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目前,中德生态园在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而它能否成为我国园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升级版”,成为国际合作园区发展的典范之作,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胶州湾西海岸、青岛开发区北部牧马生态通道北侧,这里植被茂盛、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周边产业配套完善,是建设园区的理想之地,也是中德生态园经过反复比选和考量之后,最终确定的选址所在。
从2011年底奠基到现在,过去了近两年半的时间。中德生态园的规划建设也从最初的一张图纸,一点点落到了土地上,有了雏形。从开始到现在,以及未来,它一直都满怀着中德两国的期许。
为什么要建中德生态园
1984年,国务院批准青岛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同时,也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设为了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4年到198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截至2013年8月,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国已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2家,遍及内地每个省区。江苏最多,有24家,浙江19家,山东13家。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寄希望于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大量吸引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提升城市经济的质量和结构,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但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同样会面对转型升级,以及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现实问题。建立国际合作园区,借助国际合作,走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答案的寻找。此外,国际合作园区的创建,也使城市在整体经济转型、推进城镇化方面可以借鉴合作国家的经验。
中德生态园作为该方面的一个有益探索,也是我国商务部倡导并着力推进的双边政府合作的首个项目。
2009年12月,时任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北京与德国经济与技术部部长布吕德勒举行会谈,提出希望加强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经贸合作,可在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市建立“中德生态园区”,以推广德国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布吕德勒表示,德方愿意推动双方在节能环保和生态园区领域的合作,并鼓励德国企业将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介绍到中国。
正是在这样的意愿和推动下,2010年7月16日,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我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与技术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确定“支持在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其旨在以中德生态园为平台,将德国在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绿色能源、生态城建等方面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介绍到中国,为德国企业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一条新的通道。并希望借助园区的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共同谱写出21世纪中德合作的新篇章。
随后的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推进中德生态园建设也被纳入这一国家战略的发展规划之中。2011年3月,中德生态园完成选址,规划用地约11.6平方公里,同年12月奠基,园区建设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德国特色就是其国际化特色
在我国,生态园区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承担着“排头兵、先行者”角色的中德生态园,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向前推进。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打造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的生态园区,对德合作是中德生态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园区的国际化特色便是德国特色。
对德是特色,也是优势。中德生态园就是要借鉴德国在经济建设、节能环保、生态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让每个项目、每栋建筑都有德国参与、德国故事,成为对德或对外合作的平台。
中德生态园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赵士玉认为,这里既要让来宾看到德式街区、德式建筑、德国企业、德国标准、德国技术和德国产品,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德国文化、德国理念与德国生活气息。因此,无论是园区的前期规划、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还是园区的做事方式与日常管理,都反复强调突出德国元素,彰显德国特色,营造中德合作的浓厚氛围。
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公司编制的城市与生态景观设计规划,借鉴了青岛老城的结构,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现有自然资源和地形。同时,将现代德国理念,节能环保新技术,以及其他新元素注入其中。按照德式风格进行建造的“德国小镇”,将来势必会洋溢着浓郁的欧陆风情。
如果一定要总结园区的“德国元素”,无外乎四点:德国理念、德国标准、德国企业和德资比重。
在德资比重方面,比例被设定在不低于50%,将按照“生态、低碳、环保、高端、可持续”的原则,吸引德国高端优质项目落户。并根据德国的产业优势和青岛整体产业布局,确定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引进和培育科技研发、生态城建、创意设计、职业教育等高端现代服务业。
在中德生态园,入园企业有着严苛的标准,遵循“不符合园区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项目不要、达不到低碳环保标准的项目不要、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要”的“三不要”原则。
据介绍,中德生态园在德国联邦政府、各级州市政府、商协会,以及德国企业界层面都已经有了广泛的认知度,它在德国的影响力正日益显现。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斯勒说,“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是中德合作成功的典范,下步将着力推动德国中型企业进入,把好的技术引入青岛。”
目前,德国生物医药、压缩机、钢琴、职教培训等多个项目已签约落户园区,协议总投资额超过4亿美元。其中,2013年11月19日奠基的青岛德国企业服务中心,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在中国落户的第三家、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该中心就是按照全球最严格的绿色建筑标准——德国DGNB金奖标准进行建设的。
生态是核心和亮点
作为中德政府间合作建设的第一个高端生态示范项目,生态无疑是中德生态园的核心和亮点。
赵士玉介绍,正是借鉴了德国“莱茵模式”和德国可持续建筑协会(DGNB)评价体系的经验,中德生态园为了实现生态园区指标的可量化、可控制和建设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以资源有效利用为核心,以量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编制了中德生态园生态指标体系。
据悉,该指标体系已通过德国三大认证机构之一德国TuV NORD公司认证。这个“代表了生态园区建设的先进水平”的体系包括了34项控制性指标和6项引导性指标,涵盖了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四个方面。其中,有六项指标在国内属首次提出。
生态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为园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生态园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起到了示范引领和推广作用。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培植和发展、绿色城市的建设和推广”的产业定位,中德生态园明确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三个重点产业方向,将力求打造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以生态商住、商务金融等现代生活服务业为支撑,以生态自然为基底,以蓝色海洋经济为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格局。
今日的中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西南地区,全国约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遭受雾霾笼罩,覆盖了近一半的国土。在造成大气污染和排放超标的原因中,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便是重要的一个因子,能源问题也成为关系到园区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关键。
据悉,园区委托新奥集团编制了能源规划,通过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主,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性能源,在全国率先建设区域性泛能网,以达到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效果。
根据测算,泛能网建成后,园区内清洁能源利用率将达到8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15%,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碳减排率达到64.6%,万元GDP能耗降至0.23吨标煤,这也将与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保持同等水平。
目前,中德生态园在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而它能否成为我国园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升级版”,成为国际合作园区发展的典范之作,还有待时间的验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