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病人”

2014-06-18 22:39夏洛
中国经贸聚焦 2014年1期
关键词:欧洲人西班牙意大利

夏洛

2013年12月初,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考察团结束了对西班牙为期4天的访问。这标志着,西班牙银行业将告别长达一年半的救援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评价说,在西班牙政府的努力下,该国银行系统已经变得更为“牢固和健康”。

西班牙银行业危机爆发于2010年。西班牙政府不得不在2012年6月向欧盟请求外部支援。随后,欧盟为西班牙提供了总额高达1000亿欧元的信贷额度。西班牙金融业借此逐渐回到平稳轨道。2013年10月,西班牙各大银行集团先后公布了盈利情况。

西班牙经济大臣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表示,救援程序结束“不仅对西班牙银行系统,对整个西班牙经济和欧洲经济都是一个好消息,这将成为西班牙经济复苏的基础”。事实上,世界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惠誉、标普、穆迪都已先后将西班牙国债信用等级的评级展望从“负面”提高至“稳定”。多家预测机构都认为,西班牙经济将在2014年走出衰退,开始复苏。

不止西班牙,数据显示,欧元区2013年第三季度GDP比上季度增长0.1%;意大利第三季度GDP环比持平,终于摆脱连续八个季度萎缩的局面;希腊GDP萎缩幅度连续四个季度得到改善;葡萄牙也正在逐渐摆脱衰退。

欧洲经济复苏的苗头在数据上得到了确认。但如果因此认为当地领导人和民众会变得乐观起来,那就太想当然了。

国家抑郁症

观察很多国家的发展史会发现,如果一个国家长期陷于经济衰退的泥淖而无法自拔,国家的集体情绪往往显示出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绝望、易怒、听天由命、犹疑不定、缺乏动力。最近造访过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人,依然能觉察到这样的情绪。尽管两国实际上正在通往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小步前进,外来的人却总能感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萎靡与沮丧,就好像他们的国家还在大衰退、并且毫无复苏希望一样。刚刚访问过欧洲的前世界银行执行董事、畅销书作家莫塞斯·奈伊姆(Mois s Na m)甚至表示:“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觉到,欧洲人已经不爱欧洲了——准确地说,是已经不再迷恋建立欧洲同盟的想法了。”奈伊姆每周为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最大的报纸《国家报》(El Pais)和《共和报》(La Repubblica)撰写专栏,对两个国家的现状有着切身体会。

这其实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家庭遭受了重大创伤,家庭成员的应对之法通常就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试图逃离外部世界。国家受创同样如此。

作为欧洲经济危机的重灾区,意大利和西班牙已经表现出上述倾向。他们变得只关注国内事务,对国外动态漠不关心;政客、社会活动家和意见领袖在公开宣言中不加掩饰地表达绝望与暴躁;媒体也不断报道着普通民众的类似情绪,很难看到振奋人心、激发社会活力的想法和建议。悲观主义似乎成了西班牙、意大利这类国家国民态度的“默认设定”。

中国的事与我们无关

与经济衰退的凶猛程度一样,西班牙在“欧洲怪现象”中表现也很突出:2013年11月,就在各大银行相继公布盈利之后不久,在一次针对西班牙银行集团(Bankia,西班牙第三大银行)的听证会上,一名加泰罗尼亚参议员,同时也是银行集团的领导人,脱下脚上的凉鞋,试图威胁正在作证的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罗德里格·拉托(Rodrigo Rato)。这一接近闹剧的事件自然吸引了大量媒体注意。之后几天,几乎每个西班牙人都会在交谈中提及此事。就在“凉鞋威胁事件”发生的同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公布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决定。很多传媒人士注意到,西班牙是少数几个没有郑重其事报道中国改革的欧洲国家之一。

患有类似“屏蔽外部世界症”的还有意大利。过去20年中经常造访意大利的人不妨回忆一下,是否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发现大街小巷又在流传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与权力(和女性)纠缠不清的故事。似乎永远不会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盖过这位意大利政坛风云人物的风头。这一次也不例外。2013年11月,意大利参议院将以涉嫌税务欺诈为由驱逐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消息,再一次吸引了国民的大部分注意力。

“仔细想一想,如果中国经济增速陡然放缓,全球经济必定受到牵连——可想而知也会导致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经济困境继续延长。所以,如果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帮助国家经济成功软着陆,对西班牙和意大利民生的影响当然远远大于某加泰罗尼亚参议员的飞鞋小剧场,或是某前总统的众叛亲离。”莫塞斯·奈伊姆说。但这些无法争辩的事实,对深受衰退之苦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国民来说似乎没有意义。他们基本不关心中国或是其他任何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包括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信息畅通的精英阶层。

欧洲也与我们无关

事实上,对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来说,“其他任何国家”的意义越来越像雷达上的一个点,只能代表它们确实存在而已。更不幸的是,“其他任何国家”现在也包括他们的欧洲盟国。

欧洲人早已注意到,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大欧洲战略”远远没有实现当初的美好承诺。欧洲经济危机及其大规模失业后遗症(尤其是青年人失业),让欧洲的未来迷雾重重,也加深了民众对欧盟的失望和冷漠。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不再在意所谓的大欧洲。即便欧盟确实带来很多有形的便利,比如自由贸易和边境开放,但支持加深一体化的欧洲人却很少。遭受危机的国家迫切需要经济增长,但这些国家的人们偏偏认为,加深欧洲一体化对于刺激各国经济并没有实际好处。在这一点上,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与其他欧洲人倒是意见一致。

欧盟委员会针对27个欧盟成员国进行的官方调查(Eurobarometer)显示,50%的公民对欧盟这一机构的未来表示悲观,69%表示对其毫无信心,三分之二觉得欧盟在决策过程中完全忽视了他们的意愿。

这些反馈像末日阴云一样堆积在欧盟头顶上,并且还有越发浓重的架势。民众负面情绪如此严重绝非一日之寒。首先,欧洲大陆陷入经济危机已经长达五年之久,给了危害向深处渗透的时间,一体化的先进性受到质疑。与此同时,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紧缩措施在整个欧洲范围内遭遇强烈抗议,很多人认为欧盟在这件事上不顾民众意愿,扮演了各国政府共谋者的角色,摧毁了欧洲人几十年来视为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最要命的是,调查显示,欧盟领导人在各国民众眼中的形象也不怎么样:冷漠、迟钝、官僚等等,总之毫无魅力,让人无法建立丝毫信任感。根据很多受访对象的表述,大欧洲计划说得好听些也就是个无聊的、与自己无关的项目——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个危险、罔顾民意又代价昂贵的蠢念头。

总不能放弃治疗

阻碍大欧洲计划的因素很多,但恐怕最大的问题是它在欧洲人自己眼中也已经失去曾经的光辉。2002年1月1日,为了庆祝欧元进入流通,多国首都将传统的新年庆典办成了献给欧元的“欢迎派对”。上百万狂欢者涌上柏林街头,巴黎、赫尔辛基、雅典等城市也举办了特别活动,纪念这一货币史上最大规模的改头换面。如果换成现在,简直无法想象欧洲人还会有如此之高的参与感。

抑郁症可以治疗,也必须被治疗。这对欧洲的问题同样适用。大欧洲计划要继续推进,欧盟就必须设法说服近乎心灰意冷的几亿欧洲人,让他们再次相信,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欧洲大陆会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直接好处。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的奈伊姆认为,“以毒攻毒”的办法正是“欧洲病人”们所需要的。他说:“大欧洲计划需要的是具备说服力的领导人,能够让选民重新爱上欧洲,相信一个充满活力的大欧洲统一体是可以实现的。谁知道呢,要治愈欧洲的抑郁症,也许就得来一剂加深一体化的猛药。”

猜你喜欢
欧洲人西班牙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西班牙(三)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岌岌可危
意大利
前人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