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方振武留下的遗物

2014-06-13 17:36蒲润洲
档案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冯玉祥银币抗日

蒲润洲

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册上,有两位著名的抗日将领,那便是吉鸿昌和方振武。1933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吉鸿昌、方振武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月15日,方振武、吉鸿昌分别就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6月21日,方振武、吉鸿昌率部出发,经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座县城,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是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民抗日的首次空前大捷,举国为之振奋。

8月5日,冯玉祥在蒋军及日军的双重压迫下,通电结束抗日军事行动,离开张家口。方振武、吉鸿昌将“民众抗日同盟军”易帜为“抗日讨贼军”,方振武任总司令,吉鸿昌任总指挥,兵分三路,南指北平,攻击蒋军,计划夺取北平作为抗日根据地。9月21日,抗日讨贼军攻占怀柔,密云,进入了《塘沽协定》规定的非武装区,逼近北平。10月初,何应钦调集中央军商震部,原西北军关麟征,庞炳勋部将抗日讨贼军包围在昌平,大小汤山一带,激战十余日,不得不宣布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赤城县时属察哈尔省,虽不是同盟军活动的重点地区,但却留下了吉鸿昌和方振武将军一些重要遗物。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遗物显得越来越珍贵,为研究二位将军生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兹介绍于后,以飨读者。

“洗耻”

吉鸿昌(1895-1934),乳名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1926年任第36旅旅长,率部参加北伐,参与解西安之围。1927年任第19师师长。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参加蒋冯阎中原战争,后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因不愿打内战,进攻红军,被蒋介石解职,强令出国“考察”

1933年初,吉鸿昌得知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消息后,遂于3月25日乘车抵达张家口。见到吉鸿昌,冯玉祥高兴地说:“世五,我决定给你编一个军,你要在短时间内做好组军工作。”为了争取抗日力量,吉鸿昌决定亲自去见一见在西北军有过交情的孙殿英。孙殿英时任四十一军军长,在日军向承德大举进犯时,率部退却到怀来、赤城一线。吉鸿昌乘火车到沙城,通过四十一军驻沙城办事处,要了一部汽车,直奔赤城四十一军军部面见孙殿英。寒暄之后,吉鸿昌即表明来意,希望孙出人出枪,参加同盟军。但孙殿英抱着“投蒋”还是“抗日”的骑墙态度,对吉的动员不作明确表态。为了缓和关系,第二天,孙殿英请吉鸿昌去赤城温泉洗澡:“到赤城不洗温泉,等于没来赤城。”吉鸿昌附和道:“关外第一泉,闻名遐迩,前去洗涤污垢,方不虚此行。”吉鸿昌在浏览温泉时,看到康熙十年所立的“洗心”碑,触景生情,当即要来笔墨,在崖壁上写下“洗耻”二字,对孙殿英说:“小弟献丑了,在国难当头之际,聊以此二字与兄共勉。”第三天,吉鸿昌离赤返张前,仍在做最后努力:“民族危亡之秋,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张家口组军抗日,时不我待,希望在抗日战场上与兄并肩作战。”

“驱寇安边”

方振武(1885——1941),字叔平,安徽寿县人。毕业于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曾在安徽新军任队长。武昌起义爆发后投入革命军,后加入中华革命党。1924年在奉系军阀张宗昌部任支队司令、旅长、师长等。1925年加入冯玉祥部,任副总指挥、总司令等。1928年以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

冯玉祥辞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后,方振武、吉鸿昌明确表示:“不撤盟,不倒旗,誓死抗日到底。”方振武发表通电,出任抗日同盟军代理总司令,继续坚持抗日。9月9日,方振武与吉鸿昌在独石口会合。为鼓舞抗日斗志,二位将军在独石口召开誓师大会,张贴抗日标语,发表抗日演讲。方振武还亲手写下“驱寇安边”四个大字,以表抗战到底之决心。后由当地工匠镌刻于一通旧碑(原碑为“镇朔将军杨公之祠记”,是明正统十三年立石。)的阴面,碑的右下方刻着“民国二十二年九月一日”,左下方刻“抗日救国军总司令方振武。” “驱寇安边”碑最初立于独石城南的“独石”之上,后被移到南城门一侧,1986年被县内文史工作者发现,现移存于赤城县“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马 缇

马绨,即马鞍上的垫子,赤城县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这件马绨为军绿色帆布,双层,长1.5米,宽1.2米,两侧各有一个大兜,左侧竖写着“吉鸿昌备用,民国□年□月□日。据考,抗日同盟军打下多伦后,吉鸿昌身体不适,其部下便从多伦附近请来一个叫张秉忠的村医,为他看病。看病之后,偏巧下起大雨,张秉忠怕医书湿了,想找件东西包起来。吉鸿昌让卫兵找出一块马绨,给张秉忠把医书包好。隔日张秉忠来还马绨,吉鸿昌说,就送给你留作纪念吧。张秉忠去世后,家人将马绨改作窗帘。“文革”时,有人看到窗帘上的字,说吉鸿昌是国民党军官。张秉忠家人怕受牵连,就将窗帘藏进了地窖。后来,由张秉忠的外甥李利锋将这块马绨献给赤城县博物馆收藏。

“抗击”“纪念”银币

2011年初夏,赤城县历史学者孙登海从民间收购到一枚银币。银币直径40毫米、厚1.2毫米、重17.2克,由纯银铸造。银币正面主图案为国民党党徽,党徽中央交叉着两支步枪,左右两侧空白处,分别铸有篆书“抗击”和“纪念”字样,枪柄交叉的空白处,铸有“吉鸿昌赠”四字。背面轧阴文“076”号,同时轧有“汉庆孚”戳记。

银币是赤城县猫峪村的一个牧羊人在山中拣的。猫峪村,在独石口南部,曾是当年吉、方将军率部翻越长城所经之地。据考,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吉鸿昌闻讯,立即结束欧美之行,于2月底回到祖国。他与旧部联络,并变卖家产6万多元,购买枪械并在上海“汉庆孚”私家银楼,制作了一批银币。后携带至张家口,赠予抗日将士们,意在鼓舞士气,奋勇杀敌。这枚银币有可能是吉鸿昌的某位部下,在行军途中不慎遗失的。

猜你喜欢
冯玉祥银币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冯玉祥提倡俭朴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冯玉祥 一个耳光丢爱将
面包里的银币
冯玉祥不“请”夫人吃饭
一枚银币
变变变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