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6-13 10:09闫庆军
成才之路 2014年14期
关键词:成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

闫庆军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成才

创新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指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只要诱发得当就能调动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激起其创新思维动机。创设情境就是一个诱发创新思维的好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当学生成了情境之中的某一角色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适合于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与发展。也只有这种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才能任想象驰骋,任思维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激发灵感。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鼓励创造的氛围,提供宽裕的自主学习、实践时空,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从而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

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说教,而要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去创造,如果没有压力,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千奇百怪的想法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创生出鲜活的知识,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

二、设问质疑,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贵有疑”,疑能增进探究的兴趣,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因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质疑,怕学生质疑后自己下不了台,收不了场。我们的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提不出问题,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就不会透彻,思维就缺乏敏锐性\深刻性。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疑开始。

首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采用“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经历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设疑、质疑和释疑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

三、分析综合,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很多人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散思维。事实上,在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中,思维要经历从分散到集中,再从集中到分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因此,创新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集中思维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逻辑能力。不发散不行,但只有发散没有集中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学生也将无所适从,创造成果便无法产生。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创造性水平才会高,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教师设疑:董存瑞干嘛要舍身?是太傻?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舍身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教师只引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逐一否定了他们提出的办法,最后一致认为:在当时时间紧迫,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舍身才是唯一的办法,从而更能体会董存瑞的勇敢无畏,更能激起学生对董存瑞的崇敬之情。发散思维必须通过归纳、综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思维成果。

四、联想、想象,培养思维的新颖性

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由某个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方法。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彼此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把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相联系进行观察、类比,发现其特点,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变未知为已知,从而有新的发现和发明。想象是指人脑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其特点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幻想,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不仅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而且还能激励人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大胆想象,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学习了童话、寓言之后,最好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作文。

五、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逆向思维,即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维方向,进行反方面的思考。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挑战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敢于对传统的,习惯的进行挑战和批判。能够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往往会得出新奇的结果。

语文教学中,要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创新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发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语文学习中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秀芬.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教学

交流,2009(7).

(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中学)

猜你喜欢
成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培养思维能力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