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针灸信息库》对针灸治疗抑郁症多因素分析

2014-06-13 06:20吴凌翔黄琴峰马晓芃尹磊淼刘婕洪珏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百会针灸穴位

吴凌翔,黄琴峰,马晓芃,尹磊淼,刘婕,洪珏



基于《中医针灸信息库》对针灸治疗抑郁症多因素分析

吴凌翔,黄琴峰,马晓芃,尹磊淼,刘婕,洪珏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回顾2004年至2013年针灸文献,探索提高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根据《中医针灸信息库》,采用计量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检验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常用穴位、常用治疗方法、治疗次数、HAMD值、疾病程度、不同病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经多因素分析证实中度抑郁症是针灸治疗的适宜证;治疗次数以11~20次为宜;百会、内关应用频次为最高,百会配内关、太冲,百会配内关、三阴交可作为最佳配穴;治疗方法以针刺为主,单纯电针疗法和单纯针灸疗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氟西汀,针灸配合氟西汀可提高临床疗效。针灸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学;中医药信息数据库;抑郁症;文献计量学;评价研究;数据挖掘;HAMD量表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性障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快感缺乏为特征,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本病多由情志不舒或气机郁滞所致,属中医学“郁证”、“脏躁”、“百合病”范畴。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文献增多[1]。笔者根据由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研制的《中医针灸信息库》,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针灸治疗抑郁症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文献来源与目的

1.1 数据库简介

1.1.1 内容

《中医针灸信息库》收录1954年至2013年74种[2]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期刊,收录7万多条针灸文献制作了原始(内容)数据库,旨在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尊重原始资料对病名、穴位、治疗方法的论述,规范有效数据,并采用规范和标准术语对针灸繁杂文献进行统一标引。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了《医学主题词表》(MeSH 2012版)[3],英译名参照《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4],中医病名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5],治疗方法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5],穴位根据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6],耳穴根据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7],头穴根据GB/T 21709.2-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8]第2部分(头针),建立了《针灸文献病名检索词表》、《针灸文献治疗方法检索词表》、《针灸文献类别检索词表》、《针灸文献穴位检索词表》,根据检索词表,对病名、穴位、治疗方法、文献类别进行了深度加工,利用计算机的多种检索功能,对疾病穴位(疗法、穴位配对)分析;系统穴位(疾病、疗法、穴位配对)分析;穴位疾病(系统、疗法)分析;疗法疾病(系统、穴位)分析。为针灸腧穴、疗法、疗效的检索及系统评价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1.1.2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

从2010年起,采用当前流行成熟的Web 2.0技术设计开发本服务平台,后台采用Windows 2005/2007 Server操作系统和My SQL开源数据库作为开发、运行平台,对历年积累的针灸文献资料按数据库第三范式的技术规范予以重新设计,构建了集文献检索、资源管理等应用功能外,还为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统计分析平台。该平台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采用SSH技术框架设计和采用Java语言编程开发。

1.1.3 数据库功能

《中医针灸信息库》对所收录文献进行一般检索和智能检索,从疾病分析来看,智能检索主要提供疾病穴位分析、疾病疗法分析、疾病穴位配对、聚类分析。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对针灸临床文献进行规范、系统、大样本、客观、动态的分析与评价,进而经过专家分析评价,总结针灸临床应用的规律。为针灸临床医生确立诊疗方案、针灸教师设计教案、科研人员设计课题及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使之摆脱以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为主导的局面,从而推动针灸事业的发展。

1.2 纳入标准[9-10]

①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或临床报道的论文;②论文样本数≥5例,有详细的取穴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明确且数据可靠;③2004年至2013年的有关抑郁症的论文;④多因素分析纳入的论文,同时要求具有对照组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值(HAMD值)。

1.3 排除标准[9-10]

①医案、名医经验、实验研究、针法灸法、腧穴研究、经络研究、文献研究、针刺麻醉、针灸意外类文献;②一稿多用、数据误差类文献;③临床样本数<5例,或无临床疗效,或无取穴和治疗方法的文献;④2004年前、2014年的针灸治疗抑郁症文献;⑤继发性抑郁症观察的疗效,非抑郁症疗效标准。

针灸治疗抑郁症首见于1987年[11],我们以往对针灸治疗抑郁症进行过临床总结[1],为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研究水平,我们再次运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为临床针灸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数据。文献纳入和筛除见图1。

2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规律

2.1 常用穴位

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抑郁症共涉及穴位226个,其中经穴154个,耳穴29个,经外奇穴26个,头针穴位17个。对临床主要应用(占纳入文献数的20%以上)穴位总结归纳见表1。

图1 文献纳入与筛选流程

表1 临床常用穴位示意表 (n)

2.2 常用配穴

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用穴按序排列在前8位穴位进行两两分析比较,将经两穴相配达50%以上的穴位作为最佳配穴,如百会配内关或太冲或三阴交或神门或印堂;太冲配内关或三阴交或神门;内关配三阴交或神门;足三里配神门。

2.3 治疗方法

表2 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示意表 (n)

统计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抑郁症共涉及19种治疗方法,对临床主要应用(占纳入文献数的5%以上)治疗方法总结归纳见表2。

3 针灸治疗抑郁症多因素分析

对符合针灸治疗抑郁症多因素分析的文献共140条进行综合分析。共观察患者5 158例,其中有效4 572例,无效586例,有效率为(88.99±9.23)%。男性患者2 382例,女性患者2 776例,男女比为1:1.17。每条病例数最少15例,最多180例,平均(36.84±23.72)例;治疗次数最少4次,最多120次,平均(28.99±13.96)次;治疗前HAMD值最低11.89分,最高54.38分,平均(25.81±5.71)分;治疗后最低5.14分,最高33.23分,平均(11.17±4.27)分;HAMD治疗前后差值最低0.9分,最高44.11分,平均(14.65±5.43)分。

3.1 针灸治疗不同病因引起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从不同病因分析,140条中,中风后抑郁症62条,原发性抑郁症70条,围绝经期后抑郁症7条,其他原因1条[12]。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3组间均数比较,由表3可见,3组治疗前HAMD值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中风后抑郁症与原发性抑郁症治疗后HAMD值比较,=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HAMD差值比较,=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3组治疗次数、有效率、治疗前HAM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表3提示,原发性抑郁症治疗后HAMD值有所改善,说明其疗效优于中风后抑郁症[13-42]。

表3 针灸治疗不同病因引起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s)

注:与同组HAMD值治疗前比较1)<0.05;与中风后抑郁症比较2)<0.05,3)<0.01

3.2 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利用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针灸疗法与药物疗法治疗前HAMD值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针灸疗法治疗次数、有效率、HAMD值和HAMD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从多因素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药物疗法。详见表4。

从表5分析,4组治疗前HAMD值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进行4组间均数比较,从临床有效率看(=7.9),针灸配合氟西汀与单纯针灸疗法和单纯电针疗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单纯针灸疗法和单纯电针疗法与单纯氟西汀疗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从HAMD值看,治疗前4组HAMD值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0.05),治疗后(=7.9),单纯电针疗法与单纯针灸疗法和单纯氟西汀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1);HAMD差值(=4.1),单纯电针疗法与针灸+氟西汀和单纯氟西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从多因素进一步分析, 针灸配合氟西汀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疗法和单纯电针疗法, 单纯针灸疗法和单纯电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氟西汀疗法(<0.01)。

表4 针灸疗法与药物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药物疗法比较2)<0.01

表5 不同方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针灸+氟西汀比较2)<0.01;与单纯针灸疗法比较3)<0.05,4)<0.01;与单纯电针疗法比较5)<0.01

3.3 百会穴配穴治疗抑郁症疗效比较

根据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针灸治疗抑郁症百会穴与其他主要穴位配对分析,因百会配内关、百会配三阴交均只有2篇,故不做统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5组间均数比较。由表6可见,各组间治疗前HAMD值与治疗后比较<0.05;HAMD差值比较,=2.7,百会+内关+三阴交与百会+内关+太冲+三阴交、百会+太冲+三阴交和百会+太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1),百会+内关+太冲与百会+内关+三阴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提示百会配内关、太冲与百会配内关、三阴交可作为最佳配穴,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表6 百会配穴治疗抑郁症疗效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百会+内关+三阴交比较2)<0.05,3)<0.01

3.4 针灸不同治疗次数对抑郁症疗效比较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数比较,4种不同治疗次数比较,HAMD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11~20次与治疗≤10次、21~30次临床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HA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表7提示,针刺治疗次数在11~20次时疗效比较理想。

表7 不同治疗次数治疗抑郁症疗效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10次比较2)<0.05;与11~20次比较3)<0.05

3.5 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抑郁症疗效比较

按照Dayris JM的划分,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20~34分为中度抑郁,<20分为轻度抑郁。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数比较,由表8样本数可见,针灸适宜治疗中度抑郁症,3种不同疾病程度的治疗前HAMD值比较(=101.3)、治疗后HAMD值比较(=11.4)、HAMD值比较(=2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1)。3种不同疾病程度治疗次数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表8提示,针灸主要治疗中度抑郁症,各程度抑郁症临床均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表8 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抑郁症疗效比较 (±s)

注:与同组HAMD值治疗前比较1)<0.05;与轻度抑郁症比较2)<0.05和3)<0.01;与中度抑郁症4)<0.01

4 讨论

4.1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和研究日趋成熟

针灸治疗抑郁症文献质量逐步提高,从文献的类型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有抑郁症文献498条,删除实验研究53条、无临床疗效64条、文献研究75条、其他9条;确定纳入评价的文献297条,进行主要用穴、配穴、治疗方法的分析。297条文献中有HAMD值140条,占47.1%。通过HAMD的测评,可以较详细了解研究对象症状的严重程度,用于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类比和重复,我们对有HAMD值140条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HAMD值的变化敏感度高于临床有效率,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更有利的证据。

经过多因素的分析,各组治疗前HAMD值无统计学差异(>0.05),有可比性。从病种看,原发性抑郁症疗效略优于中风后抑郁症,围绝经期后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有上升的趋势,且文献比较规范。从疾病程度看,观察疾病主要是中度抑郁症,且临床有比较满意的疗效;从治疗次数看,文献的离散度很大,但11~20次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组;从治疗方法看,针灸疗法和电针疗法是治疗抑郁症比较好的方法,针灸配合氟西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穴位埋线疗法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从穴位看,百会、内关、三阴交穴是常用穴,百会配合内关、太冲与百会配内关、三阴交可作为最佳配穴,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4.2 针灸治疗抑郁症今后临床应用和发展思路

抑郁症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而致病,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层次的病理反应,针灸疗法对此类疾病有一定的优势。纵观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是多靶点的,这体现了针灸治疗疾病的整体性,具有综合调整的优势。目前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病例数最少15例,最多180例,平均(36.84±23.72)例,可扩大临床观察的病例数;精选穴位,精简穴位的应用数,不断提高疗效;密切观察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使之更趋合理化;重视HAMD的应用,通过HAMD的测评,可以较详细地了解研究对象症状的严重程度,用于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类比和重复,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可以反映来访者或患者的抑郁症状的特点,同时也可反映心理或药物干预前后靶症状的变化特点,进一步观察分析其与疗效和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1] Huang QF. Exploration of the clinical regularity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 7(1):57-60.

[2] 刘立公,黄琴峰,刘冬裴.针灸临证古今通论——头面五官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1.

[3]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ealth & Human Services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DB/OL]. U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08:1.

[4] 医学主题词组编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S].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出版,1992:1-995.

[5] 吴兰成.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Ⅱ-1~Ⅱ-61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7-4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耳穴名称与定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3.

[9] Huang QF, Wu HG, Liu J,.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diseases spectrum of moxibus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2,10(6):342 -348.

[10] 张程,施征,黄琴峰,等.基于《中医针灸信息库》评述天枢穴的主治功效[J].上海针灸杂志,2014,23(5):384-387.

[11] 于江,李文通,黄贺侠.电针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医杂志,1987,28(7):49.

[12] 艾霞.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9):711-712.

[13] 丁明桥,雷慧敏,何玲,等.头皮电针配合开四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1-662.

[14] 田小文,张全明.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3-665.

[15] 张淼.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90-92.

[16] 陈立早,张泓.“调理髓海”针刺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25-526.

[17] 马力颖,宫树丰,霍金.于氏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66-68.

[18] 孙远征,贾淑亚.于氏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64-565.

[19] 付磊,刘未艾,李向荣,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2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5):75-77.

[20] 付磊,刘未艾,李向荣,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84-86.

[21] 邵淑娟,张建泉,邵淑娟,等.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3,31(2):111-113.

[22] 杨沈秋,王伟华.头针配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9-11.

[23] 刘志良,老锦雄,潘清洁.背俞穴温针灸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55-257.

[24] 赵捷.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3,32(5):349-351.

[25] 梁慧,陈炜,林飞.手十二井穴放血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457-458.

[26] 孙培养,储浩然,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3-7.

[27] 聂容荣,黄春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针灸,2013,33(6):490-494.

[28] 艾霞,张淑珍.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失语伴抑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9):1907-1908.

[29] 邓艳莉,杨德功.温和灸治疗卒中后抑郁气滞痰郁证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45(5):50-51.

[30] 苏萍,杨洪广.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8-20.

[31] 周磊,高维滨.电项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1,27(9):26-27.

[32] 程为平,权帅,李雪岩,等.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症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2608-2609.

[33] 吕士琦.针刺配合走罐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1,30(11):735-737.

[34] 王悦,张迁乔.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1,30(6):382-384.

[35] 徐蕾,姜劲峰,林燕红,等.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22-524.

[36] 马琴,周德安,王麟鹏.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因子分析[J].中国针灸,2011,31(10):875-878.

[37] 何林丽,郑重,蔡定均,等.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4):294-298.

[38] 徐蕾,王玲玲.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1,31(9):779-782.

[39] 张魁魁,刘莉,韩雪燕.针刺额中线结合肝俞穴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3-25.

[40] 陈秀玲,徐凯,罗仁瀚,等.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6-28.

[41] 林燕红,王玲玲.电针与传统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77-79.

[42] 林伟容,黄泳,陈俊琦,等.针刺联合赛乐特治疗焦虑性抑郁症总体疗效及生存质量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12):1063-1069.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

,200030,

To investig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depression by reviewing acupuncture-moxibustion literature published from 2004 to 2013.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an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commonly used acupoints, commonly used therapeutic methods, number of treatments, HAMD value, disease severity and different etiologies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was made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a-test.A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s that moderate depression is suitable for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 proper number of treatments is from 11 to 20. Baihui and Neiguan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oints. Baihui plus Neiguan and Taichong, and Baihui plus Neiguan and Sanyinjiao can be used as the optimal point combinations. Acupuncture is the main therapeutic metho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lone or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alon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luoxetine alo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lus fluoxetin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has a good effect on depres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Depression; Bibliometrics; Evaluation studies; Data mining; HAMD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597

1005-0957(2014)07-0597-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900);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20124Y001)

吴凌翔(1983 - ),男,助理研究员,2012级博士生

黄琴峰(1951 - ),女,副研究员

2014-04-09

猜你喜欢
百会针灸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