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方式76例效果分析*

2014-06-13 10:32陈苏杭
关键词:肠管胃肠胃癌

陈苏杭

(建湖县中医院,江苏 建湖 224700)

进展期胃癌的患者术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根治性手术、特别是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分解代谢增强,故术后营养支持尤为重要[1]。我们对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因进展期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76例患者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两种营养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因进展期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76例患者,手术均采用Rouxeny,其中胃底贲门癌47例,胃体癌17例,胃窦癌12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1.7±6.9)岁。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补充含氮、热量等方面相当,均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EN组:患者鼻肠管手术中置于空肠空肠吻合口下约5~10 cm,术后第1天通过鼻肠管滴入生理盐水500 ml,第2天通过鼻肠管滴入瑞素500 ml加生理盐水各500 ml。第3天通过鼻肠管滴入瑞素1000 ml。开始滴注速度30~50 ml/h,滴注6h后患者如果无不适,可将滴注速度调至60~70 ml/h,第3天后患者如果无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可将滴注速度维持在100 ml/h左右(微量泵),瑞素体外加温至37℃左右,维持时间6~8天,具体情况根据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给水和流质饮食,并可逐渐减少滴入瑞素量,术后第8天停止滴入,患者进半流质。PN组患者肠功能恢复前禁食,从锁骨下静脉滴入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患者肠功能恢复后给水和流质饮食,后过渡至半流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胃肠动力的评定标准取决于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波的出现[2]。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EN组明显好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营养学相关指标比较 体重、血清前蛋白、血红蛋白下降程度EN组低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比较(h)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情况

3 讨 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由于长期消耗,手术前就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同时由于手术等因素的刺激,使患者术后处于应激、高分解状态,以及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失去原来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再加上术后较长时间的禁食,无疑会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的程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吻合口瘘、肺功能障碍、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76例进展期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发现,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学相关指标EN组亦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已有较多的临床研究[3]证实,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是安全的。肠内营养中营养物质直接入肝,能维持与改善肠黏膜屏障的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而肠外营养容易造成肠粘膜的萎缩和通透性增加、肠道免疫力下降,严重时发生肠源性败血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比肠外营养组快。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可使胃癌全切患者肠道功能更快恢复,营养指标改善明显。肠内营养可作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1]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68.

[2] 王志度,万进,彭俊生,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全胃切除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7):760-761.

[3] 秦新裕,刘寒.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81-83.

猜你喜欢
肠管胃肠胃癌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