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简·爱》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2014-06-18 05:20黄木健宋启军
电影文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简·爱女权主义女性意识

黄木健+宋启军

[摘要]文学名著《简·爱》是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文学作品,多次被一代代电影人搬上大银幕。众多电影版本改编风格虽然不尽相同,但都重点表达了简·爱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分析电影《简·爱》中简·爱以及伯莎·梅森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来表现女性不屈服于命运,追求个人独立、平等地位,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反映出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权精神。

[关键词]电影《简·爱》;女性意识;女权主义

《简·爱》是英国被搬上银幕次数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改编成19个版本的电影。2011年3月上映的最新版电影《简·爱》是由BBC和焦点电影公司合拍,由著名导演凯利·富库纳加执导的。影片在忠实于原著同名小说的基础上,在改编风格上进行了转换,导演对文学原著中的黑暗和阴郁意向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以一种新的视角和表述方式为文学原著赋予了新的色彩。电影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展开,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女主角米雅·瓦斯科斯瓦将一位失去父母、生活中受尽歧视与虐待的孤女简·爱表演得极其到位,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也将男主角罗切斯特诠释得自然,贴近文学原著。影片场景选在英国荒凉的农村郊外,适时的疾风骤雨将气氛和人物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2011年版的《简·爱》是名著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不论是在演员的选取、场景的选择、背景的渲染方面都令人很欣赏。

一、简·爱的女性意识

简·爱相貌平平,她是一个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母家的孤儿,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里,但这个女孩却诚实真挚,独立自强,不屈服于命运,她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勇敢同命运抗争、勇于追求平等自由的新型女性形象。凯利·富库纳加在影片《简·爱》中,通过光影的特殊效果将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无论从视觉还是情感上,都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

(一)对男权社会的挑战

简·爱出身寒微,但性格却率直、刚毅、智慧、勇敢,她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不向命运低头。由一名弱小的孤儿成长为一名独立成熟的女性,她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实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挑战。简·爱在生命中三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中,都体现出了对男权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平等自由的追求。

简·爱很小时就失去了父母,无奈只能在舅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在盖茨黑德家饱受虐待和摧残,小小年纪就饱受寄人篱下的辛酸的经历让她勇于抗争,追求自身权利的意识开始逐渐萌芽。影片以冬日的景色开场,云雾缭绕的远方白茫茫的一片,近处一块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袭击的灌木,暴雨被一阵持久而凄厉的狂风驱赶着,倾盆而下,这样的自然场景为主人公简·爱在盖茨黑德府生活奠定了基本色调,也为展现简·爱心理潜意识活动提供了平台,揭示了她内心深处对男性权威压迫的不满和无奈。面对盖茨黑德一家人的欺负,幼小的简·爱奋起反抗,影片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白,将简·爱的反叛精神刻画得极其到位。被看做是儿童世界男权象征的瑞德表哥经常对她殴打辱骂,面对表兄的挑衅,简·爱高喊:“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像是个监工头……你就像那些罗马暴君!”如此犀利的语言,如此猛烈的抨击,生动刻画了具有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形象。

简·爱因为与舅母一家人的冲突,被舅母送到了洛伍德慈善学校,她在那里度过了8年备受压迫、摧残的令人窒息的学校生活。那里的洛克赫斯特先生是男权的主导者,他把孩子们变成了男权社会下一群听从命令、不会反抗的木偶。简·爱深深厌恶学校里的残酷和不公,她坚持自己独立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影片通过她与好友海伦·彭斯的谈话反映出主人公的鲜明个性:“我们要是无缘无故被打的时候,我们应该很厉害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的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这样打人。”简·爱最终挣脱世俗的约束,离开孤儿院走向了自由和独立。影片通过洛伍德孤儿院这一特定环境场景,凸显了简·爱的反抗精神。

离开洛伍德,简·爱到桑菲尔德庄园当了一名家庭教师,在孤独的庄园生活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简·爱的生活,简·爱爱上了与其地位悬殊的主人。这是一种向社会偏见的大胆挑战,作为男权社会里的一个贫穷的家庭教师,简·爱她执著地捍卫自己的人格、追求真爱,以足够的勇气向男权抗争。在电影《简·爱》中,导演抓住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心理描述的重要细节,通过电影语言对夏洛蒂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进行了影像化的表达,展示了人物不平凡的气质和丰富的个人情感,使影片体现了较高的美学价值。在电影中,导演凯利·富库纳加还通过主人公简·爱画的两幅画的镜头画面,展现了女主人公对男权的反抗。导演用近处特写镜头展示了两幅画,第一幅画面背景中有一座朦胧高耸的山峰和一个双目炯炯、高高矗立的女人的半边形体,第二幅画中画着一个巨大的躺下的头颅,侧向冰山,毫无血色,一团如雾般的火焰射向头巾。这两幅画中山峰和头颅都象征着权威的男性,女人和躺下的头颅的设计表达了男权统治压迫着女人的世界,也体现出主人公的不满和强烈反抗意识。这两幅画引起罗切斯特的不满,他怒斥简·爱,“快把这些画拿走!谁教你画的。”受打击后简·爱心理异常沉重,她登上桑菲尔德府房顶,导演运用了影视语言中特有的表现手法和镜头处理,将一束顶光照射到她的头上,她站在房顶上眺望,阳光照耀着农场,门口的教堂、道路、远处的小山、绿地浑然一体,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自然赋予了简·爱生活的勇气,也赋予了她同男权思想斗争的力量。

(二)对自由平等的爱情及婚姻的追求

在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强势体现——自由平等。简·爱有着明确的爱情观,在爱情和婚姻中,她渴望爱,但绝不乞求爱,也绝不为了得到爱情而迁就,她渴望做到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电影《简·爱》中,两个男人进入了主人公简·爱的内心,一个是出身名门、上流社会的绅士罗切斯特;一个是牧师圣约翰。简·爱在庄园做家庭教师期间爱上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悬殊的身份地位并没有成为爱情的障碍,她认为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简·爱不卑不亢,勇敢地向罗切斯特承认了自己的感情,这无疑是向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偏见的大胆挑战。导演通过镜头对人物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了很好的把握,把女主人公的精神和情感刻画得十分深刻。她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使她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的交往中,以平等的地位和独立的人格使罗切斯特对她刮目相看,并深深地爱上了她。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妻子伯莎·梅森的存在时,她毅然选择了离开。这体现了她对合法而平等的爱情及婚姻的追求。简·爱离开庄园后遇到了圣约翰,她的直率、单纯、勤劳令圣约翰爱上了她,但简·爱却瞧不起圣约翰的爱情观,演员的一段台词展示了简·爱追求平等的精神世界。她说:“我鄙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是的,圣约翰,你把它奉献出来的时候,我鄙视你!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是不平等的。”导演巧妙地用场景的构建和人物特写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波动,通过影像化的叙事方式,以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及婚姻的观念。

二、疯女人伯莎·梅森的女性意识

疯女人伯莎·梅森是电影《简·爱》中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是罗切斯特的妻子,被称为“阁楼上的疯女人”。她绝不只是简·爱的陪衬,可有可无,她是一个地位不容忽视、光彩照人的女性人物形象。导演通过对被囚禁的女疯子伯莎的塑造,展示了另一个反抗男权社会以争取自身权利的艺术影像。

影片中的伯莎一动不动,不时张开的嘴,双眼时开时闭,呆滞无光,如同一个似人似兽的怪物,导演运用了一些特写镜头来展现伯莎的相貌特征以及一些动作和场景的细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伯莎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也是男权社会的一个牺牲品。在影片中她以与简·爱不同的方式在争取着自己作为女性的权利。她曾经是一个高贵典雅、风华绝代的贵妇,嫁给罗切斯特后,却被丈夫囚禁在桑菲尔德庄园长达10年,失去了自由和选择。这种非人般的摧残,使她变得疯狂,她常出没于黑暗之中,做出一些常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抓伤罗切斯特,袭击探望她的亲人,阻止罗切斯特的再婚,这一系列的疯狂举动,都是对以罗切斯特为代表的父权制社会的挑战,都体现了她同命运的抗争。她最后火烧桑菲尔德庄园,致使罗切斯特残疾的行为使她的反抗意识达到高潮。影片中导演通过不同景别的变换,让镜头在光与影间穿梭,将一个男权社会牺牲品的女性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中疯女人伯莎除了用自己的“发疯”反抗男权社会,为自己伸张了女性的正义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救了简·爱。她并无心伤害简·爱,她阻止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礼只是不愿简·爱被罗切斯特所左右。她的一把火,烧掉了罗切斯特在简·爱面前的优势身份,逆转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地位,为简·爱与罗切斯特的最终结合消除了阻隔,达到了简·爱的平等理想。从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塑造来看,伯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潜伏在简·爱内心中的反抗愿望。她同简·爱一样,是不屈服于男权社会并用自己的行动在反抗着命运,争取着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的代表,她的女性意识不容忽视。

三、结语

《简·爱》是享誉全世界的名著,其蕴藏着无限的解读性,导演凯利·富库纳加在原著的基础上用现代电影的独有方式对其进行了重新演绎。2011年版电影《简·爱》批判了男性个人主义以及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从而造成的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影片塑造了两个形象鲜明突出、各具特色的女性,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争取着自己作为女性的权利,展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勇于冲破世俗的阻碍,突破不平等意识,勇敢地挑战男权社会,反抗男性的压迫和歧视,展示了女性在那个特定时代对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岸波.女性觉醒的最先声——谈《简·爱》中的妇女超前意识[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1).

[2] 陈畅.浅析《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5).

[3] 王文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简·爱》的重新读解[J].外国文学研究,2008(01).

[4] 陈姝波.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2002(04).

[5] 王学成.试论《简·爱》女主人公性格的反抗特征[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8).

[作者简介] 黄木健(1968—),男,壮族,广西象州人,在职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英语教学法。宋启军(1968—),男,广西象州人,硕士,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简·爱女权主义女性意识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