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
通过这段时间“更新教育理念”的不断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观念更新是及其的重要。因为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在当前显得及为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更新教学行为,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以往教学行为的不足:1、教学目标的狭窄化;2、教学设计的程式化;3、教学结果的短期化。我们怎么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下面根据我自己这段时间的不断学习。来总结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行为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使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入鲜活的动力,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就可能不断进步。
1.教师的思维方式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关注。是教师从教材关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围绕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没有考虑到数学教学是为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深层次的思维状态。从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对“人”的问题的忽视,由于教师长期的习惯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就会表现出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加入了关注人的因素,这相对原来只是关注教案的演绎和完成,无疑是前进了一步,却又表现出为关注“人”而关注“人”。这种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简单的加法的思维方式。这种加法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改其表而不能改其里,那么,影响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原因。
2.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在很多教师看来,开放式的教学与基础的扎实是一对矛盾,一旦实施教学的开放,就会丢失基础的扎实。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以下几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在教师的浅意识里,封闭教学的结果是基础的扎实,开放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是成绩会下降,因此,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封闭的,但是为了确保考试的成绩,宁可采取封闭的教学。
第二种状态,教师的主观意愿是想开放,但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使教师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控制意识,欲把学生拉到教师行进的轨道中。
第三种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放开,因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于是教学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学生则被一马放到天边。
第四种状态,新的秩序开始建立,由于教师对开放的目的缺乏思考和认识,在教学中往往为开放而开放,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开放教学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便对开放产生怀疑,于是又回到从前的封闭。
3.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1)课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
(2)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师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
(3)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提问面明显扩大,更大层面的学生有了回答问题或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的知识标准适度下调,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教师对传统意义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策略的把握
1.打破封闭,走向开放
(1)教学设计要开放;(2)教学过程要开放。
2.以学定教,探究质疑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了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既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风格,又要帮助学生改掉旧教育观下形成的学习习惯。
3.有意失配,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同时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有意失配策略,就是针对学生的短处,采取弥补性的措施,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
三、教学行为的落实
1.带着微笑进课堂。2.能倾听不同的声音。3.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扬长取短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不断开拓创新,为黄陵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