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红色历史文献《刘志丹的故事》里的传奇人生

2014-06-13 17:40缪平均王燕儒
档案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刘志丹根据地陕北

缪平均+王燕儒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这支唱遍陕北高原的民歌,讲述的就是革命烈士刘志丹的传奇人生。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史料里,有一册珍贵的红色革命历史文献《刘志丹的故事》,该文献长17.5厘米,宽12厘米,全书共计29页,载体为已泛黄白宣纸,全书字体为铅印宋体繁体字,封面特别而引人注目,中间用宋繁体竖写着《刘志丹的故事》六个红色的大字。封面上有飘扬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有手握钢枪冲向敌人的红军战士;有抬着单架护送伤员的支前群众等图案。封面标签上盖有条形“陕西省档案馆革命史料”字样的印章。

该文献由董均伦编著,(董均伦:男,1917年生,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1938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于民国三十六年一月初版刊印(1947年1月),又于民国三十七年十月三版复印(1948年10月),华东新华书店总店出版发行。全书生动地讲述了;刘志丹永宁闹革命(永宁:即现今陕北志丹县);刘志丹来了;刘志丹和老乡;刘志丹用巧计;打李家塔寨;不要管我,坚决打垮敌人等12个刘志丹英勇艰苦卓绝的传奇人生。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1903年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金汤镇。爷爷是清朝的拔贡,以教书为业,父亲是个秀才,开一家小小的柴草店,称得上殷实人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保安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榆林中学是陕北23县惟一的一所中学,它虽然地处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却并不闭塞,图书馆里订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新文化运动时的著名刊物。他在这里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先后来校任教,这些因素对他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关键作用。在他们的指引下,刘志丹如饥似渴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榆林中学期间,他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进步组织“共进社”,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刘志丹响应党的号召,报考黄埔军校,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1926年7月,他带病参加北伐战争,随东路军到达江西吉安前线。这时,因冯玉祥已在三原誓师参加革命,正向陕甘进发,已与北伐军南北呼应,急需政治干部。于是,他被派到冯玉祥的国民军工作。刘志丹到国民军的第一件任务就是作为冯玉祥的少将特使,去进行收编马鸿逵的谈判。马鸿逵是吴佩孚的一个军长,一听说是冯玉祥派特使来进行收编,便决定将来人军前斩首以稳军心。刘志丹了解这个情况后,毫不畏惧,对在途中巧遇的马军连长说:“广东革命政府开始北伐,已攻克汀泗桥,进逼武昌城,吴佩孚的军队节节败退。目下,他虽有十万残部围困西安,但大多数是土匪流氓。现我冯帅已开始西进,西安之围指日可解。到那时你家马司令得罪了冯帅,恐怕连你们这些下级军官也死无葬身之地。你快把情况通报你们司令。”马鸿逵听了报告,忙叫人备马设宴,亲自去请刘志丹,并答应接受改编,称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并委任刘志丹为党代表兼政治处长。

1929年春,刘志丹回到家乡保安县,准备再拉出一支队伍。那时,陕北是个土匪多如牛毛的地方,为免受土匪侵扰,保安县搞了个民团。为了得到这支部队,他决定赶走担任团总的大地主陆仰之。不久,县城上下议论纷纷:“陆仰之是个草包,除了认识麻将的画画,大字不识一斗,就会派粮要捐。”“刘景桂出去上过武备学堂,又参加过北伐,能文能武,比他强万分!”一些人拿着四乡父老签名的“条陈”去见县长,要求让刘志丹取代陆仰之。县长曾任过刘志丹的老师,平时也受到陆仰之的挟制,便决定把陆仰之换掉,于是刘志丹接受了团总。就这样,刘志丹在国民党的军阀部队里,发动了大小几十次兵变,给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他也多次受到死神的威胁。1931年,他打进陕西军阀苏雨生的部队任团长,策划邻州起义,不幸事泄被捕,并被宣布判处死刑。后经地下党的极力营救才得以获释。

刘志丹是陕甘边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始人,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面前,刘志丹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武装斗争,必须有一块巩固的根据地。1932年2月,他领导的游击队和西渡黄河的晋西游击队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西北高原第一次打出了工农武装的旗帜。同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随即,开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照金位于陕西耀县、三原、淳化、椁邑、宜君、同官六县之交,是桥山南端的一座山村小镇。这里沟壑纵横,地势险峻,便于开展游击战争。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辛开拓,这里逐步发展成为东西20公里,南北40公里的西北地区第一个比较巩固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在陕甘边第一次工兵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2月,陕甘边、陕北两个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根据地和二十六军,与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根据地和二十七军,实行革命的大联合,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他任军委副主席和前敌总指挥。2月21日,谢子长牺牲后,他继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挑起了领导整个西北红军的重担。从1933年以来,刘志丹率领红军先后粉碎了敌人无数次的进攻和两次“围剿”,解放了十几个县和六座县城,使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了二十多个县的民主政权。这里的农民被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会、斗地主,分田地,闹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刘志丹的名字也传遍了每一个村落,刘志丹的故事被穷人争相传颂,有的说刘志丹带领的红军个个会使双枪,人人能百步穿杨;有的说刘志丹会飞檐走壁。颂扬刘志丹的民歌在陕北的村村寨寨到处传唱,其中一首唱道:“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着人马上横山,一心闹共产。……”1935年9月,正当他指挥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时候,中共西北代表团和新成立的陕甘晋省委,又对红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进行错误的肃反,将他和其他许多创建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的领导人关押起来,他被诬陷为“右派反革命的首领”而打入监牢里。刘志丹、谢子长及其领导的陕北红军建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为全国红军北上抗日奠定了坚实基础。可是,当中共中央毛主席率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却见不到刘志丹的踪影。当得知他正被关押在瓦窑堡监狱时,毛泽东、张闻天等下令刀下留人并立即释放,即派贾拓夫、王首道等火速赶往瓦窑堡,制止这场错误的肃反清洗,刘志丹才得以重见天日。毛泽东、张闻天等见到刘志丹时,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

刘志丹是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陕北红军杰出领袖,为了表示对他和陕北根据地工作的肯定,打开党和红军在陕北的工作局面,党中央首先任命他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副主任。接着,在党中央决定成立瓦窑堡警备司令部时,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又想到了他,1935年他但任了红都的警备司令。此后,他又被中央任命为红二十六军军长、北路军总指挥。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率部参加东征的战役中,在指挥部队作战时,壮烈牺牲于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前线。时年33岁。刘志丹牺牲后,周恩来题词称赞为:“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毛泽东题词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同时,毛泽东为刘志丹陵园内的红星纪念塔题字,正面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题写到:“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猜你喜欢
刘志丹根据地陕北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刘志丹:“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