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柳
摘 要:汉语习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汉语习语的翻译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相互转化。正确恰当的习语翻译可以大大促进文化的顺利交流。该文通过对汉语习语的定义,以及影响汉语习语翻译的四种主要的文化因素的分析,简要地归纳了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汉语习语 翻译 策略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48-02
1 汉语习语及影响其的主要文化因素
1.1 汉语习语的定义
就像很难定义“文化”一样,也很难给“习语”一个明确的定义。习语不同于其他语言项目,一个习语的意义不能从其形式上来预测,而一个普通的语言项目的含义可以或多或少的从他们的各个组成部分来预测。
英文中“idiom”这个词,相当于中国的“习语”,其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典故等。而中国习语往往是和中国的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来说,很难通过字面意思理解中国习语的文化背景和真正内涵。
1.2 影响汉语习语的四个主要文化因素
作为汉语的精华,汉语习语通常受到中国的文化特征,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翻译它们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这里将分别从地理和物质因素,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它们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1.2.1 地理和物质的影响
生活环境是影响中国习语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外国人和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如1949之前,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普遍贫穷落后。只有少数人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穷困人民总是缺乏他们基本的生活用品。因此,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和“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但富人总是生活在“锦衣玉食”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
1.2.2 习俗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国家对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为了说明这一点,就以动物词为例。在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也是权威,力量和好运的象征。下列成语表达人们对龙的欣赏和喜爱,如:龙凤呈祥 (in extremely good fortune),龙飞凤舞(lively and vigorous flourish in calligraphy)。
1.2.3 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近代以前,中国文明受到了佛教的深远影响。佛教教义宣扬:如果人们抛开幻想,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他们死后才会成为佛。所以现在人们还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我们遇到善良的人,我们会说他们有一个“菩萨心肠”。下面的短语也很普遍:“佛法无边”,“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这些都是基于佛教教义的习语。
1.2.4 历史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主要体现在典故,神话,诗歌,古典书籍,记录等上。其中,典故是最重要的,它反映了民族的特点。蕴涵历史文化的习语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石,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对汉语习语历史背景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真正的涵义。如:身在曹营心在汉——body in Cao,but heart in Han-in one place physically bur another place in mind and heart.
2 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译文应重视译文的预期功能,完全对等的原则是不恰当的。所以当我们按照目的论来翻译中国习语时,我们应该考虑文本所要达到的目的,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标准以及外国读者的理解力和感受等的因素。
从汉语习语和主要的文化因素的特点来看,译者应根据目的论选择最适当的策略。这些翻译的方法策略有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归化等。
2.1 直译
当源语言的意义和文化形象能够很容易被目标语的读者理解时,我们采用直译法便可达到目的。基于相同的外部世界,说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共享相同的内涵的文化形象。以中国习语“纸老虎”为例。有人将其转换为“paper tiger”,字面上的意思。尽管这个习语是由中国人创造,外国读者也可完全地接受和理解。因为这个形象,“paper tiger”,表达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现在,这个词被广泛的应用在西方国家。
2.2 直译加注释
一般来说,直译往往保持原文的内容以及形式。然而,文化缺省的文本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直译似乎无法充分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相关的文化信息可能会丢失在翻译文本。因此,有时还需要注释和其他的解释,才能更好的达到翻译的目的和效果。
对于有典故的中国习语,注释就成为了与直译互补的方法,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汉语习语起源,如东施效颦——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Note: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
然而,由于注释和解释通常不那么简洁,有时它们可能会打破文章的连续性,以致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因此,直译加注释或额外的解释应谨慎使用。
2.3 意译
当源语言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很难在目标语中体现,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译,意思可能含糊不请,不能确切表达原话的信息和文化内涵,有时还可能引起严重曲解,甚至与原意风牛马不相及,完全两回事。这时意义就应该优先于形式,译者应该转化或改变原形象,对词汇或结构作适当修改和调整,译出原话的真正含义,才能让原文中隐含的意义被读者充分理解。这就是意译。endprint
英语词语和句子若按字面意思或对等关系直译,结果不是产生歧义就是词不达意,只有意译才能确切表达原意。如:这些年来我一直给他们做牛马。Ive been slaving all these years just to make money for them.在这个例子中,原作者使用了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一些隐喻的说法。如果译文直译“牛马”译文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不能理会它们在他们头脑中的隐喻意义。因此译者提出了扩展的意义直接中和源语言的文化形象。
2.4 归化
作为交际活动,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以及文化移植。归化是用来使源文化的具体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文化为导向的表达;它使译文符合译语文化的表达习惯和规则,因此译文更生动,更连贯,更有可读性。
虽然是不同的国家也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这为翻译中的归化提供了客观依据。世界各民族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有非凡的相似之处。例如,“诸葛亮”,在中国现已成为“the symbol of wisdom”,如成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如果我们直译成“Zhu Geliang”,那么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或“三国”的外国读者来说,就不会知道诸葛亮是何方神圣,也更不会理解这些习语所想表达的寓意了。与其我们绞尽脑汁地花大篇幅向读者解释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多么神机妙算的人,还不如直接把他归化成西方的“Solomon”。通过描述成所罗门这个相应的形象,目标语的读者就能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可以把归化看成是弥补文化缺失的一个较好的方法。还有关于归化法的例子如:山中无老虎,猢狲称霸王(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
因此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用两种文化相似的表达方式来实现语义等值,这是非常合理的。然而,如果过度归化,就会使译文读者只研究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不吸收的源语言的文化,这也是不可取的。
其实在汉语习语的翻译中,还有很多策略来做到文化补偿,如更换,释义,视角转换,异化等。但无论译者采用的是什么策略,翻译都不可能是没有任何文化遗弃或缺失的,所以译者的任务是尽可能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把这些缺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让翻译的文本更具可读性。
3 结语
通过分析一些习语和比较包含在源语言和目标语文化中的一些内涵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自由地采取一定的策略来翻译汉语习语,只要译文可以达到目的,也能让外国读者完全接受和理解,这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如果我们想要到达目的,我们也应该知道更多关于反映汉语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便我们能更适当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132-145.
[2] 宋迎南.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