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出口数据、官方PMI和CPI等不容乐观的数据陆续公布,各界对中国经济进一步下行放缓的担忧明显增加,不少专家学者和市场人士对“降准”的预期急速升温。
对于会否再次启动“降准”这样的短期刺激政策,李克强总理在昨天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在去年中国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以此来看,决策层短期内亦不会因为经济放缓和通胀下行,就祭出短期的刺激政策。
实际上,目前流动性的结构性紧张问题,也远非“降准”所能解决的。数据显示,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5.44万亿元,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的流动性也只有5250亿元左右。这笔资金也很难有效解决结构性的资金紧张。要知道,在去年6月份“钱荒”,银行间利率升至13%的情况下,“降准”都未启动,货币政策守住了不放松。
所以,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目前的经济放缓形势、流动性的现状,都不足以让决策层“开闸放水”。而再从货币政策的趋势来判断,实际上,自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未有变化,货币政策的稳定性预示的是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毕竟,能结束前几年的货币高速增长,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也就是说,遏制中国货币存量继续再翻一番的力量,也唯有保持货币政策“只稳不松”,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只紧不松”。
就中国货币环境的整体情况来说,“降准”与否并非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理顺货币传导机制,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领域。对于战略新兴产业、市场主导的制造业都理应获得更多资金的机会。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