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2014-06-13 09:50
科技视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品德课创设思想

金 烨

(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河北 秦皇岛066000)

初中思想品德课能够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以往脱离实际的说教,转变为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素质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使思想品德课逐步成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门学科。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 创设宽松的教学情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甚至比知识更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他们的教学活动,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学生保持相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不再胆小,敢想、敢说话,畅所欲言,尊重和应对每一个问题,这样每个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总是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下思考各种新的情感体验,这样我们可以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的完成,使教学目标更加生动活泼。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而诙谐幽默的思品课是最快乐的,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我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在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后,我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通过讨论,学生们对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照顾老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则小故事,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取语言创设、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及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真实事情,体会父母无私的爱。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同时我与《孝敬父母》这一课相联系起来,在课堂上,我刚把课题展示出来,就听到下面有同学在嘀咕“我觉得我最辛苦了”还有不少的附和者,看来学生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这时就是难得的讨论机会。我没有按照原先的预设开始新课,而是趁机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家里谁最辛苦?”学生马上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说是自己的,有说是父母的,有说是爷爷奶奶的……,最后通过大家的共同的讨论分析,我们终于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养家的父母最辛苦”,这堂课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活动形式要多样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在讲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可以通过新闻调查、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在活动中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 让学生学会探究

采用多手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灌输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而且平等地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生活的课堂、实践的平台。如在教学实际中,我在七年级曾开展过“体验盲人生活,关爱残疾人生活,树立坚强意志”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八年级开展过“道德和法律”的辩论会,要求全班学生全部参加,都动起来,在准备阶段走进学生,帮助出谋划策,提建议出主意,客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我们未成年人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老师不应该私自扣留和拆看我们的信件”,有的说“我每年的压岁钱都被父母没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些钱是亲朋给我的,就应该属于我自己”,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还有点愤愤不平,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的最深刻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思路,又深化了他们的认识。这要比老师笼统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1]胡凤玲.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品德课创设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