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红
(无锡市崇安区广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016)
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对产妇及新生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工作内容。产后访视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1]。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适宜的食品[2]。妈妈坚持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都非常有利。母乳喂养是一种需要学习和支持的行为,它的开始和持续需要得到正确的经常的指导、支持和适宜的环境。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易变的行为,可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改变[3]。我中心对居住在本辖区759名产妇在1个月内进行3次产后访视,了解母婴情况,母乳喂养情况。第一次在产妇出院后3天内电话访视,以后2次是入户访视,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居住在本辖区内由本中心进行产后访视的产妇,年龄在21~3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均无妊娠合并症,无分娩期并发症,产时无新生儿窒息,出生体重≥2500 g,住院时间为3~7天,均在区及区级以上医院住院分娩,出院时母婴均健康,前后对比的为同一组人群。
1.2方法
1.2.1对居住在本辖区759名产妇在出院后3天内电话访视,了解母婴情况,确定访视地址,预约入户访视时间。
1.2.2由本中心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且工作责任心强的主管护师,经产后访视专题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对产妇分娩出院后1周内,一般为产后10天左右和28天进行2次入户面对面产后访视,为母婴进行全面检查,了解产妇和婴儿情况,母乳喂养情况,记录相关信息,普及母乳喂养的知识,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指导。对由于乳房原因停止母乳喂养的教会乳房护理与干预措施;对于母乳不足的指导饮食、睡眠、勤吸吮;对喂养方法不当的指导其先母乳,多吸吮,对母乳喂养要有信心,两侧乳房交替哺乳,一侧乳房要哺乳20分钟以上再换另一侧,新生儿每天有6次小便说明母乳已经足够,假如真的不足最后再添加奶粉;对没养成按需哺乳随着婴儿的睡眠节奏合理安排休息睡眠的产妇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喂奶姿势不正确弄的自己疲惫不堪,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的指导侧卧哺乳,巧用脚垫、靠垫教会坐式哺乳的正确姿势;对有心理因素不愿母乳喂养的产妇通过心理咨询指导解除心理因素,指导家属对产妇多加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把手机号留给产妇,碰到困难可随时咨询。产后4个月喂养情况在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登记本上了解,如果没有及时体检就电话了解。
2.1共访视产妇759人中住院时纯母乳喂养679人,纯母乳喂养率为89.46%;同一组产妇产后10天左右纯母乳喂养568人,纯母乳喂养率降到74.84%;经过入户一访,产后28天时纯母乳喂养人数为647人,纯母乳喂养率又上升到85.24%;产后4月时纯母乳喂养人数有652人,纯母乳喂养率又稍微上升维持在85.90%。具体详见表1。
2.2产后10天左右入户一访时非纯母乳喂养原因中,因乳房的原因不能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占近一半,还有占比较大比例的是产妇心理因素、母乳分泌不足与喂养方法不当。结果见表2。
表1 产妇在不同时间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虽然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有很多途径接受母乳喂养的知识,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也有很好的认识,在分娩住院时也接受产科医院宣教指导,但是出院后离开浓厚的母乳喂养环境,再加上在母乳喂养上遇到了实际的困难如乳头皲裂、乳房於积、不会护理,挤奶方法不正确;乳头扁平凹陷看到婴儿不会吸允手足无措,对母乳喂养没有信心;固守传统观念饮食不合理致使产妇奶量分泌不足,品质不高,通过产后家庭访视,与产妇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使产妇掌握自我保健知识,主动参与到保护自己健康的活动中来,摒弃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重视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当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4]。产褥期有专业知识的产后访视医护人员免费上门服务,发现存在危害母婴健康的问题,可以面对面宣教、指导、答疑解惑,把知识和方法手把手传受给产妇和家属,留下联系手机号让产妇碰到问题随时联系,给产妇实行母乳喂养坚强、持续的技术和心理的支持。实践证明入户产后访视可以提高和巩固产后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也提高了产妇、家属的满意率,优化了医患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表2 产后10天左右入户一访时非纯母乳喂养原因分析[n(%)]
[1] 姜蕾,陈晓红,刘筱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工作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626.
[2] 梁丽寅.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作用的分析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24(10):805-806.
[3] 刘桂平,周仙翠.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1073-1074.
[4] 叶晓群,卢华,陈启蓉.对92 例产后妇女接受家庭访视效果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 (9C):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