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冉华
【摘 要】网络热词“女汉子”是在自媒体时代和传播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标志着女性意识在新兴的媒介时代的再次觉醒,具有深刻的文化语义和传播学意义。本文从分析当下的社会心态出发,发现其中暗含态度的积极表态,既彰显了该热词的传播学价值,又明言了它具有的深层次的文化心理隐忧。论题以此作为结论提供给相关研究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女汉子” 网络热词 文化语义 传播学价值
在当代传播语境下,“女汉子”不仅是网络社会流行的一个热词,同时又是一种亟待研究讨论的社会热点现象。它的出现,既反应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话语资源的争取,又是自媒体时代个体表达与传播娱乐化倾向合体的具体呈现。本质上是寻求一种自立,内在却是一种心态平衡的文化诉求。因为它表面上强调女性的权利、标榜女性的价值,内在却是对男性话语优势的一种平衡和取得。女性的自觉独立意识在自媒体时代再次得到张扬,实是一件幸事;但此种热烈讨论的现象背后,则又隐藏着微言大义的表达欲望与人微言轻的现实命运之间的矛盾冲突。所以,落到实处地关注女性的地位和肯定她们的价值,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讨论的旨归。本文更多的是把“女汉子”这一网络热词放置在变更的社会心态和情景文化想象中进行宏观的探讨和梳理。
一、热词“女汉子”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
“女汉子”是一个流行的网络热词,它是举止行为不拘一格、性格开朗大方、独立自强、气场强大的这一类品性的现代女人的代名词。“汉子”一词在中国,自古以来,通常是用来形容男性的刚强、力量的。而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上流行着“女汉子”一说,现代女性也很乐于为自己贴上“女汉子”的标签。此种现象背后必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一股时代的助推力。“人们对新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新形式或新意义的词语来满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如‘女汉子‘伪娘等。从表面上看,这种求新求异与求同从众心理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人们语言文化心理复杂性的独特体现,二者是对立统一的。”①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而社会发展到如今,仍然是男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处于弱势的女性希望通过自己男性化的行为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来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些行为往往表现为不拘一格的语言,不轻易服输的个性、不轻易接受来自男性的帮助等各个方面。所以“女汉子”就成为了她们的自我标榜。
“女汉子”是某种社会情绪化的集中表达。对于自诩为“女汉子”的女性来说,她们内心是渴望与男人在工作上进行公平竞争,而不受家庭、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制约。“有网友专门作出了总结,在女汉子那里,female(女)=fe(铁)male(汉子)。女汉子代表了一种新的女性特质:在工作中与男人竞争,在社会生活中与男人合作”。②她们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人和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认同感。通过这一行为的实现,这种价值观念会被大家接受并广为传播,更进一步促进自我解放。“女汉子”们试图用这样一种舆论方式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队伍。我们不难看出,“女汉子”现象出现和“伪娘化”现象是反向的。现代男性男子汉气概不足,做事优柔寡断的个性与“女汉子”雷厉风行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这必然导致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汉子”对这一类男子产生轻蔑和鄙视情感。“快节奏的社会里,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女性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各种限制,使得她们在男女竞争中多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更好地在竞争中生存,女性不得不把自己培养成独立、自主、强悍的‘女汉子形象。”③“女汉子”用自己汉子行为和言语,俨然在与社会做一场斗争,这场斗争的焦点就在于是否能让女性在社会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女汉子”就成为了这场斗争的舆论点。可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女汉子”因为大大咧咧的个性,在感情方面相比于其他女性来说会更加困难。因为她们不轻易接受感情,但是她们渴望被呵护。现在的女性把这种复杂的情绪以戏谑和自嘲的方式说出来,既娱乐了自己,又博得大家一笑。在自嘲中,“女汉子”把自己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显得简单而富有深意。
简单归纳起来,网络热词“女汉子”既是女性自我解放的标榜,又是自媒体时代的人们喜欢在表彰自我的同时对他人指指点点发议论的典型社会现象。在借用“汉子”的外衣来对自己进行装饰,在“汉子”之前冠以“女”,也可以看出它是在性别对立竞争关系中得出的观念生成。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要明白,在网络媒介时代,任何文化现象都具有它的多义性,不能再做单一、独立、确指的文化价值认定。
二、“女汉子”的文化语义与传播学意义
“表人流行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们的大量出现,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且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和丰富的语言学价值。当然,这类词语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④表人是对人的定位,不仅对自我进行肯定,同时也包含对他人的看法和评定。有人认为,“‘女汉子现象的走红涉及到了社会角色这一问题。在社会学领域,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在每一次高度结构化的社会互动,社会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剧本,用于指导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不用角色扮演。”⑤在社会行为实践和社会角色功能的共同牵引之下,“女汉子”的内涵和外延正不断快速地丰富扩大。
这些年来,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加深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女性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自我价值也得到实现,地位较之以前也不断得到提高。并且在历史的潮流中,女性的作用会越发被突显出来。“女汉子”不仅是现代女性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也表现出一种精神面貌。不甘于落后于男性、经济独立的新时代女性更是借助了“女汉子”这样一种形式表达时代心声。“‘女汉子的走红,从积极层面来讲,是缓解了女性被压抑的情感冲突和焦虑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男性的压力。从消极层面来讲,社会和大众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期待,以及女性自身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彻底消除”。⑥但是,有识之士往往能够轻易发现,“女汉子”在缓解一种社会焦虑的同时,却又滋养了新的社会焦虑。因为在角色功能和社会行为实践重合的前提下,任何对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进行着重强调都会为该种行为带来新的压力和责任承担。减轻“女汉子”的心理负担,避免角色紧张和多重角色冲突,似乎应该得到我们的提倡。
“女汉子”与“伪娘化”都在一定侧面反映这个社会的青年对于男女性别的观念弱化。女性越发喜欢标榜自己为汉子,长久下来,必然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在男女关系交往上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女汉子”标准中还标榜自己不喜欢娇羞、温柔的女性,认为她们矫情,其实这也可以反映出她们另一个心理状态,不喜欢接受有其他性格的女性。这个心理会造成“女汉子”思维的狭隘。“女汉子”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伪娘化”的男人则通过他们脆弱的行为告诉我们他们越来越无法承担家庭以及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这会从意识上给整个社会形成错觉:现在的男人都无法做到有能力保护家庭,而女孩子却越发有能力。男性的能力遭到质疑,这个社会性别观念将会更加模糊,整个社会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一些关注女权问题的研究者甚至言说得更为尖锐,“这应该是女性自我身份认同全面觉醒的时代;正因如此,‘女性主义这一标签化的定义恰恰不需要再一味强调了。妇女得到真正解放和平等地位时,就将不会有‘女性主义这一学科的存在。到那时,‘女汉子这—称谓或许也已经不存在了,即使存在,也不会是令女孩们感到自傲的形容词,而是将与‘伪娘等名词一样,真正带有某种边缘化的意味。”⑦互联网的普及,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拥有自己的表达权。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都为人们创造了机会。“女汉子”的出现就是借助着这些平台而推广实现的。对话语权资源争取,话语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转换,必然使社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女汉子”就是女性话语权扩大的具体体现。
从某种层面来看,“女汉子”又是一种女性被动思考的体现,她们故作坚强、有虚张声势的成分,越是如此,越是突出了她们需要关心和关注的心理暗示。有的研究者善于在社会大环境中思考问题,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真正的启发意义。她们认为,“在‘女汉子的流行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在今天所遭遇的危机与困境,并非单独属于女人,男性同样在遭遇着资本前所未有的阉割与剥夺。”⑧所以,在新的社会形态和女权主义理论阐述的背景下,我们提倡降低这种男女性别之间的直接对抗情绪,也忽略因为自傲而带来“男女”战争意识,不要轻易服从一种“女对男”的简单战胜法则。
流行热词和热点现象“女汉子”的出现,是男女性别之间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呈现,它反应了女性自觉的解放意识在自媒体时代的再次升华,也是对话语资源有效取得的一种明证。其中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文化心理隐忧,比如过度的角色承担、自我的消费娱乐自嘲、简单的战胜法则和战斗意识,均亟待我们认真看待和重新思考。强调一种平等的社会意识,公平的社会权利,弥合男女的话语团结,既是当代正向传播,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院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媒介文化语境下媒介知识分子研究】
参考文献
①④刘峰,《表人流行新词语试析》[N].《光明日报》,2014-02-07(11)
⑤邹冬,《从社会角色的角度看当今社会的“女汉子”现象》[J].《才智》,2013(1):285
②⑧刘昕亭,《“女汉子”与女性主义的理论危机》[J].《中国图书评论》,2013(12):20、23
③⑥沈梦、尹传刚,《“女汉子”为何走红?》[N].《深圳特区报》,2013-11-12(B09)
⑦李闻思,《作为表象的女汉子——从邪典电影与女性的关系看“女汉子”》[J].《中国图书评论》,2013(12):28
(作者:王帆,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学学生;冉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