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0后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特征与路径构建

2014-06-15 06:06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大学生

赵 厦

(常熟理工学院 发展规划处,江苏 常熟 2155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1]指出,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集中地,不仅是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文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主要基地.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承担着引导大学生身心、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以及生活方式走向等多重责任.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更是《决定》精神在高校的深刻践行.然而,要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繁荣,了解与把握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是当务之急,只有厘清他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特征与层次,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与推进其体育文化建设.另外,随着时代的交替,90后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流,他们对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反映着当代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需求的主要特点与趋势.因此,本文以90后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为切入点,分析当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特征,并探寻相应的文化创新与构建路径,以期为相关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机构与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对部分高校的分管体育领导、体育教师、大学生座谈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调查问卷》.对相关高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9份,回收率94.8%;其中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8.1%,并对问卷数据资料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根据研究需要,走访了部分高校的有关领导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高校体育文化和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关系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以高校体育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2-4].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在体育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文化观念、意识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场馆设施以及运动项目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对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需要.

高校体育文化是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培养与实现的前提条件.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的教育、认知、记录、传播、交流、鼓舞、享乐等等功能,在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意识培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是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实现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为大学生实现体育文化需求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是促进高校体育文化不断建设与全面实践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体育需求意识的强弱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晴雨表,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增长,必将推动高校加大硬件设施、体育制度等环境的改善力度.同时,高校体育文化的深入实践也离不开大学生丰富的体育文化需求,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越强烈,高校体育文化实践程度相应更加深刻,反之高校体育文化只能停留在理论发展层面上.

3 当代90后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特征

3.1 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需求的核心价值正在向“身心健康”转变

当代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需求的核心价值调查结果见表1.表1表明,在对大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动机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强身健体的大学生占29.2%,其后分别是丰富生活、娱乐休闲、应付达标、获得体育项目技术等.可见,“身心健康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第一核心价值需求,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文化需求的目的明确,认识理性;同时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已经从应付考试、完成达标向关注健康的方向转变,并趋于社会性、现实性.

表1 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需求的核心价值(N=558人,n为频数)

3.2 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需求的主流趋势是对外来文化的风靡

时代主流文化、先进文化总是深刻地影响并作用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成为人们的需要,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也一样.因此,在不同的年代,大学生的主流文化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群体为主,对高校体育文化需求的主流趋势也具有明显的特征(见表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体育文化也渐趋多元、丰富和多变.这种形势给高校体育文化提出了挑战,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体育行为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表2显示,当代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需求的主流趋势呈现出对外来文化的热捧与追逐,其中男大学生最为青睐的项目分别为韩国文化浓厚的跆拳道,欧美文化浓烈的篮球、足球运动,以及部分小球项目;而女大学生则对“气质型”运动体育舞蹈、“白领运动”瑜伽以及“减肥瘦身型”运动健美操青睐有加.总之,本土或传统的武术、田径等体育项目则明显达不到大学生对外来体育文化项目的欢迎程度.不难发现,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在哈韩文化以及美国NBA文化等强势文化影响下,90后的“热血”极易被“点燃”,而女大学生则更容易被当代社会流行与前卫的女性健身方式所吸引,对于对抗型项目以及“苦累”型的项目,他们则避而远之.

表2 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需求的主流趋势(N男=292人,N女=266人)

3.3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参与方式呈现与消费文化的接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消费方式,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参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具体参与方式见表3.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校园运动场是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最主要的参与方式,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将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尤其是体育培训中心、体育健身会所作为体育文化需求的参与方式.可见,当代大学生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开始旺盛,但也存在跟风性以及对流行文化和亚文化的热衷和追捧,体育文化消费的符号化等.

表3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参与方式(N=558人)

3.4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信息途径凸显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信息获取途径是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信息科技的逐步普及,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获取途径明显丰富多样(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除了通过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获取体育文化信息外,更多采用了新媒体技术,其中网络搜寻最多.可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不可抗拒的.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包括体育文化生活必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需求新媒体文化.但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资源与信息鱼龙混珠,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获取方面更倾向于依赖媒体信息,并深受媒体思维影响,如新浪、搜狐等体育讯息以及“百度”等搜索引擎成为他们依赖的重要工具,虽然信息获取速度快,效率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的思维空间,所获取信息客观性与真实性也很难保证.

表4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信息获取(N=558人)

4 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特征

4.1 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本质异化

所谓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是指高校体育实践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高校体育文化客体意义的认识[5].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然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从而出现不同时期的传统教育文化对高校体育的发展与演化产生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并且滋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状态.随着社会文化时代的不断变迁,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观有所转变,甚至发生异化.即明显忽视了体育的教育功能,更多地重视体育的政治价值[4].如有些高校管理者仅仅把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把学校举办与参加各项体育竞赛、争取名次、扩大学校知名度作为首要目标,而对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缺乏长期性和全面性的规划,造成了高校体育文化难以向纵深与高层次方向发展[6].此外,高校体育竞赛充满了“铜臭味”,体育教学重形式轻内容,体育教学评价重数据轻实际,关注大学生内在需求严重缺乏,甚至一些高校认为学校体育可有可无,高校体育文化开展仅是领导应付政策指令的无奈之举等.

4.2 高校体育文化的“自我迷失”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正在被社会流行体育文化“牵着鼻子走”,学校成了社会各种流行体育文化的“跑马场”,“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如瑜伽、跆拳道等外来体育文化活动成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宠儿.在这种特定的状态下,如果高校体育文化无选择、无批评地迎合一切外来文化,就会出现从俗随媚的现象,其应有的传统性与主流性特点就会丧失,进而就有可能向肤浅化、临时化方面迁变.当然,高校也不能全盘否定和拒绝外来文化项目,否则将会失去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接的需求.

4.3 高校体育文化消费市场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设施的经营管理形式主要包括体育教学部门管理、学校总务后勤等部门兼管和体育场馆单独经营管理三种形式,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经营管理的机制不协调、知识不丰富、水平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弱点.虽然高校体育文化设施面对社会有偿开放,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场馆改革的热点和必然趋势,但在实践中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程度,却大多无法与社会上其它体育场馆的经营状况相比.如在体育实物消费层面上,由于经营成本、规模、货物品质以及消费购买力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内部很难形成可观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校内经营者较之校外经销人员也很难觅得商机.另外,服务性体育消费市场如体育培训等由于场地租用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也较大地影响相关投资者的积极性.总之,高校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高校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相对滞后.

4.4 高校体育文化信息不畅

在新媒体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信息需求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新媒体技术.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希望高校文化通过新媒体文化的融入、创造出更多的先进体育文化内容,使高校体育文化更加生动活泼、贴近实际,更能满足自己的体育兴趣、展示个性等需要.但是在这方面国内外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统计自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有关大学体育新闻的篇数就可发现,哈佛大学共有体育新闻548篇,耶鲁大学共有体育新闻749篇,清华大学66篇,北京大学31篇[7].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高校缺乏校园新媒体文化资源,校园体育文化信息不畅.

5 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创新构建路径

5.1 保证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本质回归,促进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核心价值的实现

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首先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内涵发展的重要工作,为文化强国战略下发展健康文明高校校园先进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回眸历史,1917年蔡元培先生公开倡导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以及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的体育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等,都成为了当时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次,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把体育文化精神与高校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并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辨证统一.如在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中,要以公平公正、健康向上、求实创新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高校体育文化实践主体;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加强体育价值、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相关领导、教师和大学生真正认识到高校体育文化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切实转变他们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核心价值的进一步转变与全面实现.

5.2 选择开发高校体育文化市场,顺应高校体育文化与当代消费文化接轨的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文化构建应结合免费与适度消费相结合的模式,一定程度的发展体育社团、体育健身俱乐部及新型体育文化项目培训等是符合当前趋势的,也是充实学校体育工作内容,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俱乐部纵向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体育时代性的体现.在当前社会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具有追求流行性和休闲娱乐性的趋势,他们希望能从校园体育文化中接触到新的文化元素,感受到社会体育文化的新变化和文化消费的新观念,因此适度的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开发高校体育文化消费市场时,务必要做到以“物美价廉”的消费理念为主导,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并获得实惠,坚决抵制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以及跟风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习惯.总之,开发高校体育文化消费市场要做到其与社会消费文化一定程度的对接,但绝非全盘复制社会消费文化.

5.3 全面建设高校体育文化中的新媒体设施,拓展大学生体育文化信息及其获取渠道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首先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多媒体建设.体育文化多媒体宣传,对外能够加强人们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内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关注大学体育文化,加深了解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培养其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其中,体育文化网络媒体宣传是主要的手段,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的建设相当滞后.其次,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环境,营造更加积极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以及对媒体信息的鉴别、判断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新媒体文化环境下能够对信息甄别真伪,汲取有用的精华信息,剔除糟粕垃圾信息,进而真正获取时代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精华,满足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g 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

[2]顾春先,邬红丽.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8):41-48.

[3]郑婕,齐云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体育元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85-90.

[4]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19-22.

[5]柏彗敏,谢军.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79-82.

[6]高谊,霍焰,王玉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2):38-41.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大学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