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生态责任与生态整体观

2014-04-25 22:22周颖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决策层生态批评和谐社会

周颖

摘要:生态批评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属于比较前沿的领域。生态责任与生态整体观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原则。生态批评对现实的介入性,使得将这两个概念引入“河北和谐社会建设”这一论题成为可能。建设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建立一种生态文明型的社会。河北和谐社会建设,应在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认真履行生态责任。这种责任就政府而言,体现为决策层应转变发展理念并落实在相关的制度与管理层面,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就公民个体而言,应逐步建立起生态伦理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生活习惯。

关键词:生态责任;生态整体观;和谐社会;生态批评;生态型社会;决策层;公民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1-0037-05

20世纪后期,西方的生态批评理论从发生发展到推向全球,逐渐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新的文艺理论研究方法。学者劳伦斯·布伊尔认为,生态批评通常是在一种环境运动实践精神下开展的。生态批评家不仅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身于各种环境改良运动。他们相信,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与文化研究可以为理解及挽救环境危机作出贡献。生态整体观是生态批评的指导思想,生态责任是生态批评的必然要求。生态批评对现实的介入性,将这两个概念引入“河北和谐社会建设”这一论题成为可能。尽管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文化研究如火如荼,然而立足于河北实际的此类研究项目和论文还不多,希望这一领域能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河北省目前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生态危机频繁爆发的时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笔者希望通过对生态责任和生态整体观的学理性梳理,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生态批评领域的相关研究作出应有的努力。

一、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生态责任与生态整体观

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催生了几乎波及所有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生态思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生态思潮中,生态文学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支流,且在生态思潮的初始阶段发挥了引领潮流的重要作用。生态批评则是在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文学批评。

学者王诺引介、分析和批判了西方有关生态批评的诸种观点,进而将生态批评界定为:“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1](P66)可见,生态整体主义是生态批评的指导思想。王诺认为,生态整体主义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1](P63)王诺的研究引人深思并提示我们:生态批评是一种介入性很强的文学批评,它肩负着社会思想文化批判、生态意识的普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生态批评认为,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在于现代文明所推崇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恶化,因此它不提倡以人类的欲求为核心,而强调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准则,这实际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与自然置于二元对立的两极,主张以人的欲求为中心去征服和改造自然,最终使自然成为人类的附庸。这种价值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因其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而具有进步性。然而人类的欲求永无止境,而大自然的承载能力则有自身的限度,当人类在欲望的推动下过分开发和掠夺自然资源、践踏自然环境时,就将引发大规模的生态灾难,而这种灾难已经在人类的生活经验中应验,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的生态危机是气候与能源危机。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明,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其危害性不仅表现在温度升高、天气变暖,还有相伴而生的降雨量、湿度、土壤温度、大气环流的变化,干旱和荒漠化加剧,洪涝、暴风雨雪等极端天气频发,冰川和南北极冰盖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等。2008年科学家预测其后的30年内,随着北极冰的融化,海平面将上涨1米~3米甚至更高,大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将受重创甚至被淹没,河北省东部沿海地区(秦皇岛、唐山及沧州部分地区)正在其中。与此同时,石油、煤炭等资源正在急剧减少,早在1972年梅多斯等学者在《增长的极限》①一书中就指出,支撑人类工业的主要资源——石油、煤炭和其他各种不可缺少的矿藏多数在100年之内就将全部采光。中国人均不可再生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量,多数都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一半,30多年高速度经济增长,已经使多数不可再生资源濒于枯竭,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已近极限。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此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令人担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长期的污灌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农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残留毒素极高。蔬菜过量施肥和施农药尤为严重,不仅农药残留高倍超标,而且造成大范围、严重的面源污染。另外,水资源的污染也使人感到触目惊心,我国污水排放总量极大,全部近海海域都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专家警示:即使从现在起不再向渤海排放1滴污水,水体生态恢复也至少要200年,积尘污染物将存在数百年。高污染必然导致生态疾病的迅速增加。研究显示: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是生态疾病最大的成因,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高危病种的发病原因80%~90%都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专家指出,当身体内的污染物积存15-20年之后,我们最终将因为无药医治而死亡。

在这样的生存现实面前,从思想根源上建立起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保护意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显得刻不容缓。生态整体观作为生态批评的重要原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反拨,它要求超越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重新解释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不再将人视为万物之灵长,而是还原为万物中的一个物种;不再片面强调人自身的诸多欲望,而是肯定其他物种与人类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不再鼓吹人对自然的索取和掠夺,而是呼唤人对自然的责任意识。生态整体观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并以此为依据衡量人类的一切行为、政策和发展模式。人类若囿于私欲而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将遭到大自然最残酷的报复,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人类才有可能在地球上长久地生存下去。endprint

作为在地球上受益最多、破坏性最大的物种,人类应该正视目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勇敢地承担起相应的生态责任。这些责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第一,保护和回馈自然,不再将自然视为欲望和征服的对象,而是将其看作与人类密切相连又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生命体,以平等态度对待自然万物,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二,合理节制物质欲望,提倡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真正美好的生活不需要过剩的物质炫耀。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生存方式容易使人身体疲惫、精神空虚。在西方,很多中产阶级家庭把家搬到乡村,自钉木板房,不使用过多电器,挣有限的薪水,充分享受大自然中的空气、阳光。社会学家认为这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简单生活,在21世纪必将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第三,经济与社会发展应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将发展限制在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那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无异于自掘坟墓,只有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适当放慢发展速度,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河北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生态压力与困境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看,如同农耕文明替代原始文明、工业文明替代农耕文明一样,当工业文明中的固有矛盾——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激化到难以解决的程度时,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必然要登上历史舞台,它以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为动力、以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工业文明的固有矛盾为目的,这就是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说,建设和谐社会是建立一种生态文明型的社会。“和谐”一词不仅意指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强调人们精神生态系统的平衡。两者间关系密切,当一个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毁坏时,势必引起另一个系统的紊乱。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从根本上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缓解肆虐全球的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能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严重。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将保持在70%左右。”[2](P9)在生态环境方面,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人口稠密区、经济发达区向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常规性污染向有毒有害污染转化,生态前景不容乐观。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又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发达国家200多年出现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出现,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造成这一严峻形势的原因包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重化工工业结构、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转型、全面快速的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待自然的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而且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继续加大。基于这样的处境,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P6)中共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将生态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由于观念和利益的因素,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出现矛盾时,人们往往选择前者而舍弃后者。“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曾感慨:谁都赞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可许多地方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还是宁可牺牲环境来保护经济”。[3]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河北省以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产业为主体,产业结构偏向于重工业,特别是煤炭、钢铁等行业在我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这些行业既耗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最近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行榜中,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分别是: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济南、衡水、西安、郑州和廊坊,河北省有7个城市上榜。重度污染造成雾霾天气频发,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影响范围较大。它可以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一旦吸附在肺泡上就很难掉落,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2013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所有城市均未达到PM2.5年均值二级标准(35μm/m3),其中石家庄市PM2.5浓度高达172μm/m3,是年浓度标准的近5倍。除了PM2.5外,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半年浓度最大值均在京津冀区域。”[4]形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过大,而污染物的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工业喷涂。

河北省的水资源安全也不容乐观。河北省的水资源先天匮乏,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 / 7。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只得开发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漏斗区增多。更糟糕的是,地表水与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5月9日,国家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开展华北平原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称本次检查发现有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其中河北有6家……石家庄同心致远化工有限公司是唯一用渗井排放污水的企业。”[5]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指出,全省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且有27.9%的断面为劣五类水质。此外,河北省农药、化肥过量施用,致使农业面源污染形势极为严重。由以上事实不难看出,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食物都存在安全隐患,和谐社会建设从何谈起?endprint

三、生态责任与生态整体观在河北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了划时代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这部将科学与文学完美融合的作品扭转了人类思想的方向,进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它使生态思想深入人心,直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生态思潮和环保运动,对诸多国家环境政策和发展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卡森终生致力于生态保护,即便得罪了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即便身患癌症备受折磨,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生态理想,其远见与胆识均令人敬服。半个多世纪后的我们是否有卡森的信念和勇气去捍卫身边的生态环境?卡森的作品告诉我们,发展并非首要标准,健康生存才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并保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才是衡量生存质量的最高标准。以此标准观照我们的现实生活,难免令人忧心忡忡。开着名车,吸着毒气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现代化吗?当今的生态危机已经不仅仅是子孙后代能否幸福生活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问题。假如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理想,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我们必须直面危机,在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认真履行自己的生态责任。这种生态责任首先体现为政府决策层应转变发展理念。当前的生态灾难说明中国还没有做到有效避免很多发达国家曾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用于治理污染的资金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发展所创造的财富。让我们看一份这样的账单:“世界银行曾估算,中国每年大气污染引发的损失高达4 000多亿元;全国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损失超过200亿元;去年全国财政环保投入2 932亿元;……”[3]忽视环保、掠夺资源的发展道路既走不通又走不起。中国的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能源消费却占20%左右。河北能源消费量高达3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煤炭消费占比高达90%。这种以煤为主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方式是造成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2)中,河北的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中下游水平,报告指出:“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应当进一步加强水体环境治理、减少土壤污染。”[6](P178)

在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前,我们付出的代价不仅是金钱,而且还包括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面对如此严酷的生态局面,除了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模式外别无他法。当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发生矛盾时,应该确立环保优先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的黑色粗放发展模式,选择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把经济开发活动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河北省而言,调整产业结构显得格外紧迫,以煤炭、钢铁、建材、石化等重工业为主体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承载力,只有大幅度、永久性地节能减排,才能逐渐改善京畿地区的生态环境。

发展理念的转变应落实在相关的制度与管理层面,使环境保护具备可操作性、真正落到实处。政府部门应建立起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淘汰那些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违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禁止兴建;超标排污的工业企业停产治理;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一律受到严惩。为了使这些政策、法规能够顺利实施,政府应当正视自身在机制体制方面的障碍,除了建立主导的管理机构外,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搭建一个有效的合作平台。假如各部门在机构管辖、财权事权等问题上各执一词,那么所有的环保举措将成为纸上谈兵的游戏。河北作为雾霾大省,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政府职能部门应彻底转变以GDP为导向考核官员政绩的评价体系,以环保优先的理念建立起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减钢铁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力争从源头上减轻环境污染的强度。为了使各项环保举措更具有针对性,省环保部门需在全省范围内普查主要污染源的底数,查清它们的数量、行业、类别、分布地区以及实际排放量等,并公开相关信息,实现污染源信息共享。2013年10月14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已于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这项举措对在发展与环保之间苦苦挣扎的河北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种谁治理补偿谁的思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推进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履行生态责任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要想使我们的民族不被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所毁灭,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型社会。在大规模雾霾天气出现之前,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还很淡漠,白色垃圾泛滥、私家车数量猛增、过分追求物质欲望与物质享受,于是我们看到城市里空气污浊、交通拥堵的状况比比皆是。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中,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倾向:将生活娱乐化、文化流星化、生命肉身化、精神平面化,这是精神生态失衡的典型表现。当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时,人的精神生态系统也将随之倾斜。人们把自然当作巨大的原料供应库,拼命索取,而后加工和生产,再拼命消费,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最终将幸福等同于消费的自由。直到大自然的承载力已近极限,以各种生态灾难向人们发出警告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失当。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们转变对自然的观念,从征服自然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给自然以平等的态度和人文关怀。在生活方式上,遵循自觉自律的原则,克制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享受,以环保优先的原则安顿自己的生活。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它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媒体的宣传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认为不仅应该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而且要把生态责任与生态整体观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摒弃那种只注重短期收益的功利主义教育模式,使学生从精神意识深处理解并接受生态文明的伦理观念,进而培养他们和谐健全的人格。

注释:

①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关于人类危机的著名报告。罗马俱乐部是国际知名的民间学术团体,成立于1968年,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其宗旨是研究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诺.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文学评论,2009,(1).

[2]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张旭东,等.“绿与黑”的抉择——中国环境警示录[N].燕赵都市报,2013-06-20.

[4]孙磊.上半年空气最差十城市河北占七席[N].燕赵都市报,2013-08-01.

[5]刘伊曼.疼痛的地下水[N].燕赵都市报,2013-05-21.

[6]严耕.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校对:李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决策层生态批评和谐社会
车载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数据融合的智能车辆环境感知技术
国际体育组织“决策层”中的中国面孔
内控时间背景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建设路径构建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态意蕴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