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2万多名网友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6.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官员的“派头”足。调查中,91.5%的受访者直言对追求“派头”的官员感到不舒服。
毛泽东在其名作《为人民服务》开篇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还在全国即将解放、进城“赶考”前夕又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就是告诉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摆好自己的位置。
然而,现实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一旦袈裟裹身就忘乎所以,尾巴翘得高高的,架子拿得大大的,好像“乌纱帽”戴在头上,立时变了另一副模样,大有鹤立鸡群,唯我独尊的架势,让人十分反感。
“八项规定”出台之前,许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马路动不动就被“管制”。所谓的“有任务”,影响了多少人的正常出行,又有多少人的生活秩序为此打乱。一两分钟疾驰而去的车队,有时根本不是在接送“首长”,只不过是一些“自我拔高”或“人为拔高”的领导干部招摇过市而已。这些人并不符合安保条件,但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上耍一番“威风”,既过了“官瘾”,又满足了自我膨胀的欲望,可谓一举两得。接待也是如此。当地上点档次的宾馆、酒店,只要看到门口站满了翘首以待的接待人员,毫无疑问,领导必有宴请。果然,临近开宴,一辆辆小车鱼贯而来。接待人员开车门、殷勤招呼、欠身引领,一整套动作下来,领导们个个趾高气扬,如同皇亲国舅驾到。哪有半点“公仆”的模样。
级别高的讲究,级别低的也不甘落后。之前县一级领导配秘书是不成文的规定。“八项规定”下达后,表面上有所整改,实际上照跟不误,只不过换个名堂掩人耳目而已。一些县级领导干部,离开秘书似乎“寸步难行”,连饭后散步也要随其左右,好像没人陪着就不知道如何迈步了。说起来,“县太爷”们配个秘书也有点理由,毕竟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地盘,事无巨细,有个帮手打点具体事,情有可原。但是,一个县里的局长,科级干部也配上秘书,除了“摆谱”,恐怕没有更合适的解释理由了。
“前呼后拥”本来就过头过分了,但有人还嫌不够“到位”,仪表上也要大做文章。慕绥新、王立军算是做到了极致,那一袭“高贵”的重色服饰,让人如同见了“党卫军”,顿觉瘳得慌,谁还有胆量去接触?有些人把衣冠楚楚,当成显示权势的装饰,以为“派头”十足,方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岂不知,华贵的外表无形中把自己跟属下之间挖了一道鸿沟。
领导干部一味讲“派头”,既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也是官本位意识的具体表露,发展下去,最终势必走向腐败。实践证明,那些很在意“派头”的领导干部,要的并不单纯是表面的风光,而是通过摆架子,讲排场,树立个人权威,攫取更大的利益。“派头”的背后,离不开享受和铺张。这些都需要大量金钱支撑,从何而来?当然不会掏自己的腰包。
讲不讲“派头”,是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素质的试金石。有头脑的领导干部,都会懂得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领导干部不妨看低一点自己》的文章,文章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地把握自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党性修养,养成优良作风。
的确,看低一点儿自己,缺不了什么。相反会使自己更清醒,去掉许多毛病,包括本就不该存在的“派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