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前
摘要:当前的公允价值应用,无论在国际或国内均是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合作的加强,采用更加通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必然的趋势。然而,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较晚,再加上特殊的经济环境,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准则中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使公允价值的使用更加合理。
关键词:公允价值;问题;对策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运用
(一)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的应用
在投资性房地产的使用,新的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应用应满足两个条件,即是完整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企业可以获取相同的或类似的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市场交易。同时为了增加运用公允价值的严肃性,特别指出,已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使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也使得新准则显得更为严谨科学。
(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运用
有关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计量条款的新标准的出台,规定其应可靠地计量,同时强调了债权人让步,债权人应当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在对债务重组的定义中,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以“债务人不具备应有的偿债能力”为前提,从而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资产的交换过程需要具备商业实质;二是均能应用公允价值对互换的资产进行可靠计量。对是否是有效的商业实质新准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应对资产交换各方企业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进行考察,从而避免因关联关系的存在而导致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该项要求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实现了有效的补充,避免了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的滥用。
(三)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运用
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在借鉴了国际经验后,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将有利于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对并购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反映。在新的企业合并准则中要求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要求对此类合并在会计处理方面采用购买法的记账原则。因此,该项规定的修正实现了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业实质的反映。
(四)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运用
有关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条款的新标准的出台,规定企业在对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时,应以该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计量基础。其中,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通常采用该类工具在市场上的交易现时价格。同时,新准则采取混合计量模式对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作出规定,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将相关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到当期损益和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去;而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其他金融负债则以摊余成本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运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较差
1.市场环境不完善
市场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非完全竞争性的特点,国家股仍主导我国较多的经济领域,导致一些重要的市场还存在垄断现象,难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活跃市场目前受到众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从而很大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我国目前还有很多领域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存在一定的政策限制,这些领域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2.估值技术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方法:市价法、类似项目法、估价技术法。三种方法中市价法的目前应用性最广泛,具备较强的客观性。二三种方法
虽然能够对不存在市价环境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进行有效补充,但该两种方法的主观因素较强,尤其是第三种方法,在当前估值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使得公允价值客观性较差。
估值技术法因其计量的复杂性成为目前争议最多的一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首先估值方法较多,这就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存在多种结果,结果之间的差异无法得到统一的共识;其次,估计技术的一个很普遍的运用方法是现值技术,然而现值技术的运用现在也存在诸多困难,现值技术的准确性建立在能够获取企业可靠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而这两项指标的获取本身就受到不同企业的实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带有较强的差异性,进而导致采取该类技术方法导致公允价值评估有失公允。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可能会被误认为企业经营不稳定
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频繁的变动会被误认为企业经营不稳定,从而误导报表使用者。以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为例,假定F公司2012年10月31日以投资为目的,在股票市场上以每股30元购入G公司200万股A股股票,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資产,若2012年12月31日A股票价格上升至50元每股,则F公司需要确认4000万元的收益;若2011年12月31日A股票价格下跌至30元每股,则F公司需要确认4000万元的损失;但是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在金融资产售出之前,除非期末时股票的市价显著低于购买成本,否则无需调整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由此可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市场环境、经营条件、风险等因素变化时,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反映在报表上。
2.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可能会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影响
公允价值由于其主管操纵性更强更容易成为企业进行利润粉饰的工具。虽然相比于国际会计准则,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方面还是相对谨慎的,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给与了企业较大的自主空间,从而加大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目前房产、土地升值趋向较明显的环境,会增加企业将房产、土地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动机,造成企业利润的虚增,粉饰企业报表;债务重组中,重组收益可以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人的非货币性资产也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这样可以又债权人让步程度直接影响到债务人的当期收益状况;在金融工具中,由于我国某些金融领域发展还不健全的,对于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都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来说,也带来了很大的会计操纵的空间。因此,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存在出于不同目的财务操纵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此外,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趋同市场周期的特点。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高导致公允价值高,诱发企业利润泡沫现象;而在市场低迷时,公允价值被低估,投资人抛售资产导致公允价值继续下降,从而产生不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当中。
(三)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仍不存在全面详细的公允价值应用指南。同时,新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规定多分布在其他会计科目准则中,在某些规定中也存在不统一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处理相关问题时办法不多、标准不统一和结果不一致等问题,也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因为操作困难而故意躲避。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以社会审计监督为主导。但在社会监督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起点本身较低,从业知识水平也存在老化问题,在现在事务所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事务所、审计人员出于争取客户、维护客户关系和取得最大利益的目的,不顾职业道德和实际情况,依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意见出具不实审计报告,增强了企业公允价值运用失真的风险。
三、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
(一)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1.完善市场环境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建立一个完整的,自由的,开放的和规范的市场。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一切会计准则办法推行的前提条件,就我国目前而言,我们应该打破垄断,降低一些重要市场领域的准入门槛;推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探索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办法;降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建立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使得准确的从市场获取价格信息更为方便。
2.完善和发展估值技术
我国目前会计相关规范中缺乏详尽准确的估值指南,从而使会计人员运用估值技术缺乏依据。应加强对于估值技术的研究,建立多种估值技术与模型,并规定不同估值模型的使用条件,当某些情况可以使用多种模型时,应采取多次检验的方法保证估值的准确性。对估值技术参数做出详细规范,并要求使用企业验证这些参数的准确性以确保符合市场条件。
(二)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损害的风险
1.规避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企业经营不稳定假象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更加细致地对企业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而导致企业损益变化的信息进行披露,强化对企业经营利润变化幅度的阐述。从而使报表可以更加理性地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作出判断,获取更加真实的企业运营状况信息。
2.防止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会计准则的对接,加大对于利润操纵问题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建立针对公允价值的具体审计准则,减少利润操纵逃脱审计的可能性,加大对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监督,防止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联合违法违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资产评估中介结构的监管;引入全面收益表,不仅反映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同时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中的收益,减少违法者的操纵动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使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者除了反应资产负债表的收益外,更应该反映这些收益的具体来源和变动,对不同的信息披露者应该提出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
(三)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1.强化会计准则执行,完善监管机制
全面完善的监管体制,是保证公允价值合理运用的关键举措。提高对错误会计信息的发现能力,不论是审计中出现的异常审计报告还是异常的会计信息,监管部门都应该提高对此类异常信息的重视,加大对此类信息的监管力度,推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由被告方提供没有造假的直接证据,这有利于降低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原告的诉讼成本,提高监管的力度。
2.加强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树立道德意识
会计、审计和检查机构等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公允价值的正确运用的前提,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建立公允价值推广的基础。首先要加大对新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宣传,使从业人员从思想上能理解和重視公允价值的推广。其次,应当有计划的针对不同从业人员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介绍公允价值的使用技术与程序,使他们熟知公允价值的属性,实现对有关项目准确计量与报告降低公允价值运用偏差的可能性。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只做记录和核算的工作,还应该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及相关行业有清晰地了解,对自己的所在公司的业务流程掌握熟练,同时应当具备从复杂的市场上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还应该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以应对如现值计算的复杂运算。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帮助从业人员养成诚信为本的操守,从思想上杜绝操纵利润、权钱交易等非法行为。(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天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北京:会计师,2010,(9):24~25
[2]缪映.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思[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92-96
[3]张红,李海峰.现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缺陷[J].中国内部审计,2011,(2):76-78.
[4]张力.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会计分析,2011,(11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