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裂缝高导流能力的脉冲加砂压裂新方法

2014-06-17 05:54吴顺林李宪文张矿生唐梅荣李向平达引朋
断块油气田 2014年1期
关键词:加砂段塞支撑剂

吴顺林,李宪文,张矿生,唐梅荣,李向平,达引朋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21;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21)

鄂尔多斯盆地长×为代表的致密油藏,总资源量大[1-2],而该类储层前期改造了600 余口井,其中仅有345 口井获工业油流,平均单井试油产量仅6.4 t/d 左右。通过均匀加砂、逐渐提高砂比、常规胍胶压裂液携砂等常规方式压裂,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为8~10 μm2·cm,其优化结果远未达到最优值,因此,通过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来提高单井产量还有足够的空间。

影响油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有地层渗透率、油层厚度、泄油半径、油井半径、表皮系数等。由于半径比对产能的影响作用十分微弱,因而一般不会通过改变半径比来提高油井产能。对于压裂井而言,裂缝导流能力是对表皮系数影响最大的因素[3],因此,为了建立油藏到井筒的高速导流通道,使裂缝具备较高的导流能力,提高单井产量,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特征,探索了一种新型压裂改造技术[4-6],这对有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1 脉冲加砂压裂技术

1.1 原理

脉冲加砂压裂,是在加砂压裂过程中,通过专用混砂车脉冲式泵入一段支撑剂,再脉冲式泵入一段纯液体,进行反复交替循环加砂压裂[7]。支撑剂脉冲时间与纯液体脉冲时间之和为一个脉冲周期,在每个支撑剂浓度阶段,可以包含多个脉冲。其中,脉冲分为支撑剂脉冲和纯液体脉冲2 种(见图1)。同时,为了形成裂缝与井筒有效的沟通,需要尾追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连续支撑剂泵入阶段,从而避免在近井地带出现窄点或无支撑剂区域。

图1 脉冲加砂压裂泵注程序

专用混砂车的砂斗设计“三角形开关”,采取自动控制,实现脉冲式开关,完成脉冲式加砂,并能够根据砂比的大小精确控制进砂量(见图2)。

图2 常规压裂技术和脉冲加砂压裂对比

1.2 室内可行性

为了成功实施脉冲加砂压裂,支撑剂进入地层须呈不连续充填,以“柱状”体形式非均质地铺置在裂缝内,四周具有高速导流能力的通道,因此需要确保支撑剂段塞在进入管柱、经射孔孔眼进入裂缝过程中不会分散。

1.2.1 支撑剂充填方式

设计支撑剂充填层,可以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通过室内实验把支撑剂置入裂缝系统中,施加相当于上覆压力的闭合应力,并测量了以不同流速泵入单相流体穿过充填层所需的力。根据达西定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计算支撑剂充填层的渗透率,得出不连续支撑剂充填层的渗透率比连续支撑剂充填层的渗透率高1.5~2.5 个数量级(见图3)。由此可见,支撑剂在裂缝中以“聚团”形式存在,会大大提高裂缝渗透率(即裂缝导流能力)[8-9]。

1.2.2 支撑剂段塞在压裂液中的稳定性

通过支撑剂段塞在不同压裂液试验管中的稳定性实验,记录支撑剂段塞通过该管前后X 射线在管壁上的吸收量,确定支撑剂段塞的稳定性。从图4可以清楚地看出,添加纤维后,支撑剂段塞能够在2 h 后基本保持原状态不变,表明纤维压裂液能提高支撑剂段塞的稳定性。

1.2.3 支撑剂段塞通过射孔孔眼的完整性

现场配置一套搅拌机,将一根长约198 m、直径7.6 cm 的处理管线连接到搅拌机的排出口。沿处理管线布置5 组射孔孔眼,每组10 个孔,直径0.95 cm,5个孔呈0°相位,另外5 个呈180°相位。安装2 个密度计,1 个在搅拌机出口,1 个在处理管线终端,用来测量支撑剂密度,监测段塞的稳定性。

支撑剂携带液以11.6 m/s 的流速通过处理管线的时间是33 s。从5 组峰值可以看出(见图5),携带液在处理管线终端和搅拌机出口的密度剖面基本相同,表明支撑剂段塞在通过处理管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定。

图5 携带液密度与时间的关系

2 现场施工工艺

与常规压裂相比,脉冲加砂压裂现场施工除了地面专用混砂车设备外,还需要纤维压裂液、完井方式优选和压裂优化设计。这4 部分组成了脉冲加砂压裂实现的主要技术手段。

2.1 纤维压裂液

纤维压裂液不仅可以携带支撑剂,更重要的是在支撑剂脉冲阶段能够有效地防止支撑剂沉降[10],而且在支撑剂进入裂缝后,仍然能很好地保持整体特征,达到支撑裂缝的目的。纤维的有效注入主要依靠专用混砂车的纤维添加装置及搅拌设计,使纤维均匀地加入到压裂液中,形成纤维压裂液。纤维压裂液是确保脉冲式加砂进入地层之后能够保持“柱体”支撑的关键因素之一。

2.2 完井方式优选

采用不同于常规射孔方式的等间距分簇式射孔,即射孔簇长1 m,簇距1 m,孔眼数16 个,孔径8.1 mm,不仅支撑剂在泵送过程中实现了脉冲,而且通过射孔时在完井剖面上也能够分离成多个支撑剂团,更有助于高速导流通道的形成。

2.3 压裂设计优化

脉冲加砂压裂技术的适用条件为:①弹性模量/闭合应力比值在1 000 以上;②致密砂岩,渗透率低,需要增加有效缝长; ③地层压力系数为0.78,储层能量低;④井底温度较低,纤维溶解时间较长。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及物性特征(见表1),结合该技术适用条件,应用FracCADE压裂设计软件中独有的脉冲加砂压裂设计模块进行工程设计,包括射孔方案及脉冲时间等施工参数,进而模拟出裂缝几何形状及参数,对现场施工、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表1 试验井的岩石力学参数及物性参数

3 应用实例

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区长×层选取渗透率较好、有效厚度较大的3 口直井,开展脉冲加砂压裂试验[11]。3 口直井的平均孔隙度为12.7%,有效渗透率为2.2×10-3μm2,地层孔隙压力为14.2 MPa,施工顺利,施工参数见表2,施工曲线见图6。

表2 试验井施工参数

图6 A 井压裂施工曲线

A 井试排产油31.5 m3/d,投产初期(前3 个月平均)产油2.04 t/d;B 井试排产油22.5 m3/d,投产初期产油1.91 t/d;C 井试排产油26.1 m3/d,投产初期产油2.03 t/d。

3.1 对比分析

与采用常规压裂的邻井、区块同类储层井相比,3口脉冲加砂压裂试验井的平均试油产量为26.8 m3/d,分别是它们的1.2 倍、1.4 倍;投产初期产油量为2.00 t/d,分别是它们的1.4 倍、1.3 倍;投产初期单位压差累计产液,分别是它们的1.4 倍、1.1 倍;投产初期产能指数,分别是它们的1.4 倍、1.5 倍[12-13]。

3.2 效果分析

由于选取的3 口试验井均位于有效厚度较大、物性较好的区块,为了进一步分析评价该技术的增产潜力,将试验井与对比井的地层系数、产能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反算出脉冲加砂压裂技术的压后初期裂缝导流能力[14]。

压后流体从储层流向裂缝,再从裂缝流向井筒[12,15],其产量公式为

式中:Qaf为油井压裂后产量,t;Ko,Kf分别为油藏和裂缝的渗透率,μm2;h 为储层厚度,m;μ 流体为黏度,mPa·s;B 为流体压缩系数;pe,pf,pw分别为油藏、裂缝、井底压力,MPa;re,rf,rw分别为油藏、裂缝、井筒的泄流半径,m。

由式(1)得出:

由式(2)得出:

式中:Kf1,Kf2分别为对比井、试验井的渗透率,μm2。

半径比位于分母的对数项内,对产能的影响十分微弱,最终得出

综上所述,脉冲加砂压裂技术压后初期裂缝导流能力提高了14.1%,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4 结论

1)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具备脉冲加砂压裂有利的地质条件,还有提高单井产量的空间。

2)新的脉冲加砂压裂技术采用“脉冲式加砂、纤维压裂液携砂及等间簇射孔”,实现了裂缝高导流能力,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的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3)充分考虑油井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地层系数、产能指数归一化处理的分析方法,反算出裂缝导流能力提高了14.1%。

[1]陈明强,任龙,李明,等.鄂尔多斯盆地长7 超低渗油藏渗流规律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3,20(2):191-195.

[2]常兴浩.富县区块浅层致密油藏压裂裂缝扩展形态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3):109-113.

[3]米卡尔J·埃克诺米德斯.油藏增产措施[M].3 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57-259,157.

[4]牛宝荣.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的新方法[J].国外油田工程,2001,17(3):1-5.

[5]张旭,蒋廷学,贾长贵,等.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2):70-74.

[6]陈勉,金衍.基于岩心分析的页岩气压裂工艺参数优选[J].石油钻探技术,2012,40(4):7-12.

[7]Bowker K A.Barnett Shale gas production,Fort Worth Basin:Issues and discussion[J].AAPG Bulletin,2007,91(4):523-533.

[8]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Annual energy review 2004[R].DOE/EIA20384,2005.

[9]王宗智,杨忠平,孙军,等.支撑剂异常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3(6):41-43.

[10]吴亚红,温庆志,张凌筱,等.支撑剂返排控制优化[J].断块油气田,2012,19(5):662-665.

[11]聂玲,周德胜,郭向东,等.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低渗气藏压裂影响因素[J].断块油气田,2013,20(1):133-136.

[12]温庆志,张士诚,王秀宇,等.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数值计算[J].石油钻采工艺,2005,27(4):68-70.

[13]杨龙,李彦录,刘磊,等.无因次注入-采出曲线法计算采收率方法改进[J].断块油气田,2012,19(6):747-749.

[14]雷群,胥云.2008年低渗透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89-194.

[15]刘顺,何衡,张华光,等.基于动态渗透率效应的低渗透油藏产能新观点[J].断块油气田,2011,18(4):482.

猜你喜欢
加砂段塞支撑剂
多级加砂压裂工艺在致密气储层中的应用
水平井多簇支撑剂分布数值模拟
油气开采用功能压裂支撑剂的研究进展
一种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
页岩气井滑溜水连续加砂技术研究与应用
粉煤灰陶粒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制备与表征
二次加砂压裂技术在海上低孔渗砂岩气藏的应用
组合段塞工艺解除凝析气井水锁伤害实验评价
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末期段塞优化提效室内物理实验*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