棒,但我想能有一天做出属于自己的、也属于这个城市的书籍设计。”怀着这个小小的野心,周祺决意将做书继续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杂货铺手艺人师傅
A new beginning
动物藏在杂货铺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维吾尔族手艺人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杂货铺之夜
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